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5471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8: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散热模块,其包括一扇框、一底座以及一风扇。扇框具有一外扩部,位于该扇框的内侧边缘。底座连接该扇框并具有一底面。风扇活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上且具有多个扇叶。多个扇叶的上缘的末端相对于该底面具有一第一高度,该外扩部相对于该底面具有一第二高度,其中该第一高度小于该第二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散热模块,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风扇且其扇叶的上缘的末端低于扇框的外扩部的散热模块。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产业日益发达,常见的电子装置如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伺服器等产品,已频繁地应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电子装置内部通常设置有中央处理器(CPU)、电路元件以及其他半导体元件,并随着运算效能的提升而增加发热量,但是在高温的情况下将使前述半导体元件的效能降低并影响使用寿命,进而影响前述电子装置的使用状况。因此,为了稳定前述电子装置的使用状况,这些电子装置通常设置有用以散热的风扇模块。请参阅图1A,该图为一种现有的风扇模块,主要包括一壳座10、一马达11以及一叶轮12。当马达11驱动叶轮12转动时,叶轮12会驱动气流由入风口吹向出风口(如箭头A所示的方向),并借此气流将电子装置所产生的热排出外部,进而达到散热、降温的效果。然而,气流因撞击风扇内部结构而产生固定频率的噪音,恐造成使用者的不舒适感。以往降低风扇噪音的方式通常为降低风扇模块的转速,请参阅图1B、图1C,其中图1B为现有风扇模块的转速为20000rpm时的噪音频谱图,图1C为现有风扇模块的转速为15000rpm时的噪音频谱图。如图1B、图1C所示,其分别显示不同的噪音分贝量测线W1、W2分别具有一扇叶频率W11、W21,其中扇叶频率W11大致位于频率1700Hz处,扇叶频率W21则大致位于频率1300Hz处,应了解的是,扇叶频率W11、W21所对应的频率分贝值L1、L2即可用以代表声音品质以及整体噪音程度。由图1B、图1C可观察得知,频率分贝值L2小于频率分贝值L1,亦即现有风扇模块可通过降低转速而使扇叶频率的分贝峰值降低,进而让使用者获得较舒适的使用环境。然而,降低转速虽可减少噪音,却也随的降低了风扇模块的散热效能。随着使用者的需求提升,前述电子装置内部的电子元件的发热量也逐渐增大,故如何在不影响散热效果的情形下降低风扇模块的扇叶频率的分贝峰值始成为一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前述现有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散热模块,包括一扇框,具有一外扩部,位于该扇框的内侧边缘并邻近该散热模块的一入风口,其中该外扩部为一凹陷结构,并具有形成于该内侧边缘的一弧形表面或一斜面;一底座,连接该扇框并具有一底面;一风扇,活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上并可相对于该扇框旋转,其中该风扇具有多个扇叶,且所述多个扇叶的上缘的末端相对于该底面具有一第一高度,该外扩部相对于该底面具有一第二高度,其中该第一高度小于该第二高度。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多个扇叶的上缘具有弧形结构。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多个扇叶的上缘平行于该底面。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扇框具有多个静叶片,且所述多个静叶片设置于该出风口并连接该底座,其中所述多个静叶片的上缘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所述多个静叶片的下缘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且该第一、第二夹角分别为一锐角。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第二夹角相等。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多个扇叶的下缘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三夹角,且第三夹角为一锐角。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第一、第二、第三夹角相等。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扇框具有多个静叶片,且所述多个静叶片设置于该入风口。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该风扇具有一轮毂,且该轮毂具有一导引面,位于该轮毂的顶部外侧且为一弧形表面或一斜面。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该扇框、该底座以及该风扇具有金属或塑胶材质。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该扇框及该底座是通过射出成型的方式制作。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该底座还包含一朝上方凸出的一承载部。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该风扇还包含一轮毂及一转轴,该转轴设置于该轮毂的中心位置。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该风扇还包含一承载单元,该承载单元设置于该承载部内部并承载该转轴,而该承载单元由滚珠轴承、弹簧、扣环或轴套所组成。于一实施例中,前述的该风扇还包含一铁壳、一磁性元件及一驱动单元,该铁壳设置于该轮毂内部并具有对应该轮毂内侧表面的形状,该磁性元件设置于该铁壳内侧,该驱动单元设置于该铁壳及该承载部之间,且该磁性元件及该驱动单元用以驱动该轮毂及所述多个扇叶旋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一种散热模块,主要包括一扇框、一底座以及一风扇,其中扇框具有一外扩部,风扇具有多个扇叶,且多个扇叶的上缘末端相对于该底座的底面形成一第一高度,该外扩部的末端相对于该底座的底面形成一第二高度,其中该第一高度小于该第二高度,如此一来可有效地将气流导入散热模块,并使本技术的散热模块相较于现有风扇模块于同样的运转条件下可抑制扇叶频率的分贝峰值,亦即使整体声音听起来更舒适,提供使用者更佳的使用环境。附图说明图1A为一种现有的风扇模块的剖视图。图1B为图1A中的现有的风扇模块在转速为20000rpm时的噪音频谱图。图1C为图1A中的现有的风扇模块在转速为15000rpm时的噪音频谱图。图2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图2B为图2A中的散热模块的剖视图。图2C为图2A中散热模块在转速为20000rpm时的噪音频谱图。图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剖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壳座11马达12叶轮20扇框21静叶片21a上缘22外扩部22a末端30风扇31扇叶31a上缘31b下缘31c末端32轮毂32a导引面33转轴34承载单元35铁壳36磁性元件37驱动单元40底座40a底面41承载部A气流方向P参考面I入风口O出风口θ1第一夹角θ2第二夹角θ3第三夹角H1第一高度H2第二高度W1噪音分贝量测线W11扇叶频率W2噪音分贝量测线W21扇叶频率W3噪音分贝量测线W31扇叶频率L1频率分贝值L2频率分贝值L3频率分贝值具体实施方式有关本技术的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技术效果,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一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左、右、前或后等,仅是参考附加附图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技术。首先请参阅图2A-图2C,其中图2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散热模块的立体图,图2B为图2A中的散热模块的剖视图,图2C为图2A中散热模块在转速为20000rpm时的噪音频谱图。如图2A、图2B所示,本实施例的散热模块主要包括一扇框20、一风扇30以及一连接扇框20的底座40,其中底座40的底面40a平行于X-Y平面,风扇30则活动地设置于底座40上,且可相对于扇框20旋转。于本实施例中,扇框20具有多个静叶片21以及一外扩部22,风扇30则具有多个扇叶31、一轮毂32、一转轴33、一承载单元34、一铁壳35以及一驱动单元37,此外底座40具有一朝上方凸出的承载部41。如图2B所示,多个静叶片21连接扇框20的内壁以及底座40,且多个静叶片21位于散热模块的出风口O,可用以引导气流顺畅地朝下方的出风口O流出散热模块,其中静叶片21的上缘21a与X-Y平面形成一第一夹角θ1,静叶片21的下缘21b与X-Y平面形成一第二夹角θ2,前述第一、第二夹角θ1、θ2分别为一锐角并大致相等;特别的是,前述外扩部22为一凹陷结构,并具有形成于扇框20内侧边缘的一弧形表面,并邻近入风口I,以增加散热模块的进出风量并有助于引导气流顺畅地流进散热模块,其中扇框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散热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扇框,具有一外扩部,位于该扇框的一内侧边缘并邻近该散热模块的一入风口,其中该外扩部为一凹陷结构,并具有形成于该内侧边缘的一弧形表面或一斜面;一底座,连接该扇框并具有一底面;以及一风扇,活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上并可相对于该扇框旋转,其中该风扇具有多个扇叶,且所述多个扇叶的上缘的末端相对于该底面具有一第一高度,该外扩部相对于该底面具有一第二高度,其中该第一高度小于该第二高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扇框,具有一外扩部,位于该扇框的一内侧边缘并邻近该散热模块的一入风口,其中该外扩部为一凹陷结构,并具有形成于该内侧边缘的一弧形表面或一斜面;一底座,连接该扇框并具有一底面;以及一风扇,活动地设置于该底座上并可相对于该扇框旋转,其中该风扇具有多个扇叶,且所述多个扇叶的上缘的末端相对于该底面具有一第一高度,该外扩部相对于该底面具有一第二高度,其中该第一高度小于该第二高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扇叶的上缘的末端具有弧形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扇叶的上缘平行于该底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扇框具有多个静叶片,且所述多个静叶片设置于该散热模块的一出风口并连接该底座,其中所述多个静叶片的上缘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一夹角,所述多个静叶片的下缘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二夹角,且该第一、第二夹角分别为一锐角。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第二夹角相等。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扇叶的下缘与该底面之间形成一第三夹角,且第三夹角为一锐角。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散热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俊鹏杨朝富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