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和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64497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20 16: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和空调器。该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3)。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吊顶式空调在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具有吹风死角,使得室内部分区域吹风无法到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和空调器。
技术介绍
目前分体式空调主要为壁挂机及柜机,对于采用类似吊顶机安装方式的分体式空调而言,由于机型安装点为天花板,因此送风方式与一般壁挂机及柜机不同,而是与吊顶式空调类似。一般吊顶式空调为四个直型出风口,在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具有吹风死角,使得室内部分区域吹风无法到达,导致室内温度分布不均,影响人体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和空调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吊顶式空调在相邻两个出风口之间具有吹风死角,使得室内部分区域吹风无法到达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优选地,上壳体上设置有上挡板,上挡板沿上壳体的出风口边缘斜向下延伸,上挡板上下可滑动地设置在出风口的上侧。优选地,出风口的下侧沿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有下挡板。优选地,下壳体内部设置有接水盘,下挡板滑动设置在接水盘底部。优选地,上壳体上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滑轨和第一驱动机构,上挡板滑动设置于第一滑轨上,第一驱动机构与上挡板驱动连接,驱动上挡板上下滑动。优选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和第一齿条,第一主动齿轮设置在上壳体和上挡板其中之一上,第一齿条设置在上壳体和上挡板的另外一个上。优选地,上挡板包括至少两个,沿上壳体的周向分布,每个上挡板所对应的上壳体部分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一滑轨。优选地,各上挡板独立控制。优选地,接水盘底部设置有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二滑轨和第二驱动机构,下挡板滑动设置于第二滑轨上,第二驱动机构与下挡板驱动连接,驱动下挡板沿下壳体的径向水平滑动。优选地,下挡板包括至少两个,沿接水盘的周向设置,每个下挡板与接水盘之间均设置有第二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二滑轨。优选地,各下挡板独立控制。优选地,当上挡板向下运动到极限位置且下挡板向外侧运动到极限位置,上挡板与下挡板相配合封闭出风口。优选地,下挡板处于收缩状态时,相邻的下挡板的边缘叠置。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该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为上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应用本技术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通过在上壳体和下壳体之间设置有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可以使吊顶式空调末端实现周向360度无死角环形出风,使得空调周向出风不存在死角区域,可以提高空调的出风效率,使得空调出风能够更加快速均匀地分布在室内,提高空调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效率和调节效果。上述说明仅是本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的出风口闭合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处于制热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处于制冷状态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的下挡板的第一种滑动配合结构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的下挡板的第二种滑动配合结构图;图6是图5的Q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的上挡板的滑动配合结构图。附图标记说明:1、上壳体;2、下壳体;3、出风口;4、上挡板;5、下挡板;6、导流圈;7、第一滑轨;8、第一主动齿轮;9、第一齿条;10、第二滑轨;11、第二主动齿轮;12、第二齿条;13、接水盘。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中箭头方向为空气流动方向。结合参见图1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的实施例,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3。通过在上壳体1和下壳体2之间设置有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可以使吊顶式空调末端实现周向360度无死角环形出风,使得空调周向出风不存在死角区域,可以提高空调的出风效率,使得空调出风能够更加快速均匀地分布在室内,提高空调对室内温度的调节效率和调节效果。结合参见图2所示,优选地,上壳体1上设置有上挡板4,上挡板4沿上壳体1的出风口3边缘斜向下延伸,上挡板4上下可滑动地设置在出风口3的上侧。上挡板4向上滑动至上极限位置时,上挡板4对出风口3的出风不形成影响,出风沿着出风口3的导向出风。当上挡板4向下滑动到下极限位置时,上挡板4沿上壳体1的下边缘向下延伸,对出风口3的出风形成向下的导向作用,在空调器制热时,热风在上挡板4与下壳体2的导向作用下从环形出风口3处竖向下吹,热空气直接落向地面后扩散,实现地毯式制热,提高人体制热时的舒适性。上壳体1上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滑轨7和第一驱动机构,上挡板4滑动设置于第一滑轨7上,第一驱动机构与上挡板4驱动连接,驱动上挡板4上下滑动。第一滑轨7可以对上挡板4的滑动起到导向作用,防止上挡板4在滑动过程中发生偏位,提高上挡板4运动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处的第一滑轨可以为由导轨形成的轨道,也可为由导槽形成的轨道,还可以用滚轮等平移副代替,只要能够顺利实现上挡板4的上下滑动位移即可。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8和第一齿条9,第一主动齿轮8设置在上壳体1和上挡板4其中之一上,第一齿条9设置在上壳体1和上挡板4的另外一个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动齿轮8设置在上壳体1的外侧壁上,第一齿条9固定设置在上挡板4上,第一主动齿轮8和第一齿条9之间啮合,第一主动齿轮8与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驱动转动,驱动第一齿条9带动上挡板4相对于上壳体1上下滑动。该上下运动的驱动机构也可以为曲柄机构、滑槽导向驱动机构或者是蜗轮蜗杆传动机构等。优选地,上挡板4包括至少两个,沿上壳体1的周向分布,(优选在上壳体1的周向均匀分布),每个上挡板4所对应的上壳体1部分均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和至少一个第一滑轨7。在本实施例中,各上挡板4上均设置有两个相互平行的滑道,分别与第一滑轨7适配,保证对上挡板4的上下运动导向相同。优选地,两个滑道分别设置在上挡板4的周向两端,从而能够与两个第一滑轨7相互配合,对上挡板4的运动形成更好的约束,保证上挡板4沿着竖直方向上下滑动。优选地,上挡板4的个数为四个,分别对应于出风口3的前后左右位置,这四个上挡板4的运动可以由一个控制器同一控制,也可以独立运行。当四个上挡板4均独立运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上挡板4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得空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下壳体(2)之间形成360度周向出风的出风口(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设置有上挡板(4),所述上挡板(4)沿所述上壳体(1)的出风口(3)边缘斜向下延伸,所述上挡板(4)上下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出风口(3)的上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3)的下侧沿水平方向可滑动地设置有下挡板(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内部设置有接水盘(13),所述下挡板(5)滑动设置在所述接水盘(13)底部。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上具有竖向设置的第一滑轨(7)和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上挡板(4)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7)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上挡板(4)驱动连接,驱动所述上挡板(4)上下滑动。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相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8)和第一齿条(9),所述第一主动齿轮(8)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上挡板(4)其中之一上,所述第一齿条(9)设置在所述上壳体(1)和所述上挡板(4)的另外一个上。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顶式空调末端导风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挡板(4)包括至少两个,沿所述上壳体(1)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汉李大伟李双堇彭勃赵万东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