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功能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87896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8 19: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光学功能板,包括:第一基材层,其为由单一塑胶粒子制成的薄层,具有良好透光率;第二基材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下方,具有良好遮瑕性;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通过设备模内共挤成型,第一基材层厚度大于第二基材层,于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形成非光滑结构,第二基材层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光学功能板采用双层结构制成,具有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构成,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及配方或添加剂可灵活调整,遮瑕性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基材层上表面的锯齿状结构可提升亮度;且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不依赖配方或添加剂对扩散板的透光率/雾度的绝对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光学功能板

技术介绍
:光学功能板的应用始于20世纪30年代,现代,光学功能板已广泛用于光学和光电子
,制造各种光学仪器。扩散板属于光学功能板中的一种,扩散板最大的特点是对光造成很大的干涉,不管原来的设计的配光曲线是多少度,只要光经扩散板它会使光束角变为160~176°,所以从侧面看,灯具的板面有层雾雾的感觉,从这点可以证明光束角是大到160~176°最好证明,光束角越大照度越低,有些还会产生滤光,使有部分的波长无法穿透,造成色偏,如在表面进行再次光干涉处理(例如:磨沙,押纹),透光率因几何光学的自然现象更是低,所以用来做成扩散板的基材应该选用折射率越低越好,对光的干涉就会越低。见图1所示,常规使用的扩散板6通常是单一材料(如PS)加配方或添加剂均匀搅拌后熔融由模具挤出,是一种单层结构的功能板,其使用的配方或添加剂对成品的光学透光率及雾度(遮瑕性)的影响占根本作用,提升遮瑕性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透光率,提升透光率一定程度上会牺牲遮瑕性。因此,本人对常规的扩散板进行改进,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光学功能板。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光学功能板,包括:第一基材层,其为由具有良好透光率单一塑胶粒子制成;第二基材层,设置于第一基材层下方,具有良好遮瑕性;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通过设备模内共挤成型,第一基材层厚度大于第二基材层,于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形成非光滑结构,第二基材层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基材层厚度为0.4mm以上。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基材层的厚度为100μm以内。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基材层为由PS、PP、PMMA、PC中的任意一种经挤出机制成的薄膜。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基材层为由PMMA、PS、PC、PP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与添加剂混合制成的薄层。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非光滑结构为成型于第一基材层上表面横截面呈锯齿状的结构,锯齿状结构在第一基材层的上表面均匀设置。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非光滑结构为成型于第一基材层上表面的磨砂纹结构。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横截面呈锯齿状结构,令第二基材层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二基材层的下表面设置有横截面半圆或圆弧状,令第二基材层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光学功能板采用双层结构制成,具有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采用相同或不同的材质构成,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的厚度及配方或添加剂可灵活调整,遮瑕性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基材层上表面的锯齿状结构可提升亮度;且第一基材层和第二基材层不依赖配方或添加剂对扩散板的透光率/雾度的绝对影响。附图说明:图1是传统扩散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见图2所示,光学功能板,包括:第一基材层1和第二基材层2,第二基材层2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的下方,且第一基材层1和第二基材层2是通过设备模内共挤构成的。第一基材层1为光学功能板的主体层,第一基材层1厚度为0.4mm以上,且有单一塑胶粒子制成的薄层,这里的单一塑胶粒子可以为PS、PP、PMMA、PC中的任意一种,本实施例中选取的单一塑胶粒子为PP,经过挤出机模内共挤制成薄层,且薄层的厚度为0.6mm,具有良好透光率。第一基材层1厚度大于第二基材层2,第二基材层2的厚度在100μm以内,第二基材层2为薄层和功能层,第二基材层2的基础材质是PMMA,PS,PC,PP等相对较低熔点的塑料粒子,一般使用改性粒子,通过物理或者化学手段将扩散剂/粒子、紫外吸收剂/粒子、增白剂、抗黄化剂等配方或功能性添加剂的一种或几种结合,熔融后模内挤出成薄层,提升雾度或遮瑕性;本实施例中,第二基材层选用PP与扩散剂/粒子、紫外吸收剂/粒子、增白剂、抗黄化剂结合,在经过膜内挤出成薄层,薄层的厚度为80μm。采用双层结构所制成的光学功能板,其已经具备的高透光率、高雾度和遮瑕性,为了进一步提升其功能,在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形成非光滑结构3,并将第二基材层2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所述的非光滑结构3为成型于第一基材层1上表面的横截面呈锯齿状结构,即该非光滑结构3横截面呈连续的V形结构,锯齿状结构在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均匀设置,所述的第二基材层2的下表面设置有横截面呈锯齿状结构4,令第二基材层2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设置为锯齿状结构,能够起到部分聚光的效果,提高光学功能板正面亮度;而第二基材层2的下表面亦设置为锯齿状结构,则能够减少下表面反射光造成的光损失。在使用时,光线经过光学功能板后最大的散射/折射区域集中在第二基材层(薄层)中,光线散射的路径区域变短,同样扩散粒子的作用,短距离内的混光程度更高,遮瑕性也就有相对提升,经过第一基材层无色透明的光传输,表面的锯齿状结构有一定聚光效果,提升正面亮度,可广泛应用背光及照明产品中。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非光滑结构3为成型于第一基材层1上表面的磨砂纹结构,其原理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三: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的第二基材层2的下表面设置有横截面半圆或圆弧齿状结构5,令第二基材层2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也能够减少下表面反射光造成的光损失,其原理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实施例四: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第一基材层1和第二基材层2的材质相同,两者均采用PP材质通过挤出机模内共挤制成,且第一基材层1厚度大于第二基材层2,第一基材层1厚度为5mm,第二基材层2厚度为70μm。参照图2所示,除了材质的改变,其结构和实施例一一致,原理也与实施例一一致,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光学功能板

【技术保护点】
光学功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材层(1),其为由具有良好透光率的单一塑胶粒子制成;第二基材层(2),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下方,具有良好遮瑕性;第一基材层(1)和第二基材层(2)通过设备模内共挤成型,第一基材层(1)厚度大于第二基材层(2),于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形成非光滑结构(3),第二基材层(2)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1.光学功能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材层(1),其为由具有良好透光率的单一塑胶粒子制成;第二基材层(2),设置于第一基材层(1)下方,具有良好遮瑕性;第一基材层(1)和第二基材层(2)通过设备模内共挤成型,第一基材层(1)厚度大于第二基材层(2),于第一基材层(1)的上表面形成非光滑结构(3),第二基材层(2)的下表面为不光滑平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功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材层(1)厚度为0.4mm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功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基材层(2)的厚度为100μm以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功能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基材层(1)为由PS、PP、PMMA、PC中的任意一种通过挤出机模内共挤制成的薄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学功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敏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创亿达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