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液压管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508730 阅读:1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1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液压管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本体、液压油管以及螺帽,接头本体套设在液压油管上,在接头本体与液压油管的连接端设有内锥面接口,在螺帽正对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开有活动槽,卡套安装在活动槽内且其内壁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贴合,卡套由缓冲部和密封部组成,密封部沿卡套的轴线方向朝内锥面接口内延伸,第一密封面与第二密封面与液压油管之间环空。第一密封面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紧密贴合,第二密封面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之间保持环空,密封部本体的内壁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紧密贴合,而缓冲部的侧壁以及其外壁上的弧形扩张部分别与活动槽的侧壁紧密贴合,保证卡套组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管,具体是指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液压管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液压管接头卡套在结构上只有一个密封刃口,属于金属接触密封,其功能是在油管和管接头装配连接时,拧紧螺帽,通过液压管接头体锥孔锥面的挤压,使液压管接头卡套的刃口切入油管表层达到金属接触密封,若拧紧螺帽用力过度,就会导致液压管接头卡套刃口过量切入损伤油管,导致液压管接头卡套破裂;而且传统的液压管接头卡套所能承受的工作压力不超过40Mpa,超过后就可能发生液压管接头卡套破裂事故。传统的液压管接头卡套在冲击力和振动强度较高时以及在温度高达100℃以上及振动频率在40Hz以上、压力在60Mpa以上和酸性、矿山工作环境中,极易变形、开裂而发生泄漏,使用寿命短,不能达到高端液压管接头压力在60Mpa以上、酸性、矿山、温度在100℃以上及振动频率在40Hz以上的严酷环境中使用的工作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液压管连接结构,提高卡套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密封性或是可靠性,避免卡套在重载和恶劣环境下破裂、泄漏。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液压管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本体、液压油管以及与液压油管螺纹配合的螺帽,接头本体套设在液压油管上,在所述接头本体与液压油管的连接端设有内锥面接口,在螺帽正对所述接头本体的一端开有活动槽,卡套安装在活动槽内且其内壁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贴合,所述卡套由缓冲部和密封部组成,所述缓冲部为弹性金属圈,缓冲部的外圆周壁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且截面为弧形的扩张部,扩张部的弧顶与活动槽上壁接触,所述密封部与缓冲部侧壁连接且沿卡套的轴线方向朝内锥面接口内延伸,所述密封部的延伸端外壁与内锥面接口内壁相适应,密封部的延伸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密封面和第二密封面,密封部本体的内壁与液压油管贴合,第一密封面与第二密封面与液压油管之间环空,且第一密封面的纵向截面为水平面,第二密封面的纵向截面为沿卡套径向向外凹陷的曲面,在所述密封部以及与之连接的缓冲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截面为圆形的隔离槽,且多个所述隔离槽的直径沿接头本体水平指向螺帽的方向上递增。本技术工作时,调节螺帽使之沿液压油管的轴线方向朝靠近接头本体的方向移动,当活动槽的侧壁与缓冲部的侧壁接触时,螺帽移动会直接带动卡套在液压油管的外圆周壁上移动,此时密封部的延伸端开始进入到内锥面接口中,并且保持延伸端的外壁与内锥面接口内壁相配合,由于第一密封面与第二密封面和液压油管外圆周壁之间环空,且第二密封面为沿卡套径向向外凹陷的曲面,该曲面经过挤压后其自身受到的作用力会向内扩张,同时密封部的延伸端在移动过程中会发生移动的形变,使得第一密封面与液压油管的外圆周壁完全贴合,进而实现抱紧液压油管;当密封部的延伸端移动至其极限位置,卡套与液压油管的配合情况为,第一密封面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紧密贴合,第二密封面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之间保持环空,密封部本体的内壁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紧密贴合,而缓冲部的侧壁以及其外壁上的弧形扩张部分别与活动槽的侧壁紧密贴合,即实现了卡套、接头本体以及螺帽三者之间的完全密封,保证接头卡套组件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气密性,避免卡套在重载和恶劣环境下破裂、泄漏。其中,缓冲部为弹性金属圈,使得在受到螺帽的挤压时可产生一定量的形变,同时其弧形的扩张部被挤压至与活动槽上壁接触,而缓冲部的下端则与液压油管接触,不仅可增加螺帽移动时对密封部冲击的缓冲效果,避免密封部的延伸部过度移动受损,还能进一步提高卡套、接头本体以及螺帽三者之间的密闭性。并且,在密封部以及与之连接的缓冲部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截面为圆形的隔离槽,螺帽挤压卡套后,密封部以及缓冲部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挤压力,使得隔离槽内的空气被排出一部分,与外界气压相比,隔离槽内的气压相对较低,即使得隔离槽对液压油管的外壁形成负压,即隔离槽会对液压油管产生一定的吸附作用,进而增强卡套对液压油管的抱紧力度;同时在第一密封面出现局部受损而降低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之间的气密性时,多个直径递增的隔离槽可对发生泄漏的油液进行逐级阻隔,特别是在缓冲部内壁上的隔离槽,缓冲部受到活动槽两个侧壁的挤压时产生的形变量最大,使得该处的隔离槽对液压油管的外圆周壁的抱紧力度达到最佳,即实现多级密封,避免高温高压条件下液压油管出现漏油现象。还包括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在第二密封面与液压油管的环空内。在密封部的延伸端受力时,第二密封面受到的作用应力向内扩张,进而实现第一密封面以及密封部本体底面与液压油管之间的抱紧,同时在第二密封面与液压油管的环空内安装密封圈,利用密封圈的弹性形变能力可防止第二密封面在发生过度的挤压形变,以保证接头卡套组件的工作稳定性。所述内锥面接口的锥度为0.1~0.2。作为优选,将内锥面接口的锥度设置为0.1~0.2,保证密封部的延伸端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到内锥面接口中,同时保证第一密封面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之间拥有足够的接触面以实现第一密封阶段的最大密封效果。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缓冲部为弹性金属圈,使得在受到螺帽的挤压时可产生一定量的形变,同时其弧形的扩张部被挤压至与活动槽上壁接触,而缓冲部的下端则与液压油管接触,不仅可增加螺帽移动时对密封部冲击的缓冲效果,避免密封部的延伸部过度移动受损,还能进一步提高卡套、接头本体以及螺帽三者之间的密闭性;2、本技术在密封部的延伸端受力时,第二密封面受到的作用应力向内扩张,进而实现第一密封面以及密封部本体底面与液压油管之间的抱紧,同时在第二密封面与液压油管的环空内安装密封圈,利用密封圈的弹性形变能力可防止第二密封面在发生过度的挤压形变,以保证接头卡套组件的工作稳定性;3、本技术将内锥面接口的锥度设置为0.1~0.2,保证密封部的延伸端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到内锥面接口中,同时保证第一密封面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之间拥有足够的接触面以实现第一密封阶段的最大密封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接头本体、2-液压油管、3-内锥面接口、4-密封部、5-密封圈、6-缓冲部、7-螺帽、8-第一密封面、9-第二密封面、10-活动槽、11-隔离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接头本体1、液压油管2以及与液压油管2螺纹配合的螺帽7,接头本体1套设在液压油管2上,在所述接头本体1与液压油管2的连接端设有内锥面接口3,在螺帽7正对所述接头本体1的一端开有活动槽10,卡套安装在活动槽10内且其内壁与液压油管2外圆周壁贴合,所述卡套由缓冲部6和密封部4组成,所述缓冲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液压管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本体(1)、液压油管(2)以及与液压油管(2)螺纹配合的螺帽(7),接头本体(1)套设在液压油管(2)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本体(1)与液压油管(2)的连接端设有内锥面接口(3),在螺帽(7)正对所述接头本体(1)的一端开有活动槽(10),卡套安装在活动槽(10)内且其内壁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贴合,所述卡套由缓冲部(6)和密封部(4)组成,所述缓冲部(6)为弹性金属圈,缓冲部(6)的外圆周壁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且截面为弧形的扩张部,扩张部的弧顶与活动槽(10)上壁接触,所述密封部(4)与缓冲部(6)侧壁连接且沿卡套的轴线方向朝内锥面接口(3)内延伸,所述密封部(4)的延伸端外壁与内锥面接口(3)内壁相适应,密封部(4)的延伸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密封面(8)和第二密封面(9),密封部(4)本体的内壁与液压油管(2)贴合,第一密封面(8)与第二密封面(9)与液压油管(2)之间环空,且第一密封面(8)的纵向截面为水平面,第二密封面(9)的纵向截面为沿卡套径向向外凹陷的曲面,在所述密封部(4)以及与之连接的缓冲部(6)内壁上开设有多个截面为圆形的隔离槽(11),且多个所述隔离槽(11)的直径沿接头本体(1)水平指向螺帽(7)的方向上递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高温高压条件下的液压管连接结构,包括接头本体(1)、液压油管(2)以及与液压油管(2)螺纹配合的螺帽(7),接头本体(1)套设在液压油管(2)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接头本体(1)与液压油管(2)的连接端设有内锥面接口(3),在螺帽(7)正对所述接头本体(1)的一端开有活动槽(10),卡套安装在活动槽(10)内且其内壁与液压油管外圆周壁贴合,所述卡套由缓冲部(6)和密封部(4)组成,所述缓冲部(6)为弹性金属圈,缓冲部(6)的外圆周壁上设有沿其径向向外突出且截面为弧形的扩张部,扩张部的弧顶与活动槽(10)上壁接触,所述密封部(4)与缓冲部(6)侧壁连接且沿卡套的轴线方向朝内锥面接口(3)内延伸,所述密封部(4)的延伸端外壁与内锥面接口(3)内壁相适应,密封部(4)的延伸端内壁上设有第一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继威邓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海搏液压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