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组份动态搅拌点胶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5319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7:09
一种双组份动态搅拌点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组份出胶装置和搅拌点胶装置;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底部具有两个供不同胶水流出的出胶口;所述搅拌点胶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以及动态混合管三个部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所述动态混合管套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外部,且管体的内壁与搅拌轴的轴体紧密贴合,所述搅拌轴的轴体上沿轴体的长度方向设有螺旋下降的混合槽;所述混合槽的上端连通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两所述出胶口;所述混合槽的下端连通所述动态混合管下端的一点胶口。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维修保养方便,并具有两种胶水混合均匀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流体点胶设备,特指一种双组份回吸式动态搅拌点胶阀,该双组分回吸式点胶阀可以将两种不同的胶水混合后送出。
技术介绍
当双组份点胶过程中遇到A、B两种组份的胶水在比例、粘度等差距较大时,传统的静态混合的方式便不能使两种组份的胶水很好地混合在一起,易导致胶水混合不均匀,从而导致产品不能固化,使产品报废。除此而外,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不足:一、结构设计复杂,不利于维修保养;二、体积庞大,不利于对小体积产品点胶。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便成为本技术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双组份动态搅拌点胶阀,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结构设计缺陷导致维护保养不便且不利于对小产品点胶的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组份动态搅拌点胶阀,包括双组份出胶装置和搅拌点胶装置;其中,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底部具有两个供不同胶水流出的出胶口;所述搅拌点胶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以及动态混合管三个部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所述动态混合管套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外部,且管体的内壁与搅拌轴的轴体紧密贴合,所述搅拌轴的轴体上沿轴体的长度方向设有螺旋下降的混合槽;所述混合槽的上端连通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两所述出胶口;所述混合槽的下端连通所述动态混合管下端的一点胶口。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通过螺旋状所述混合槽的设置,当搅拌轴开始转动时,可以将上方来的两种不同的胶水一边混合一边螺旋向下推送到所述点胶口处,该动态混合方式可以使得点胶的胶水混合更加均匀,出胶稳定,可以给小体积产品点胶。2.上述方案中,还包括一混合连接座,该混合连接座密封连接于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底部并密封连接于所述搅拌点胶装置的中部;混合连接座具有一入胶端、一出胶端以及形成于座体内的两个相互隔离的胶水通道;所述入胶端对应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两所述出胶口设置,两所述胶水通道分别连通两所述出胶口;所述出胶端对应所述搅拌点胶装置的所述混合槽的上端设置,两所述胶水通道均连通所述混合槽的上端。本技术工作原理及优点如下:本技术一种双组份动态搅拌点胶阀,包括双组份出胶装置和搅拌点胶装置;双组份出胶装置的底部具有两出胶口;搅拌点胶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以及动态混合管,驱动电机与搅拌轴传动连接,动态混合管套设于搅拌轴的外部,且内壁与搅拌轴紧贴,搅拌轴上设有螺旋的混合槽;混合槽的上端连通双组份出胶装置的两出胶口;混合槽的下端连通动态混合管下端的点胶口。相比现有技术而言,本技术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维修保养方便,并具有两种胶水混合均匀的优点。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双组份出胶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中B-B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阀关闭);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双组份出胶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3中C-C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阀关闭);附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6为图5中H-H向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双组份出胶装置剖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为图5中F-F向剖面结构示意图。以上附图中:1.气缸部;2.进胶阀部;3.出胶阀部;4.活塞体;5.上阀杆;6.密封阀头;7.气室;8.出胶腔室;9.出胶口;10.密封端盖;11.密封圈;13.进胶口;14.环状流胶腔;15.开口;16.下阀杆;17.第二进气口;18.方形密封圈;19.导向环;20.注油腔;21.驱动电机;22.搅拌轴;23.动态混合管;24.联轴器;25.混合槽;26.点胶口;27.混合连接座;28.入胶端;29.出胶端;30.胶水通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8所示,一种双组份动态搅拌点胶阀,包括双组份出胶装置和搅拌点胶装置;其中,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气缸部1、进胶阀部2以及出胶阀部3三个部分,还包括沿上下方向穿设于三者之中的一阀杆组件;所述阀杆组件包括一根上阀杆5以及两根平行设置的下阀杆16,所述上阀杆5的上端连设一活塞体4,上阀杆5的下端连设两所述下阀杆16的上端,两所述下阀杆16的下端分别设有一密封阀头6;其中,所述上阀杆5的上端与所述气缸部1滑动配合,所述活塞体4滑动设置于所述气缸部1内的一气室7中;所述下阀杆16与所述进胶阀部2滑动配合;所述下阀杆16的下端伸入所述出胶阀部3中,所述密封阀头6设于所述出胶阀部3的一出胶腔室8中,且该密封阀头6不接触所述出胶腔室8的侧壁,以便胶水向下流淌从所述出胶口9流出。所述进胶阀部2的侧壁上对应各所述下阀杆16开设有一左一右两进胶口13,进胶阀部2的内壁对应两进胶口13设有两环状流胶腔14,两不同的胶水分别通过两所述进胶口13流入两环状流胶腔14。各所述环状流胶腔14沿对应的下阀杆16的周向开设,并且各环状流胶腔14的下方均通过一开口15分别与所述出胶阀部3的两出胶腔室8连通,各出胶腔室8的下方均开设有一出胶口9;所述密封阀头6呈下宽上窄的锥体状,构成当所述下阀杆16上移时,所述密封阀头6与所述环状流胶腔14的开口15密封配合,当所述下阀杆16下移时,所述密封阀头6打开所述环状流胶腔14的开口15,使所述环状流胶腔14与所述出胶腔室8连通。通过所述出胶腔室8的设计,使得密封阀头6关闭出胶的瞬间能够在出胶腔室8内产生一负压,得以将出胶口9上的残余胶水回吸至出胶腔室8中,避免了滴胶和拉丝等情况的发生。所述气室7的顶部为一密封端盖10,该密封端盖10与所述气室7通过一密封圈11密封连接,用以保持气室7的密封性。所述气室7的侧壁上于所述活塞体4的上方开设有一第一进气口(图中未绘出),该第一进气口供输入压力气体迫使所述活塞体4下移,进而驱动所述上阀杆5带动下阀杆16驱使所述密封阀头6下移,使得所述环状流胶腔14与所述出胶腔室8保持畅通,故胶水可以持续从所述出胶腔室8下方的出胶口9流出。所述气室7的侧壁上于所述活塞体4的下方设有一第二进气口17,该第二进气口17供输入压力气体迫使所述活塞体4上移,进而驱动所述上阀杆5带动下阀杆16驱使所述密封阀头6上移,使得所述密封阀头6与所述环状流胶腔14的开口15密封配合,进而关闭所述环状流胶腔14与所述出胶腔室8的连通,故胶水停止从所述出胶口9流出。所述活塞体4及所述上阀杆5的上端均与所述气室7通过一密封圈11密封连接,用以保持气室7的密封性。其中,所述密封阀头6与所述环状流胶腔14的开口15通过一方形密封圈18密封配合,该方形密封圈18为塑料或橡胶材质,以聚四氟乙烯(即铁氟龙材质)为佳。所述活塞体4上对应所述气室7的侧壁设有一导向环19,借此设计,当所述活塞体4在气室7内上下运动时,能保证所述活塞体4与所述气缸部1内壁的同心度。所述进胶阀部2的内壁上沿各所述下阀杆16的周向还开设有一注油腔20,该注油腔20中容有润滑油,且该注油腔位20于所述环状流胶腔14的上方;注油腔2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与所述下阀杆16通过密封圈11密封连接,以避免润滑油泄出所述注油腔20。借此设计,以延长所述下阀杆16的使用寿命,防止因摩擦导致下阀杆16产生磨损。其中,所述搅拌点胶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驱动电机21、搅拌轴22以及动态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组份动态搅拌点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组份出胶装置和搅拌点胶装置;其中,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底部具有两个供不同胶水流出的出胶口;所述搅拌点胶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以及动态混合管三个部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所述动态混合管套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外部,且管体的内壁与搅拌轴的轴体紧密贴合,所述搅拌轴的轴体上沿轴体的长度方向设有螺旋下降的混合槽;所述混合槽的上端连通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两所述出胶口;所述混合槽的下端连通所述动态混合管下端的一点胶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组份动态搅拌点胶阀,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组份出胶装置和搅拌点胶装置;其中,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底部具有两个供不同胶水流出的出胶口;所述搅拌点胶装置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驱动电机、搅拌轴以及动态混合管三个部分,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搅拌轴传动连接,所述动态混合管套设于所述搅拌轴的外部,且管体的内壁与搅拌轴的轴体紧密贴合,所述搅拌轴的轴体上沿轴体的长度方向设有螺旋下降的混合槽;所述混合槽的上端连通所述双组份出胶装置的两所述出胶口;所述混合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红兵鲍海英周景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迈硕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