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51515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01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主要包括泵轴、轴承架、下轴承盖、上轴承盖、隔离套、下轴承、上轴承、机械油封和轴承隔离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压油套和压油叶片,轴承架内的上轴承和下轴承间设有回油冷却腔,轴承架内的上轴承上部设有上油腔,轴承架内的下轴承下部设有油池,轴承架侧壁轴向设有导油通槽,下轴承盖中心设有压油腔,一侧端面轴向设有压油出口,压油套固定在油池内的泵轴上,压油套下端设有压油叶片,油池、压油腔、压油出口、导油通槽、上油腔和回油冷却腔形成循环润滑冷却油路,具有结构新颖、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好、设备成本低、维护方便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机械
,具体地说是一种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单级立式离心泵轴承的润滑通常采用油脂润滑结构,这种结构受转速、温度、载荷等工况的限制,维护频率很高,为了减少维护频率,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利用稀油润滑结构代替油脂润滑结构。经检索,CN97221433X公开了一种立式泵支承部件油润滑结构,其主要由一种轴承、挡油管、支承油套及轴承组成,支承油套依靠支承旋转,利用其离心力沿支承油套锥面,使其稀油由上部的排油孔甩出滴入润滑下部的轴承,这样稀油可连续不断的由上部的排油孔滴入下部的轴承,从而使轴承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这种结构的实质性不足是:由于轴承体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产生热量,这种高温热量对轴承体严重影响了轴承体的使用寿命。CN2008200321534公开了一种立式泵用轴承箱轴承稀油润滑装置,其是由轴承箱体、动密封环、导油套、角接触球轴承组成,设置有把下轴承滚动体甩出的稀油收集并导入上轴承滚动体内的导油套,动密封环与封油套配合的内端面设有反向螺旋槽密封,轴承压盖上设有回油槽,轴承箱体内部开有使上部轴承溅出的油回到轴承箱油室的回油槽,轴承箱体下部集油室采用大腔结构,在实施时,稀油在轴承箱体中浸没1/2角接触轴承的滚动体,靠角接触球轴承滚动体产生泵送作用,形成流体运动,流体沿导油套导入深沟球轴承中,实现飞溅润滑,再通过轴承压盖上的回油槽导入轴承箱体内的集油室中,这种结构的实质性不足是:一是在泵轴运行时,由于角接触球轴承设在储油室内,泵轴的负载大;二是无法同时对泵轴两端的轴承箱体内的支承轴承进行同时润滑,并且,由于循环路径短,换热效率低、因此无法对润滑油进行冷却。CN2010206691123公开了一种立式高温泵轴承稀油强制循环润滑冷却结构的技术专利,是由储油室连通套接在轴套上的角接触球轴承组成,储油室是由挡油套与轴承体、冷油室盖组成的一个可储油的空腔,轴套的下端位于储油室中,轴套内锥度孔和角接触球轴承连通储油室形成回路,在使用时,旋转轴带动轴套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润滑油沿轴套内壁上移至角接触球轴承上方的孔中流出,从上至下润滑角接触球轴承,再经过冷油盘管冷却后回到储油室,进而形成对角接触球轴承的稀油强制循环润滑和冷却,其优点是冷却效果显著,其实质性不足是:一是在泵轴运行时,由于角接触球轴承设在储油室内,泵轴的负载大;二是不能同时对泵轴两端的轴承进行润滑和冷却,只能在两端的轴承箱内分别设置,导致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新颖、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好、设备成本低、维护方便的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主要包括泵轴、轴承架、下轴承盖、上轴承盖、下轴承和上轴承,其特征在于设有压油套和压油叶片,所述轴承架内的上轴承和下轴承间设有回油冷却腔,轴承架内的上轴承上部设有上油腔,轴承架内的下轴承下部设有油池,所述轴承架侧壁轴向设有导油通槽,所述下轴承盖中心设有压油腔,一侧端面轴向设有压油出口,所述压油套经紧固螺钉固定在油池内的泵轴上,所述压油套下端圆周阵列设有压油叶片,所述压油叶片设置在压油腔内,所述油池、压油腔、压油出口、导油通槽、上油腔和回油冷却腔形成循环润滑冷却油路,当泵轴运行时,泵轴下端的压油套在泵轴的带动下旋转,带动压油叶片旋转,压油叶片对润滑油做功,油压驱动液体随着压油腔、压油出口进入导油通槽内,并沿导油通槽继续向上流动,当液体到达顶部的上油腔时,由于上轴承盖的密封作用,不会使液体继续向上,此时液体到达最高点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由于液体在经过导油通槽时,使液体中的油温通过轴承架吸收散发一部分热量,因此,降温后的液体润滑上轴承后,在流经回油冷却腔,并通过回油冷却腔散发一部分热量,进而使液体以较低的油温润滑下轴承,在通过下轴承继续下流至油池,并以此进行往复循环润滑和冷却,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泵轴在轴承腔内的旋转可以使其接触到的润滑油具有已定的圆周速度,润滑油在重力加速度和圆周速度的双重作用下达到淋浴式接触轴承滚珠的效果,显著降低了泵轴的负载,达到性能可靠、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好、设备成本低的作用。本技术可在所述上轴承盖上端的泵轴上设有冷却风扇,以利于通过风扇对进入上油腔内的液体进行冷却,达到显著提高轴承冷却的作用。本技术可在所述下轴承盖下端设有隔离套,所述隔离套经O型密封圈与下轴承盖密封连接,以达到既能防止润滑油泄漏,又能起到对压油套保护的作用。本技术所述上轴承盖经机械油封与泵轴密封连接,以达到防尘、防水和防油泄漏的作用。本技术还可在所述油池一侧设有恒位油杯,所述恒位油杯经油管与油池相连通,以利于通过恒位油杯自动补充润滑油,保证油池的正常液位,达到维护方便的作用。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具有结构新颖、结构紧凑、性能可靠、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好、设备成本低、维护方便等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压油套和压油叶片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仰视图。附图标记:泵轴1、轴承架2、下轴承盖3、上轴承盖4、下轴承5、上轴承6、压油套7、压油叶片8、回油冷却腔9、上油腔10、油池11、导油通槽12、压油腔13、压油出口14、冷却风扇15、风扇罩16、隔离套17、机械油封18、恒位油杯1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一种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主要包括泵轴1、轴承架2、下轴承盖3、上轴承盖4、下轴承5和上轴承6,其特征在于设有压油套7和压油叶片8,所述轴承架2内的上轴承6和下轴承5间设有回油冷却腔9,轴承架2内的上轴承6上部设有上油腔10,轴承架2内的下轴承5下部设有油池11,所述轴承架2侧壁轴向设有导油通槽12,所述下轴承盖3中心设有压油腔13,一侧端面轴向设有压油出口14,所述压油套7经紧固螺钉固定在油池11内的泵轴1上,所述压油套7下端圆周阵列设有压油叶片8,所述压油叶片8设置在压油腔13内,所述油池11、压油腔13、压油出口14、导油通槽12、上油腔10和回油冷却腔9形成循环润滑冷却油路,当泵轴1运行时,泵轴1下端的压油套7在泵轴1的带动下旋转,带动压油叶片8旋转,压油叶片8对润滑油做功,油压驱动液体随着压油腔13、压油出口14进入导油通槽12内,并沿导油通槽12继续向上流动,当液体到达顶部的上油腔10时,由于上轴承盖4的密封作用,不会使液体继续向上,此时液体到达最高点并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由于液体在经过导油通槽12时,使液体中的油温通过轴承架2吸收散发一部分热量,因此,降温后的液体润滑上轴承6后,在流经回油冷却腔9,并通过回油冷却腔9散发一部分热量,进而使液体以较低的油温润滑下轴承5,在通过下轴承5继续下流至油池11,并以此进行往复循环润滑和冷却,在这个循环过程中,泵轴1在上油腔10内的旋转可以使其接触到的润滑油具有一定的圆周速度,润滑油在重力加速度和圆周速度的双重作用下达到淋浴式接触轴承滚珠的效果,显著降低了泵轴的负载,达到性能可靠、润滑效果好、冷却效果好、设备成本低的作用。本技术可在所述上轴承盖4上端的泵轴上设有冷却风扇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主要包括泵轴、轴承架、下轴承盖、上轴承盖、隔离套、下轴承、上轴承、机械油封和轴承隔离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压油套和压油叶片,所述轴承架内的上轴承和下轴承间设有回油冷却腔,轴承架内的上轴承上部设有上油腔,轴承架内的下轴承下部设有油池,所述轴承架侧壁轴向设有导油通槽,所述下轴承盖中心设有压油腔,一侧端面轴向设有压油出口,所述压油套经紧固螺钉固定在油池内的泵轴上,所述压油套下端圆周阵列设有压油叶片,所述压油叶片设置在压油腔内,所述油池、压油腔、压油出口、导油通槽、上油腔和回油冷却腔形成循环润滑冷却油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级立式离心泵稀油润滑装置,主要包括泵轴、轴承架、下轴承盖、上轴承盖、隔离套、下轴承、上轴承、机械油封和轴承隔离器,其特征在于设有压油套和压油叶片,所述轴承架内的上轴承和下轴承间设有回油冷却腔,轴承架内的上轴承上部设有上油腔,轴承架内的下轴承下部设有油池,所述轴承架侧壁轴向设有导油通槽,所述下轴承盖中心设有压油腔,一侧端面轴向设有压油出口,所述压油套经紧固螺钉固定在油池内的泵轴上,所述压油套下端圆周阵列设有压油叶片,所述压油叶片设置在压油腔内,所述油池、压油腔、压油出口、导油通槽、上油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山段江龙苏峰崔苗苗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韬浦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