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86537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6 20:48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层结构,即第一层,第一层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设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包括一个大致封闭或非封闭的孔部,所述孔部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所述扁管包括多个以形成大致多边形的直段及相邻直段之间以用于过渡的弧段。该换热器的有益效果是:在与轴流式风机配合使用时,中部留出空间和风机的基座相对应设置,避开了风场的盲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能够很好的被利用,节省了换热器的材料,同时集流管也会相对较短,进一步省材,降低成本,适宜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热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微通道换热器在制冷领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微通道换热器主要包括集流管、扁管和翅片,其中集流管用于将换热介质导向流入每个扁管,扁管主要用于换热介质的流通和换热,翅片通过焊接和扁管连接,通过气体流动实现扁管内的换热介质的换热功能。微通道换热器在系统中一般要配合风机带动气流流动进行换热,气体的流动主要由轴流式风机驱动,风机驱动气体从微通道换热器的气侧通过,请参图1所示,风机10与换热器相对设置,图2是运转时的风场仿真图,从中可以看出风机基座对应的换热器部分存在风场的盲区,换热器的中间部分,即对应的风机基座部分的风速较小,换热器的换热面积不能有效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与风机配合,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层结构,即第一层,第一层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设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包括一个大致封闭或非封闭的孔部,所述孔部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每个扁管具有面积较大的两相对承载表面,所述扁管包括多个以形成大致多边形的直段及相邻直段之间以用于过渡的多个弧段,由内向外设置的两个相邻扁管之间在不同位置的间距大致相等,每一扁管均具有至少一个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翅片两侧具有相对的峰部,在相邻的扁管直段之间及相邻的扁管弧段之间均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于相邻所述扁管之间,翅片随扁管同向延伸,所述翅片的两峰部分别与相邻扁管相对的两承载表面相接;第一层的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接口。所述扁管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还包括平直段;所述集流管上设有用于插接扁管的开孔,所述扁管平直段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开孔内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管与第二集流管大致为中空结构,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的轴向设置有多个与扁管的端部配合的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孔之间大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孔之间大致平行设置。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大致为环状结构或包括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大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扁管的配合的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大致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扁管的配合的孔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大致垂直设置。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中心向外,所述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逐步增加,相对位于外部的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大于等于相对位于内部的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所述微通道换热器还包括内边板与外边板,内边板、外边板与所述扁管同向延伸,所述内边板与位于其相对外侧且相邻的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所述外边板与与位于其相对内侧且与其相邻的扁管之间设置有翅片,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还分别包括两个端盖,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扁管、翅片、内边板、外边板之间均通过焊接固定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在系统中的应用,包括轴流式风机及以上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所述第一接口作为换热器进口,所述第二接口作为换热器出口,所述轴流式风机与换热器之间具有保持二者相对位置的约束,该约束被配置为:所述轴流式风机与换热器表面相对设置,所述轴流式风机的基座与所述换热器的内环中心大致重合,所述换热器可以位于轴流式风机的正面或背面。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位于轴流式风机的正面,所述换热器的内环直径与所述轴流式风机的基座大致相同,所述轴流式风机与换热器通过多个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一端与轴流式风机基座可拆卸式连接,另一端与换热器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位于轴流式风机的背面,所述轴流式风机的基座大于所述换热器的内环直径,所述轴流式风机的基座顶面上设有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从所述换热器的内环中穿过,并与基座顶面配合把换热器的两表面夹紧;所述轴流式风机的基座上还设有定位结构,该定位结构具有一表面,该表面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和第二集流管的端面贴合,以防止所述换热器与轴流式风机相对旋转。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与轴流式风机上还设有容纳二者的风罩,所述风罩具有相对的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出风口分别位于所述换热器与轴流式风机相背的两端。本专利技术换热器的环形设计,在与轴流式风机配合使用时,中部留出空间和风机的基座相对应设置,避开了风场的盲区,换热器的换热面积能够很好的被利用,节省了换热器的材料,同时集流管也会相对较短,进一步省材,降低成本。附图说明下面以微通道换热器为示例进行说明,附图只是进行了示意,而不能视作对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制。图1为目前所知的矩形微通道换热器与轴流式风机在系统中的相对设置示意图。图2为轴流式风机在矩形微通道换热器表面的风场仿真示意图。图3为微通道换热器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一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第二集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所示微通道换热器的扁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扁管内部通道通流面积递增的三种设计方案。图8为风机与微通道换热器集成的一种方式的示意图。图9为图8的后视图。图10为风机与微通道换热器另一种集成方案的示意图。图11为图10的主视图,图中省略翅片。图12为图10中的风机结构示意图。图13为风机与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种集成方案示意图。图14为图13中的风机结构示意图。图15为风机与微通道换热器的另一种集成方案示意图。图16为微通道换热器在冰箱系统中的应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请参照图3-图16。如图3所示,微通道换热器包括第一集流管20、第二集流管30、若干扁管40、若干翅片50,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区域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而形成一个孔部63。扁管40的两端分别插入第一集流管20与第二集流管30对应的孔并通过焊接与第一集流管20、第二集流管30固定,第一集流管20与第二集流管30平行且毗邻设置,扁管40的两端分别连通第一集流管20与第二集流管30,翅片50设置于相邻的扁管40之间,另外换热器还设置有位于内外两边的边板61,62。如图4所示,第一集流管20包括第一集流管管体21及其两端的第一端盖22、第一接管座23、第一接管24,第一接管24通过第一接管座23与第一集流管管体21连接固定并连通,第一接管24所在的接口作为换热器与系统连接的第一接口。第一集流管管体21为中空结构,沿第一集流管管体21轴向设置有多个供扁管40的端部插入的开孔211,扁管40的一端伸入开孔211并通过焊接固定,第一集流管20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一端盖22,使第一集流管20内形成相对封闭的腔体。如图5所示,第二集流管30包括第二集流管管体31及其两端的第二端盖32、第二接管座33、第二接管34,第二接管34通过第二接管座33与第二集流管管体31连接固定并连通,第二接管34所在的接口作为换热器与系统连接的第二接口。第二集流管管体31也为中空结构,上面设置有多个供扁管40的端部插入的开孔311,扁管40的另一端伸入开孔311并通过焊接固定,第二集流管管体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二端盖32,使第二集流管30内形成相对封闭的腔体。扁管40在成形前为纵向延伸的扁平状结构,其具有面积较大的两相对表面,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层结构,即第一层,第一层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设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包括一个大致封闭或非封闭的孔部,所述孔部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每个扁管具有面积较大的两相对表面,所述扁管包括多个以形成大致多边形的直段及相邻直段之间以用于过渡的弧段,由内向外设置的两个相邻扁管之间在不同位置的间距大致相等,每一扁管均具有至少一个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翅片两侧具有相对的峰部,在相邻的扁管直段之间及相邻的扁管弧段之间均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于相邻所述扁管之间,翅片随扁管同向延伸,所述翅片的两峰部分别与相邻扁管相对的两表面相接;第一层的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接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通道换热器,包括:至少一层结构,即第一层,第一层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多个扁管及设于相邻扁管之间的翅片;所述微通道换热器的中部包括一个大致封闭或非封闭的孔部,所述孔部没有设置扁管与翅片;每个扁管具有面积较大的两相对表面,所述扁管包括多个以形成大致多边形的直段及相邻直段之间以用于过渡的弧段,由内向外设置的两个相邻扁管之间在不同位置的间距大致相等,每一扁管均具有至少一个内部通道,所述内部通道沿所述扁管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翅片两侧具有相对的峰部,在相邻的扁管直段之间及相邻的扁管弧段之间均设置有翅片,所述翅片分别设于相邻所述扁管之间,翅片随扁管同向延伸,所述翅片的两峰部分别与相邻扁管相对的两表面相接;第一层的扁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集流管,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二集流管;所述第一集流管上设有第一接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还包括平直段;所述集流管上设有用于插接扁管的开孔,所述扁管平直段的至少一部分插入所述开孔内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流管管与第二集流管大致为中空结构,沿所述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的轴向设置有多个与扁管的端部配合的孔,所述第一集流管的孔之间大致平行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的孔之间大致平行设置。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大致为环状结构或包括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集流管与第二集流管大致平行设置,所述第一集流管与扁管的配合的孔与所述第一集流管的轴线大致垂直设置,所述第二集流管与扁管的配合的孔与所述第二集流管的轴线大致垂直设置。5.如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微通道换热器,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微通道换热器中心向外,所述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逐步增加,相对位于
\t外部的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大于等于相对位于内部的扁管的内部通道的总通流面积。6.如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三花家电热管理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