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501706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30 11: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一种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在需冷却降温设备外部连接空冷循环冷却装置,通过管道相连形成回路,空冷循环冷却装置通向需冷却降温装置的输出管道上设置再降温系统,所述再降温系统为设置于所述输出管道上的交换器和蓄能系统形成的回路,还并联有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和制冷降温系统,其可选用至少2个风冷式制冷降温装置或常规制冷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蓄能、冷热交换及风冷降温并用的方式,可达到节约能源、应用范围广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干旱缺水地区适用的发电厂再降温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在干旱缺水地区,尤其是极度缺水地区,夏季气候的特点为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昼夜温差大。在此区域内的部分具有散热量极大设备的工业企业,为保障企业的生产安全运行,需对散热量极大的设备进行降温处理,以达到设备自身的安全运行温度。例如发电厂内的汽机及辅机循环系统、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直流换流站内的换流阀冷却系统等。对干旱缺水、尤其是极度缺水地区,冷却循环系统一般采用空冷系统(也称风冷系统),常规大型空冷系统内循环水的被冷却温度通常比室外大气温度高7~8℃。因干旱炎热地区夏季的气象条件特殊,白天的气温较高,经常超过32℃以上,使得空冷系统冷却后的水温度在39℃以上,对于一些要求冷却进水温度不超过38℃的有安全要求的特殊设备,冷却水的进水温度已超过其安全运行的最高安全温度,需进一步进行降温处理,使其循环水的进水温度低至设备所要求的安全温度以下,才能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行。循环冷却水从需冷却降温设备引出并通过空冷循环冷却装置冷却后,其循环冷却水的温度如果仍高于被冷却降温设备所需降温用循环冷却水入口温度的最高安全值时,需再降温处理后才能满足被冷却降温设备的安全运行要求。通常,循环冷却水的再降温处理常采用喷水蒸发冷却的方式,但在干旱缺水、尤其是极度缺水地区,发热量较大、需循环冷却水进一步降温处理的系统是不宜或禁止使用喷水降温的方式,部分地区根本无水去进行喷水、喷雾以达到蒸发冷却降温的目的。现有的部分热电厂或大型供热站、调峰站、换热站、大型制冷站等供热、供冷场,采用蓄能系统进行热量或冷量的预先存蓄,在需要使用时再释放热量或冷量达到节能、调峰、保障安全供热、供冷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即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干旱缺水地区夏季温度高时使用的可预存蓄冷量的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冷却系统。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一种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在需冷却降温设备外部连接空冷循环冷却装置,通过管道相连形成回路,所述空冷循环冷却装置通向需冷却降温装置的输出管道上设置再降温系统,再降温系统为设置于所述输出管道上的交换器和蓄能系统形成的回路,交换器出口并联有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所述蓄能系统包含蓄能罐、设置于蓄能罐入口及出口的循环水泵及若干阀门。所述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出口并联有制冷降温系统,其可为风冷式制冷降温装置或电降温装置或溴化锂制冷装置,制冷降温系统内可包含至少2个风冷式制冷降温装置。本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1、蓄能罐在炎热时存储高温冷却水同时释放预先存蓄的低温冷却水参与热交换,室外降温后再对高温冷却水进行降温制冷,可达到错峰目的。2、通过先对高温冷却水进行自然冷却,可大大减少制冷降温装置内设的制冷机组以及制冷辅助设备的数量,降低设备成本,但制冷机组及辅助设备宜保持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当炎热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在室外温度较低时,采用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将储存在蓄能罐内较高温度的循环冷却水进行自然冷却、降温,可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3、采用交换器的形式,交换器冷水侧冷水的出水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调整,故其制备低温冷水所需的制冷设备可选用常规型电制冷机组。4、在夏季极端炎热天气工况下,蓄冷式再降温系统的瞬间降温耗电量相对较低,有效节约能源。5、对冬季采用集中供暖的地区,尤其是热电联的供热电厂,在集中供暖管网上设置蓄热系统,是今后节能、安全供暖的趋势。因此,干式蓄能再降温系统与冬季供暖系统合用蓄能系统,不仅可降低总体工程造价,也可提高蓄能系统的使用率。蓄冷再降温系统整个系统(包括蓄能系统)的占地相对较大;但如与储热系统合用,即扣除蓄能系统的用地,其自身用地相对较少。6、因各地的环境温度相差较大,部分夏季炎热、干旱地区,其夏季白天的室外气温较高。循环冷却水的再降温采用蓄冷系统+交换器+制冷机组的方式,可应用在任何地区的循环冷却水的再降温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保护应用广泛的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如图1所示,在需冷却降温设备1外部连接空冷循环冷却装置2,通过管道相连形成回路,空冷循环冷却装置2通向需冷却降温装置1的输出管道21上设置再降温系统,该再降温系统为设置于输出管道21上的交换器3和蓄能系统形成的回路,该交换器3的出口并联有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4。蓄能系统其中包含蓄能罐5、设置于蓄能罐出口的循环水泵及若干阀门,为了更好的保障降温的功能,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4出口还并联有制冷降温系统,其可选用为特殊工况的风冷式制冷降温装置或常规使用的电降温装置或溴化锂制冷装置。按照现有的设计模式,风冷式制冷降温系统6内可包含至少2个风冷式制冷降温装置,其根据实际需求安排不同数量,在此不再具体限定。实际使用时,经过需冷却降温装置1吸热升温后的高温循环冷却水流至空冷循环冷却装置2进行降温冷却,再回流并对需冷却降温设备进行降温。如图中实施例所示,在夏季炎热的条件下,经空冷循环冷却装置2后循环冷却水未达到要求温度。蓄能系统内储存的低温冷却水输出至交换器3,未达到要求温度的循环冷却水全部或部分进入交换器3与上述低温冷却水进行热交换,达到温度要求后的循环冷却水返回输出管道21进入需冷却降温装置1使用。吸收热量后的高温冷却水先回到蓄能罐5储存。室外气温降低后,高温冷却水从蓄能罐5流出进入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4降温后再回到蓄能罐5,必要时流出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后经过风冷式制冷降温系统6再降温后回到蓄冷系统储存备用。以上循环冷却水和高、低温冷却水选择性的流动通过不同管路上的多个阀门共同作用来实现。蓄能系统储存冷水的进出水温则根据自然冷却装置的选型、制冷机组的机型、循环冷却水的水温和室外环境温度等因素共同决定的。本技术的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装置的设置,系统简单,运行控制方便,满足干旱缺水地区夏季的循环冷却水再降温需要,还具如下优点。1、蓄能罐在炎热时存储高温冷却水同时释放预先存蓄的低温冷却水参与热交换,室外降温后再对高温冷却水进行降温制冷,可达到错峰目的。2、通过先对高温冷却水进行自然冷却,可大大减少制冷降温装置内设的制冷机组以及制冷辅助设备的数量,降低设备成本,但制冷机组及辅助设备宜保持在两套或两套以上。当炎热干旱地区昼夜温差大、夜间温度低,在室外温度较低时,采用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将储存在蓄能罐内较高温度的循环冷却水进行自然冷却、降温,可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3、采用交换器的形式,交换器冷水侧冷水的出水温度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控制调整,故其制备低温冷水所需的制冷设备可选用常规型电制冷机组。4、在夏季极端炎热天气工况下,蓄冷式再降温系统的瞬间降温耗电量相对较低,有效节约能源。5、对冬季采用集中供暖的地区,尤其是热电联的供热电厂,在集中供暖管网上设置蓄热系统,是今后节能、安全供暖的趋势。因此,干式蓄能再降温系统与冬季供暖系统合用蓄能系统,不仅可降低总体工程造价,也可提高蓄能系统的使用率。蓄冷再降温系统整个系统(包括蓄能系统)的占地相对较大;但如与储热系统合用,即扣除蓄能系统的用地,其自身用地相对较少。6、因各地的环境温度相差较大,部分夏季炎热、干旱地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在需冷却降温设备外部连接空冷循环冷却装置,通过管道相连形成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循环冷却装置通向需冷却降温装置的输出管道上设置再降温系统,所述再降温系统为设置于所述输出管道上的交换器和蓄能系统形成的回路,所述交换器出口并联有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在需冷却降温设备外部连接空冷循环冷却装置,通过管道相连形成回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空冷循环冷却装置通向需冷却降温装置的输出管道上设置再降温系统,所述再降温系统为设置于所述输出管道上的交换器和蓄能系统形成的回路,所述交换器出口并联有风冷式自然冷却装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冷循环冷却水干式蓄冷交换再降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系统包含蓄能罐、设置于蓄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宝生赵然翟立新张萍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