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5232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8 14: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电控阀门,其中,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一管路;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该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可以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的散热,避免了由于驱动散热模块温度过高对系统的损坏,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家用电器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目前空调热回收系统一般包括内机1、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液管4、压缩机5、过冷器6、驱动散热模块7、室外机换热器8,内机1连接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与液管4,低压气管3连接压缩机5的进气口,高压气管2连接压缩机5的出气口,压缩机5将流经低压气管3的冷媒压缩成高压高温气态冷媒进入高压气管2,液管4与过冷器6及驱动散热模块7连接,室外机换热器8的液侧管路通过一制热电子膨胀阀9连接驱动散热模块7,室外机换热器8气侧通过一四通阀10连接至低压气管3。当内机1处于制冷模式时,冷媒在内机1中吸热蒸发后进入低压气管3,冷媒经低压气管3送入压缩机5,压缩机5压缩冷媒形成高压排气,高压冷媒经四通阀10流至室外机换热器8,室外机换热器8在制冷模式下充当冷凝器,高压冷媒在室外机换热器8中放热冷凝成液态冷媒,经制热电子膨胀阀9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液态冷媒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和过冷器6回流至内机1。当内机1处于制热模式时,高压冷媒在内机1中放热冷凝形成液态冷媒,经液管4流经过冷器6与驱动散热模块7,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之后经制热电子膨胀阀9流经室外机换热器8,室外机换热器8在制热模式下充当蒸发器,液态冷媒在室外机换热器8中吸热蒸发后进入低压气管3回流至内机1,以此形成制冷和制热模式下冷媒的循环流路。当空调热回收系统处于完全热回收模式时,内机1同时存在制冷与制热模式,制热模式下内机1的制热量之和基本等同于制冷模式下内机1的制冷量之和,此时,无需空调室外机换热器8参与换热,如图1所示,室外机换热器8所在管路的制热电子膨胀阀9关断,冷媒无法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也就无法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驱动散热模块7的主要作用是驱动压缩机工作,发热较大,若驱动散热模块7得不到及时散热,驱动散热模块7中的元器件会因温度过高而炸裂,十分危险,因此,空调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如何实现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以实现空调的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对驱动散热模块进行散热。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内机、高压气管、低压气管、液管、压缩机、过冷器、驱动散热模块、室外机换热器,还包括:电控阀门,其中,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一管路;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进一步地,所述内机包括第一内机和第二内机,所述第一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内机处于制热模式。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机连接所述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所述第二内机连接所述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进一步地,连接所述第一内机和所述第二内机的高压气管、低压气管和液管分别对应相连。进一步地,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的电控阀门包括电子膨胀阀。进一步地,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的电控阀门包括电磁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为板式换热器或套管换热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通过增加连接驱动散热模块至低压气管以及连接高压气管至液管的两条管路,并使用换热器将连接高压气管至液管的管路中冷媒的热量传递给连接驱动散热模块至低压气管的管路中的冷媒,使得高压气管中的冷媒经换热器冷凝得到液态冷媒后进入液管,与液管中的液态冷媒混合后,经液管流经驱动散热模块,再经第一电控阀门流至低压气管,完成了对驱动散热模块的散热,避免了驱动散热模块温度过高而损坏驱动散热模块中的元器件,甚至产生炸裂现象的情况,实现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在完全热回收模式下对驱动散热模块的散热,提高了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实施例一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内机1、高压气管2、低压气管3、液管4、压缩机5、过冷器6、驱动散热模块7、室外机换热器8、第一电控阀门11、第二电控阀门12和换热器13。其中,第一电控阀门11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3之间,形成第一管路;第二电控阀门12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2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13分别连接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上述技术方案中,连通过冷器6与驱动散热模块7的液管4经第一电控阀门11连接换热器13,所述液管4中的液态冷媒通过换热器13吸收热量成为低压气态冷媒进入低压气管3。高压气管2通过第二电控阀门12连通换热器13,高压气管2中的高压气态冷媒在换热器13中散热成为液态冷媒,这样就实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中冷媒热量的交换,第一管路中的低压气态冷媒经低压气管3回流至内机1,第二管路中的冷媒在换热器13中完成状态的转换。第二管路中的液态冷媒与液管中的液态冷媒混合后,经驱动散热模块7的进液管流入驱动散热模块7,完成对驱动散热模块7的散热。可选的,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3之间的第一电控阀门11包括电子膨胀阀。具体的,流经过冷器6出液管的液态冷媒经过电子膨胀阀11,电子膨胀阀11限制流经第一管路的液态冷媒的流量,降低了流经板式换热器13的第一管路中冷媒的压力,使得该低压液态冷媒能够在换热器13中进行充分的热量交换,避免由于热量交换不充分导致液态冷媒流进低压气管3,损伤空调系统中各个部件的正常工作。示例性的,采用的电子膨胀阀11可以是电磁式膨胀阀,通过在电磁式膨胀阀的电磁线圈上施加电信号控制的方式,调节冷媒通过电磁式膨胀阀的流量。示例性的,采用的电子膨胀阀11还可以是电动式膨胀阀。示例性的,所述空调热回收系统可以包括多个第一电控阀门11以及多个第二电控阀门12,可根据空调热回收系统工作的具体需求设置第一电控阀门11以及第二电控阀门12的个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第一电控阀门11以及第二电控阀门12的个数和种类不作限定。可选的,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7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2之间的第二电控阀门12包括电磁阀。具体的,所述电磁阀12可根据空调工作状态的需求处于开启或截止状态,控制第二管路的开断。当空调热回收系统进入完全热回收模式时,需要通过第一管路对驱动散热模块7进行散热以提高驱动散热驱动模块7工作的安全性,由于冷媒流经驱动散热模块7后以液态形式存在,因此需要第二管路开通带入高压气态冷媒以实现热量交换,此时,所述电磁阀12开启。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采用的电子膨胀阀11或电磁阀12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采用的经典的电控阀门,并非对本实施例电控阀门的限定。可选的,所述换热器13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内机、高压气管、低压气管、液管、压缩机、过冷器、驱动散热模块、室外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阀门,其中,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一管路;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热回收系统,包括内机、高压气管、低压气管、液管、压缩机、过冷器、驱动散热模块、室外机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控阀门,其中,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出液管与低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一管路;至少一个电控阀门串联于驱动散热模块的进液管与高压气管之间,形成第二管路;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路和第二管路,用于将所述第二管路中的高温冷媒的热量传递给第一管路中的低温冷媒。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机包括第一内机和第二内机,所述第一内机处于制冷模式,所述第二内机处于制热模式。3.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亚军张仕强武连发贾翔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