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33252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16:37
直下式LED背光模块,其包括背板、灯条子板、多个LED灯条及至少一个区域调光控制板。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凹槽,第二表面设有与凹槽连通的至少一个穿孔。灯条子板设于凹槽内且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器,第一连接器突出于凹槽,第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每个第二连接器穿过相应的穿孔突出于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器通过设于灯条子板的线路分别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LED灯条设于第一表面上,每个LED灯条设有第三连接器以与相应的第一连接器连接。区域调光控制板设于第二表面上,每个区域调光控制板设有第四连接器以与相应的第二连接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降低线材成本及组装工时。

Direct light emitting diode backlight module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traight down type LED backlight module, which comprises a back plate, a lamp strip, a plurality of LED light strips and at least one area light adjusting control panel. The back plate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surface and a two surface, wherein the first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and the second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perforation communicated with the groove. A lamp board is arranged in the groove and has a first face and a two face opposite to the first surface, a plurality of first connector, the first connector protrudes from the groove, the second surface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one second connector, second connector through each perforation process corresponding for second surface, a first connector is arranged on the lamp through the note board circuit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second the connector is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he LED lamp strip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surface, and each LED lamp strip is provided with a third connecto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first connector. The regional dimming control board is arranged on the second surface, and each area dimming control board is provided with a fourth connector which is connected with the corresponding second connector. The invention can reduce the cost of wire rod and assembly ti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直下式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背光模块,特别是涉及一种采用区域调光(localdimming)技术的直下式LED背光模块。
技术介绍
直下式LED背光模块配置在本身不具发光性的显示面板(如液晶面板)的后方以提供背光,使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图像。此外,直下式LED背光模块还可以采用区域调光技术,可大幅降低耗电量、提高显示画面对比度。现有的采用区域调光技术的直下式LED背光模块,其基本架构包括背板、反射片、多个LED灯条、扩散板及至少一个区域调光控制板等。每个LED灯条包括印刷电路板(PrintedCircuitBoard,PCB)及设于PCB上的多个LED。这些LED灯条设于背板的第一表面上,且LED灯条上的LED相对于显示面板均匀地配置。扩散板设于这些LED灯条上方,用于使LED发出的光均匀分散,产生一个亮度均匀分布的面光源。反射片设于背板及LED灯条之间,用于将LED发出的光反射至扩散板,可提高光源发出的光的有效利用率。区域调光控制板设于背板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上。每个区域调光控制板用于控制一个特定区域内的LED的亮度微调以实现区域调光。因此,每个区域调光控制板需要通过多个连接线与多个相应的LED灯条连接,且这些连接线需要由区域调光控制板所在的背板的第二表面走线到LED灯条所在的背板的第一表面,造成线材成本高及组装工时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模块,可降低线材成本及组装工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直下式LED背光模块,其包括背板、灯条子板、多个LED灯条及至少一个区域调光控制板。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第一表面设有凹槽,第二表面设有与凹槽连通的至少一个穿孔。灯条子板设于凹槽内,灯条子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第一面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器,且第一连接器突出于凹槽,第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且每个第二连接器穿过相应的穿孔突出于背板的第二表面,第一连接器通过设于灯条子板的线路分别与第二连接器电连接。LED灯条设于背板的第一表面上,且每个LED灯条设有第三连接器以与相应的第一连接器连接。区域调光控制板设于背板的第二表面上,且每个区域调光控制板设有第四连接器以与相应的第二连接器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凹槽设于背板的第一表面的中线位置。第一连接器呈两列分设于灯条子板的第一面的两侧,每个LED灯条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凹槽设于背板的第一表面的中线位置。第一连接器呈一列设于灯条子板的第一面,每个LED灯条的中间位置设有第三连接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凹槽设于背板的第一表面的两侧的其中一侧。第一连接器呈一列设于灯条子板的第一面,每个LED灯条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凹槽及灯条子板的个数皆为二个,二个凹槽分设于背板的第一表面的两侧,二个灯条子板各设于相应的凹槽内。第一连接器呈一列设于灯条子板的第一面,每个LED灯条的一端设有第三连接器。在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中,灯条子板为不透明的灯条子板。上述一个实施例中描述的技术手段可应用于上述另一个实施例中,以得到一个新的实施例,只要这些技术手段不相互矛盾。本专利技术因采用区域调光控制板通过灯条子板而与LED灯条电连接,不再是通过多个连接线由背板的第二表面走线到第一表面来与LED灯条电连接,因此可降低线材成本及组装工时。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仰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四实施例的俯视图。标记说明:1、1’、1”背板11、11’、11”第一表面12第二表面13、13’、13”凹槽14穿孔2、2’灯条子板21、21’第一面22第二面23、23’第一连接器24第二连接器3、3’、3”LED灯条30PCB31、31’、31”第三连接器4区域调光控制板41第四连接器。具体实施方式为清楚呈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附图中的各组件仅为示意而并非按照实物的外形与比例绘制,且省略部分公知组件。此外,为呈现对本专利技术说明的一贯性,在不同实施例中,相同或相似的标记代表相同或相似的组件。在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而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请同时参见图1至图5,图1至图4分别为本专利技术直下式LED背光模块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图、立体图、俯视图及仰视图,图5则为图2至图4中沿着AA方向的剖视图。在本实施例中,直下式LED背光模块包括背板1、灯条子板2、多个LED灯条3及二个区域调光控制板4。附图中省略了反射片、扩散板等公知组件。直下式LED背光模块配置在本身不具发旋旋光性的显示面板(如液晶面板)(未绘示)的后方以提供背光,使显示面板可以正常显示图像。背板1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11及第二表面12。背板1的第一表面11的中线位置设有凹槽13。背板1的第二表面12设有与凹槽13连通的二个穿孔14。灯条子板2设于凹槽13内。灯条子板2具有相对的第一面21及第二面22。灯条子板2的第一面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列第一连接器23,即第一连接器23呈两列分设于灯条子板2的第一面21的两侧,此外,第一连接器23突出于凹槽13。灯条子板2的第二面22设有二个第二连接器24,且每个第二连接器24穿过相应的穿孔14突出于背板1的第二表面12。第一连接器23通过设于灯条子板2的线路(未绘示)分别与第二连接器24电连接。每个LED灯条3包括PCB30及设于PCB30上的多个LED(未绘示)。LED灯条3设于背板1的第一表面11上,且LED灯条3上的LED相对于显示面板均匀地配置。每个LED灯条3的一端还设有第三连接器31以与灯条子板2上的相应的第一连接器23连接。因此,灯条子板2通过第一连接器23及第三连接器31的连接而与LED灯条3电连接。区域调光控制板4设于背板1的第二表面12上。每个区域调光控制板4设有第四连接器41以与相应的第二连接器24连接。因此,每个区域调光控制板4通过第四连接器41及第二连接器24的连接而与灯条子板2电连接。此外,由于灯条子板2通过第一连接器23及第三连接器31的连接而与LED灯条3电连接,且第二连接器24通过设于灯条子板2的线路而与部分第一连接器23电连接,所以每个区域调光控制板4通过灯条子板2而与一部分LED灯条3电连接,以控制这部分LED灯条3上位于一个特定区域内的LED的亮度微调以实现区域调光。显然地,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区域调光控制板4通过灯条子板2而与一部分LED灯条3电连接,不再是通过多个连接线由背板1的第二表面12走线到第一表面11来与这部分LED灯条3电连接,因此可降低线材成本及组装工时。此外,在本实施例中,灯条子板2可为不透明的灯条子板,以防止LED发出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至少一个穿孔;灯条子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灯条子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器,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突出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器穿过相应的所述穿孔突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设于所述灯条子板的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设有第三连接器以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及至少一个区域调光控制板,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每个所述区域调光控制板设有第四连接器以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背板,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设有凹槽,所述第二表面设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至少一个穿孔;灯条子板,设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灯条子板具有相对的第一面及第二面,所述第一面设有多个第一连接器,且所述第一连接器突出于所述凹槽,所述第二面设有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器,且每个所述第二连接器穿过相应的所述穿孔突出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器通过设于所述灯条子板的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二连接器电连接;多个发光二极管灯条,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上,且每个所述发光二极管灯条设有第三连接器以与相应的所述第一连接器连接;及至少一个区域调光控制板,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上,且每个所述区域调光控制板设有第四连接器以与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中,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中线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下式发光二极管背光模块,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器呈两列分设于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佳璋吕季錞林君鸿黄子闳苏柏杰阙婉婷
申请(专利权)人:冠捷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