厢式电梯吊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93919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9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厢式电梯吊顶,包括一吊顶框架,水平设置于一电梯轿厢的顶部;所述吊顶框架内部形成至少一灯板安装框;以及至少一LED发光板,分别安装于每一灯板安装框内;其中,所述LED发光板包括一水平设置的LED灯板,其下表面设有至少一均匀分布的LED灯珠;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LED灯板下方;以及一光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用LED灯板取代传统的荧光灯管照明,大幅减少厢式电梯吊顶的厚度;在不改变原外轿厢结构的情况下大大地电梯的轿内的顶部空间,提高了电梯的乘坐舒适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对发光的LED灯条采用硅胶套进行封闭处理,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地运用各种不同的环境,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产品涉及一种厢式电梯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厢式电梯吊顶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的电梯吊顶,其高度较大(15~20厘米),占有了电梯轿厢顶部较大的空间,影响人们乘坐电梯的舒适感。此外,厢式电梯内照明灯具一般采用荧光灯管,存在着光线不均匀、耗能较大、安装维护不便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LED照明的厢式电梯吊顶,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占用空间过大、影响用户体验、光线不均匀、灯具耗能较大、拆卸不便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厢式电梯吊顶,包括一吊顶框架,水平设置于一电梯轿厢的顶部;所述吊顶框架内部形成至少一灯板安装框;以及至少一LED发光板,分别安装于每一灯板安装框内;其中,所述LED发光板包括一水平设置的LED灯板,其下表面设有至少一均匀分布的LED灯珠;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LED灯板下方;以及一光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进一步地,所述LED发光板还包括至少一光反射膜,贴附于所述光扩散板的下表面。进一步地,所述LED发光板的边缘处包覆有一层硅胶套,所述LED发光板通过硅胶套安装至所述灯板安装框。进一步地,所述LED发光板厚度为2~5厘米。进一步地,所述吊顶框架包括一环形边框;和/或至少一吊顶横框,其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环形边框上;和/或至少一吊顶竖框,其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环形边框上;其中,所述吊顶横框和/或所述吊顶竖框与所述环形边框围成至少一灯板安装框。进一步地,所述环形边框为矩形;所述吊顶横框、所述吊顶竖框皆为直线型材,所述吊顶横框与所述吊顶竖框垂直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厢式电梯吊顶还包括至少一导风板,水平设置于所述吊顶框架的外边缘,所述导风板上设有至少一通风孔。进一步地,每一LED灯板分别通过一插接件连接至一电源模块。进一步地,所述厢式电梯吊顶还包括一连接装置,所述吊顶框架通过所述连接装置固定安装至所述电梯轿厢顶部。进一步地,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至少一吊脚板,分别固定安装于所述吊顶框架的角落或边缘处;至少一螺孔,设置于任意一吊脚板上;以及至少一吊脚螺栓,分别设置于一螺孔内;所述吊脚板通过所述吊脚螺栓固定连接至所述电梯轿厢。本技术的优点在于,采用LED灯板取代传统的荧光灯管照明,大幅减少厢式电梯吊顶的厚度;在不改变原外轿厢结构的情况下大大地电梯的轿内的顶部空间,提高了电梯的乘坐舒适度。本技术对发光的LED灯条采用硅胶套进行封闭处理,从而使得本技术可以广泛地运用各种不同的环境,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灯板安装框的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的LED发光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标识如下:1、吊顶框架,2、电梯轿厢的顶部,3、灯板安装框,4、LED发光板,5、导风板,6、连接装置,7、硅胶套;11、环形边框,12、吊顶横框,13、吊顶竖框;41、LED灯板,42、LED灯珠,43、导光板,44、光扩散板,45、光反射膜;61、吊脚板,62、螺孔;63、吊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考说明书附图介绍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证明本技术可以实施,该实施例可以向本领域中的技术人员完整介绍本技术,使其
技术实现思路
更加清楚和便于理解。本技术可以通过许多不同形式的实施例来得以体现,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文中提到的实施例。在附图中,结构相同的部件以相同数字标号表示,各处结构或功能相似的组件以相似数字标号表示。附图所示的每一组件的尺寸和厚度是任意示出的,本技术并没有限定每个组件的尺寸和厚度。为了使图示更清晰,附图中有些地方适当夸大了部件的厚度。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附图中的方向,只是用来解释和说明本技术,而不是用来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当某些组件被描述为“在”另一组件“上”时,所述组件可以直接置于所述另一组件上;也可以存在一中间组件,所述组件置于所述中间组件上,且所述中间组件置于另一组件上。当一个组件被描述为“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组件时,二者可以理解为直接“安装”或“连接”,或者一个组件通过一中间组件间接“安装至”、或“连接至”另一个组件。如图1、图2所示,实施例1提供本技术提供一种厢式电梯吊顶,包括一吊顶框架1,水平设置于一电梯轿厢的顶部2;吊顶框架1内部形成6个灯板安装框3;以及6个LED发光板4,分别安装于每一灯板安装框3内。如图1、图3所示,吊顶框架1的材质为定制的铝合金型材,包括一环形边框11;和/或至少一吊顶横框12,其两端分别固定至环形边框11上;和/或至少一吊顶竖框13,其两端分别固定至环形边框11上;其中,吊顶横框12和/或吊顶竖框13与环形边框11围成至少一灯板安装框3。如果环形边框11内只有一个吊顶横框12,没有吊顶竖框13;或者,只有一个吊顶竖框13,没有吊顶横框12,吊顶框架1将被分隔成两个灯板安装框3。本实施例中,环形边框11为矩形;吊顶横框12、吊顶竖框13皆为直线型材,吊顶横框12与吊顶竖框13垂直连接。环形边框11内只有一个吊顶横框12,同时有两个吊顶竖框13,吊顶框架1将被分隔成6个灯板安装框3。在其他实施例中,灯板安装框3、LED发光板4可以为2~8个,乃至更多个。如图4所示,LED发光板4包括一水平设置的LED灯板41,其下表面设有至少一均匀分布的LED灯珠42,LED灯的数目为8个,使得来自吊顶的光线可以均匀地照到轿厢里面;每一LED灯板41分别通过一插接件(图未示)连接至一电源模块(图未示),每一LED灯板41可以单独供电,某一LED灯板发生故障,不会影响其他LED光板的照明效果,便于维修;一导光板43,设置于LED灯板41下方,导光板为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初步实现混光效果;以及一光扩散板44,设置于导光板43下方,光扩散板44为亚克力材质制成,进行二次混光,可以使得光线更均匀地扩散,为增加灯板的美观,还可以在光扩散板上用UV打印机打上客户所需要的图案。LED灯板的技术效果在于,光线更均匀、柔和,防刺眼及眩光;具有高亮度、高均匀度;厚度较薄,节省空间;节能环保、光衰小、使用寿命长、无污染。本实施例中,LED发光板4厚度为2~5厘米,LED发光板4与电梯轿厢的顶部2的距离为1-3厘米,这样整个电梯吊顶的高度约为3-8厘米,远小于现有技术电梯吊顶的高度(15~20厘米)。因此,本技术也可以称为超薄电梯吊顶,在不改变原轿厢结构的情况下有效扩大电梯轿厢内的顶部空间,提高了电梯的乘坐舒适度。LED发光板4还包括至少一光反射膜45,贴附于光扩散板44的下表面。光反射膜45采用透明薄膜为原料,经过特殊的镀膜工艺,增加薄膜材料光学表面的反射率。光反射膜45可以增加LED灯板41的透光量,减少或消除系统的杂散光。LED发光板4的边缘处包覆有一层硅胶套7,LED发光板4通过硅胶套7安装至灯板安装框3。在实际应用中,电梯轿厢的使用环境(如温度、湿度、清洁度等)比较复杂,硅胶套7可以使得LED灯板41与灯板安装框3连接处密封良好,防止灰尘进入灯板内。本实施例还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厢式电梯吊顶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厢式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吊顶框架,水平设置于一电梯轿厢的顶部;所述吊顶框架内部形成至少一灯板安装框;以及至少一LED发光板,分别安装于每一灯板安装框内;其中,所述LED发光板包括一水平设置的LED灯板,其下表面设有至少一均匀分布的LED灯珠;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LED灯板下方;以及一光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厢式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吊顶框架,水平设置于一电梯轿厢的顶部;所述吊顶框架内部形成至少一灯板安装框;以及至少一LED发光板,分别安装于每一灯板安装框内;其中,所述LED发光板包括一水平设置的LED灯板,其下表面设有至少一均匀分布的LED灯珠;一导光板,设置于所述LED灯板下方;以及一光扩散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下方。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板还包括至少一光反射膜,贴附于所述光扩散板的下表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厢式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板的边缘处包覆有一层硅胶套,所述LED发光板通过硅胶套安装至所述灯板安装框。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厢式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LED发光板厚度为2~5厘米。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厢式电梯吊顶,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顶框架包括一环形边框;和/或至少一吊顶横框,其两端分别固定至所述环形边框上;和/或至少一吊顶竖框,其两端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林陈诚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铃木电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