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28737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2 11: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底板和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的围板;所述顶盖、所述底板和所述围板围成一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安装空间,且所述底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围板连接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具有顺次相连的进口集气段、流通段、出口集气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不影响空间和体积的情况下,将风道组件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成集气段,同时分别与风扇连接,通过两风扇一抽一吸,使产品自身构成通风系统,风压需求接近减半,减少在风道内部的沿程损失,较之传统的散热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散热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控制器散热
,尤指一种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市场火热,电动汽车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由于电机控制器的体积局限性较大,而内部大电流容易造成整体结构温度过高,因此散热装置的体积与散热效率比成为目前主流技术难题之一,一旦无法及时将整体结构温度降低,当温度达到一定高度时将会引发火灾,甚至对人的生命带来安全隐患。因此,对于空间和体积较为敏感的小型控制器,在不影响空间和体积的情况下,如何提高小型散散热装置的体积效率比,提高产品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更优的是提高产品安全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底板和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的围板;所述顶盖、所述底板和所述围板围成一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安装空间,且所述底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围板连接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具有顺次相连的进口集气段、流通段、出口集气段。本技术方案中,在顶盖、底板和围板围成的安装空间内安装控制器,同时在底板的内侧通过一风道组件与围板进行连接,保证外界空气能够流经风道组件,实现将控制器产生的热量及时向外传递,同时将气体的进入端设置为进口集气段,而出气端设置为出口集气段,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道内部的沿程损失,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更优的是提高产品安全性。优选地,所述风道组件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片构成,每个所述散热片从所述底板的内侧朝向所述顶盖方向延伸,且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风道。优选地,多个所述散热片以所述风道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本技术方案中,将风道组件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片构成,而相邻的散热片之间形成用于空气流通的通道,能够大大增加与安装空间内控制器的接触面接,同时将多个散热片对称布置在风道的中心轴线的两侧,能够避免局部散热现象产生,达到散热均匀,保证良好的散热效果。优选地,每个所述散热片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集气段的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流通段的第二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出口集气段的第三散热片;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从所述风道的中心轴线向外围发散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尾端与所述第二散热片的起始端连接,且所述第一散热片与所述第二散热片之间构成第一夹角;所述第二散热片的尾端与所述第三散热片的起始端连接;多个所述第三散热片的尾端向所述风道的中心轴线聚拢设置,且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第三散热片之间构成第二夹角。本技术方案中,将散热片的结构做改进,使得设置在流通段的第二散热片均与第一散热片和第二散热片构成一夹角,这样可以将风压需求减半,减少风道内部的沿程损失,不仅结构简单,体积小,更优的是散热效率高。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片与所述风道的长度方向平行。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二散热片设置成与风道的长度方向平行,这样可以使得外界空气能够在风道组件中快进快出,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优选地,所述第一夹角和所述第二夹角的角度大小相同。本技术方案中,将第一夹角和第二夹角的角度设置成大小相同,这样可以简化风道组件的加工程序,且方便散热片的安装。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流通段的长度大于所述进口集气段和所述出口集气段的长度。本技术方案中,将进、出集气段的长度设置的较短一些,能够使得外界的冷空气快速进入流通段,进入流通段后与控制器充分接触完成热量交换,交换后的空气温度将升高,温度升高的空气通过出口集气段再次快速导出,能够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进口集气段上连接第一风扇,所述第一风扇用于将外界空气导入所述流通段。通过在进口集气段设置的第一风扇,能够将外界空气快速导入流通段。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出口集气段上连接第二风扇,所述第二风扇用于将所述流通段的气体导出。通过在出口集气段设置的第二风扇,能够将温度升高的气体快速导出,并进入下一个散热过程。本技术提供的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能够带来以下一种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将风道组件直接设置在安装控制器的壳体内,且将风道组件由顺次相连的进口集气段、流通段、出口集气段构成,可以有效地减少风道内部的沿程损失,不仅能够提高散热效率,更优的是提高产品安全性。2、本技术中,风道组件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片构成,且由相邻散热片之间的空隙形成风道,这样可以满足空气的流畅性,同时还能保证外界的冷却空气与壳体内的控制器充分接触,进一步的提高散热效率。3、本技术中,将构成风道组件的散热片,设置成由第一散热片、第二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构成,且不同段的散热片构成风道组件的不同段,目的是使得第二散热片与第一散热片和第三散热片构成一夹角,能够满足外界空气快速进入流通段,还能够满足流通段温度升高的气体快速排出,并进入下一个散热环节。4、本技术中,将风道组件中的流通段设置的长于进口集气段和出口集气段,满足气体快进快出的同时,还能保证在流通段的空气能够得到充分利用。5、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散热效率高等优选。附图说明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中风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中构成风道组件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中风道组件连接风扇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第一夹角α;第二夹角β;壳体100;顶盖101;底板102;围板103;风道组件200;进口集气段201;流通段202;出口集气段203;散热片300;第一散热片301;第二散热片302;第三散热片303;风道400;第一风扇501;第二风扇502。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的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使用方式。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1、2所示,一种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包括壳体100,且壳体100由顶盖101、底板102和连接顶盖101和底板102的围板103构成,其中,顶盖101、底板102和围板103围成一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安装空间,同时在底板102的内侧(即朝向控制器的一侧)设有与围板103连接的风道组件200。而设置的风道组件200具体的包括顺次相连的进口集气段201、流通段202以及出口集气段203。参看图2所示,设置的风道组件200具体是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片300构成,且每个散热片300均是从底板102的内侧朝向顶盖101方向延伸设置,可以保证散热片300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底板和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的围板;所述顶盖、所述底板和所述围板围成一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安装空间,且所述底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围板连接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具有顺次相连的进口集气段、流通段、出口集气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顶盖、底板和连接所述顶盖和所述底板的围板;所述顶盖、所述底板和所述围板围成一用于安装控制器的安装空间,且所述底板的内侧设有与所述围板连接的风道组件;所述风道组件具有顺次相连的进口集气段、流通段、出口集气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组件由多个平行排列的散热片构成,每个所述散热片从所述底板的内侧朝向所述顶盖方向延伸,且相邻所述散热片之间形成风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散热片以所述风道的中心轴线对称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控制器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散热片包括设置在所述进口集气段的第一散热片、设置在所述流通段的第二散热片,以及设置在所述出口集气段的第三散热片;多个所述第一散热片从所述风道的中心轴线向外围发散的方向设置,所述第一散热片的尾端与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寇留杰刘文一管博
申请(专利权)人:格至控智能动力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