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43836 阅读: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3 20: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包括矩形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矩形支撑架顶部的防水盖,还包括温湿度控制模块,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湿度感应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温湿度感应模块与外风冷系统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外风冷系统的风机出风口;所述防水盖为锥形,且所述防水盖内壁设置加强筋,所述防水盖边沿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多个导流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锥形防水盖和温湿度控制模块,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防水防覆冰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器设备防护装置,尤其涉及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
技术介绍
高压直流换流阀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热量,其热量通过不停循环的冷却水带走,以保持其正常工作温度。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是一种安装在室外通过风机对流经高压直流换流阀的冷却水进行降温散热的设备。目前,国内北方高压直流换流阀普遍采用空气冷却器进行降温,由于北方地区冬季夜晚温度低,灵宝地区位于我国中西部,冬季最低温度达零下17℃,当空气湿度大于90%、温度低于零度时产生冰霜现象,容易造成暴露在室外的外风冷系统管道覆冰的现象发生,在设备自身震动或者外力作用下管道容易造成破损的现象发生,外风冷系统管道破损给高压直流换流阀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申请号201420302508.2公开一种室外防冻管道,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外管壁上轴向设置有若干个卡槽,管体的外管壁上周向设置有一个横断所述卡槽的凹槽,所述卡槽内卡扣有吸热板,所述凹槽内设置有吸热组件,所述吸热组件包括第一吸热板和第二吸热板,第一吸热板和第二吸热板的两侧均设置有边耳,第一吸热板和第二吸热板的边耳之间连接有螺钉,本结构通过在水管表面开设凹槽和卡槽,可以降低管道的壁厚,同时在卡槽内安装吸热板,在凹槽内安装吸热组件,可以吸收阳光中的热量,给管体加温,防止水管冻裂。但是北方的冬天大多是阴天,特别是在11月至次年1月份,所以利用太阳光对管体加热的结构设计并不能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解决了管道在低温环境下容易破损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包括矩形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矩形支撑架顶部的防水盖,还包括温湿度控制模块,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湿度感应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温湿度感应模块与外风冷系统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外风冷系统的风机出风口;所述防水盖为锥形,且所述防水盖内壁设置加强筋,所述防水盖边沿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多个导流管。优选的,所述导流管为漏斗状。优选的,所述导流管为虹吸管。优选的,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优选的,所述加强筋为多个,所述多个加强筋以顶点向边沿辐射固定连接在所述防水盖内壁。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公开的一种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包括矩形支撑架、防水盖和温湿度控制模块,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湿度感应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温湿度感应模块与外风冷系统管道固定连接,可以侦测管道周围环境的温湿度并把测得的温湿度信号经过信号调理模块传输给控制模块,当温度达到零下或者湿度达到90%条件下,控制模块控制加热模块对外冷风系统的风进行加热,使管道表面温度保持常温且烘干管道表面的水分;防水盖设计为锥形,便于防水盖上的雨水流入集水槽中,且通过集水槽底部的多个导流管流出,此引流结构有效避免雨水飞溅到外风冷系统表面,特别是针对安装在地面的外风冷系统,本技术起到防水的效果;防水盖内壁设置加强筋,不仅增加本技术的结构稳定性,而且增加本技术抵抗风力的效果。漏斗状的导流管有利于雨水从集水槽内排出;导流管为虹吸管,是为了使本技术在面对大雨的天气下,利用虹吸作用增加积水的排出速度;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通过设置信号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便于控制模块处理温湿度感应模块的电信号,提高本技术的灵敏度;防水盖内壁的加强筋设置方向为:以顶点向边沿辐射,使防水盖在面对大风大雨的恶劣天气下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防水、防管道覆冰、结构稳定等多个优点,相对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具有实质性特点和进步。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温度控制模块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导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本技术包括矩形支撑架1、锥形防水盖2、温湿度控制模块,锥形防水盖2固定连接在矩形支撑架1顶部,锥形防水盖边沿合页连接有遮挡板9,如图2所示,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湿度感应模块3、信号调理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5,电源为电路提供电能,温湿度感应模块3采用温湿度感应器,加热模块采用电加热器,信号调理模块包括信号放大电路和A/D转换电路,信号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A/D转换电路的输入端电连接,温湿度感应模块3与外风冷系统管道4固定连接,加热模块5固定连接在外风冷系统的风机出风口;如图3所示,锥形防水盖2内壁固定连接6条加强筋6,加强筋6为从锥形防水盖2顶点向边沿辐射的结构,锥形防水盖2边沿开设集水槽7,集水槽7底部安装有4个导流管8。本实施例中锥形防水盖2作为防水结构,锥形结构有利于雨水向下流入集水槽7,集水槽7底部开设导流管8,雨水通过导流管8排处,此过程不会造成溅射,特别是安装在地面的外风冷系统,此结构有效避免雨水飞溅到外风冷系统表面,雨雪天气状况下工作人员在检修外风冷系统时,把遮挡板9上翻使遮挡板9发挥遮雨雪的功能,便于工作人员在恶劣天气下的检修工作;根据环境稳定和湿度,控制器自动控制加热模块5对外风冷系统的管道4进行加热,防止管道4表面结冰。实施例二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本实施例中导流管8为漏斗状且导流管8为虹吸管。漏斗状导流管8有利于加快集水槽内雨水的排出,而且虹吸效应进一步的提高排水速度,有效的提高本技术的防水效果。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做的其他修改或者等同替换,只要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包括矩形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矩形支撑架顶部的防水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湿度控制模块,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湿度感应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温湿度感应模块与外风冷系统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外风冷系统的风机出风口;所述防水盖为锥形,且所述防水盖内壁设置加强筋,所述防水盖边沿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多个导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包括矩形支撑架和设置在所述矩形支撑架顶部的防水盖,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湿度控制模块,所述温湿度控制模块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湿度感应模块、信号调理模块、控制模块和加热模块,所述温湿度感应模块与外风冷系统管道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模块设置在所述外风冷系统的风机出风口;所述防水盖为锥形,且所述防水盖内壁设置加强筋,所述防水盖边沿设置集水槽,所述集水槽底部设置多个导流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直流换流阀外风冷系统防水防覆冰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翟宾吕拦坡罗朝华许立新杨军景刘天祥闰兴龙袁渊贺新征姜海波薛飞王辉翟国红张伟汪涛申磊王群锋潘钰王海龙刘怡荆扬钱萌王默王宇昕魏震李寰张嘉涛康建准孟异山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