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75157 阅读:2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1 16: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门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高放射性水平腔室、隔离过渡腔室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高放射性水平腔室与隔离过渡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密门;隔离过渡腔室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密门;第一气密门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高放射性水平腔室和隔离过渡腔室连通的第一贯穿件管,第二气密门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隔离过渡腔室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连通的第二贯穿件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在保证正常连通的同时,有效的隔离不同放射性水平腔室空间的放射性污染。同时,能监测隔离腔室空间的温度、压力、空气湿度、放射性水平等参数,为事故期间的监测及救援提供环境参考依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核电技术,具体地指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门系统。
技术介绍
福岛核事故以后,对核电站安全性的要求进一步提升。将核电站置于地下能增加核电站的固有安全性,增加核电站的放射性防护屏障。核电站置于地下以后,就涉及到核电站地下洞室之间的隔离和连通。特别是事故工况下高放射性水平的腔室空间和低放射性腔室空间之间的隔离和连接等。现有的隔离门设计简单(如中国专利一种放射科用防辐射隔离门,专利号:CN201520986675.8;中国专利电动隔离门,专利号:CN201210000862.5),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腔室空间之间的放射性交叉污染,不能满足地下核电站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的隔离门技术缺陷,提出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隔离门系统。该隔离门系统能在保证正常连通的同时,有效的隔离不同放射性水平腔室空间的放射性污染。同时,能监测隔离腔室空间的温度、压力、空气湿度、放射性水平等参数,为事故期间的监测及救援提供环境参考依据。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措施来达到的:地下核电站密封隔离门系统,其特殊之处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高放射性水平腔室、隔离过渡腔室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所述高放射性水平腔室与隔离过渡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密门;所述隔离过渡腔室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密门;所述第一气密门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高放射性水平腔室和隔离过渡腔室连通的第一贯穿件管,所述第二气密门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隔离过渡腔室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连通的第二贯穿件管。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贯穿件管上位于高放射性水平腔室的一端上设置有高放腔室隔离阀、位于隔离过渡腔室的一端上设置有过渡腔室隔离阀和连接法兰。事故后期,事故处理人员可以通过连接法兰接口接移动式空气过滤小车,处理高放射性水平腔室内被污染的空气,辅助缓解事故危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贯穿件管上位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的一端上设置有低放腔室隔离阀、位于隔离过渡腔室的一端上设置有逆止阀和数控抽气机。在地下核电站正常运行时,逆止阀逆向关闭,实现大气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向隔离过渡腔室流动时打开,反向流动时关闭。事故工况下,数控抽气机启动工作,通过第二贯穿件管向隔离过渡腔室抽气加压,确保高放射性水平腔室处于负压状态,防止放射性物质向未污染或低污染区域扩散。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高放射性水平腔室内设置有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和高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所述隔离过渡腔室内设置有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和过渡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所述低放射性水平腔室内设置低放腔室大气检测仪和低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在地下核电站正常工况运行期间,可以收集监测各腔室的空气状态。在任意腔室的空气监测显示器上均可实时查看各腔室空气信息。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和低放腔室大气检测仪上均设置大气温度、湿度、压力及放射性监测探头,且监测信号均同时传输至高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过渡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和低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并通过数据线送至主控室。空气检测仪分别监测所处腔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压力和放射性水平。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和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监测到的压差信号发送至数控抽气机作为控制信号。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和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监测到的大气压差信号送至数控抽气机作为控制信号,若监测到的高放射性水平腔室内的压力大于隔离过渡腔室内的压力,则压差信号控制数控抽气机启动工作。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在控制不同放射性水平的腔室的连通的同时,能有效可控的隔离地下核电各相邻腔室。在地下核电站正常运行期间,可以收集监测各腔室的大气状态,事故工况期间,可通过监测自动隔离,防止使用过程中放射性污染范围的扩大,并能辅助缓解事故危害。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地下核电站密封隔离门系统示意图图中:1.高放射性水平腔室,2.隔离过渡腔室,3.低放射性水平腔室,4.第一气密门,5.第二气密门,6.第一贯穿件管,7.高放腔室隔离阀,8.过渡腔室隔离阀,9.连接法兰,10.第二贯穿件管,11.逆止阀,12.低放腔室隔离阀,13.数控抽气机,14.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5.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16.低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7.过渡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8.低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9.高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20.数据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该实施例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门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连接的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隔离过渡腔室2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与隔离过渡腔室2之间由第一气密门4隔开,隔离过渡腔室2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之间由第二气密门5隔开。第一气密门4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和隔离过渡腔室2连通的第一贯穿件管6,第二气密门5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隔离过渡腔室2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连通的第二贯穿件管10。第一贯穿件管6上位于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的一端上设置有高放腔室隔离阀7、位于隔离过渡腔室2的一端上依次设置有过渡腔室隔离阀8和连接法兰9。第二贯穿件管10上位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的一端上设置有低放腔室隔离阀12、位于隔离过渡腔室2的一端上依次设置有逆止阀11和数控抽气机13。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内设置有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4和高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9,隔离过渡腔室2内设置有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15和过渡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7,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内设置低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6和低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8。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4、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15和低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6上均设置大气温度、湿度、压力及放射性监测探头,且监测信号均同时传输至高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9、过渡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7和低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8,并通过数据线20送至主控室。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4和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15监测到的压差信号发送至数控抽气机13作为控制信号。地下核电站在应用该技术方案时,可将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设置在靠近反应堆或放射性水平较高一侧的洞室内,将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设置在远离反应堆或放射性水平较低一侧的洞室。正常运行时,第一气密门4和第二气密门5保持常闭状态,高放腔室隔离阀7和过渡腔室隔离阀8关闭,使高放射性水平区域和外界隔开,低放腔室隔离阀12也保持关闭,起到双重隔离的目的。同时,逆止阀11逆向关闭,实现大气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向隔离过渡腔室2流动时打开,反向流动时关闭。当需要通过设备或人员时,第一气密门4和第二气密门5逐个打开,但确保同时只打开一道气密门,防止潜在大气污染物污染范围的扩大。同一时刻,通过高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9、过渡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7和低放腔室大气监测显示器18的任意一个均能实时观测到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隔离过渡腔室2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的诸如大气温度,湿度,压力和放射性水平等环境参数。事故工况下,若置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4检测到放射性水平超标,通过数据线20向主控室发出预警信号。同时,高放腔室大气检测仪14和过渡腔室大气检测仪15监测到的大气压差信号送至数控抽气机13作为控制信号,若监测到的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内的压力大于隔离过渡腔室2内的压力,则压差信号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隔离过渡腔室(2)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所述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与隔离过渡腔室(2)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密门(4);所述隔离过渡腔室(2)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密门(5);所述第一气密门(4)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和隔离过渡腔室(2)连通的第一贯穿件管(6),所述第二气密门(5)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隔离过渡腔室(2)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连通的第二贯穿件管(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隔离过渡腔室(2)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所述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与隔离过渡腔室(2)之间设置有第一气密门(4);所述隔离过渡腔室(2)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之间设置有第二气密门(5);所述第一气密门(4)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和隔离过渡腔室(2)连通的第一贯穿件管(6),所述第二气密门(5)上方设置有分别与隔离过渡腔室(2)和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连通的第二贯穿件管(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贯穿件管(6)上位于高放射性水平腔室(1)的一端上设置有高放腔室隔离阀(7)、位于隔离过渡腔室(2)的一端上设置有过渡腔室隔离阀(8)和连接法兰(9)。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核电站密封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贯穿件管(10)上位于低放射性水平腔室(3)的一端上设置有低放腔室隔离阀(12)、位于隔离过渡腔室(2)的一端上设置有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鑫张涛刘海波杨家胜喻飞苏毅张顺王松汪建陈玉梅刘道明
申请(专利权)人: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