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持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41896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是一种吸持盘,包括吸持盘主体、密封盖、安装架、真空室、真空管路件,弹性板件,以及设在吸持盘主体上的第一吸持孔是圆锥孔,在圆锥形第一吸持孔内有金属圆球,从而构成单向阀结构为主要特征。具有结构简单,不会产生空吸现象,而节约动力能源消耗,吸持搬运物件稳定可靠等特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吸持盘,具体涉及一种可用来吸持物件并实施搬运的真空吸持盘,属于物件吊装搬运设备的附件技术。
技术介绍
本技术所述的吸持盘,是真空吸持盘。当下所述吸持盘,主要的有电磁吸持盘和真空吸持盘两类。而所述电磁吸持盘仅能吸持钢铁类物件,而不能吸持其它类物件;而真空吸持盘则既可以吸持较大的钢铁类物件,也可以吸持非钢铁类物件。而目前生产颗粒状或粉末状产品的经济实体企业以及港口码头等,通常采用与码垛机器人或塔吊相配装的吸持盘,来吊装搬运用表面涂膜包装袋所包装的吨包装袋,且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技术效果。然而,已有技术的所述吸持盘或称真空吸具,由于其存在结构性问题,而在其吸持口发生“空吸”的现象时,会产生严重的真空度丢失的问题,以致其无法进行正常工作,同时还会造成动力能源的浪费。而所述的“空吸”往往会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发生,一种是其弹性板件(形象地称之为“吸嘴唇”),由于未能与被吸持物件相密封贴合,产生“空吸”而导致真空度丢失;另一种是其形状大小与被吸持物件的形状大小不相匹合,由于其部分吸持孔不能与被吸持物件相密封贴合,产生“空吸”而导致真空度丢失。在生产工作现场,上述两种情况是经常发生的。这无疑给物件的吸持吊装搬运工作,制造了许多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不会产生“空吸”的吸持盘,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实现其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吸持盘,包括吸持盘主体,设在吸持盘主体顶面且与吸持盘密封固定连接的密封盖,与吸持盘主体非工作面固定连接的可用来与吊装机械组装的安装架,由密封盖与吸持盘主体密封固定连接所构成的真空室,与真空室管路连接且可与真空源管路连接的真空管路组件,以及固定在吸持盘主体工作面上的弹性板件;所述吸持盘主体在其整个工作区域范围内,设有众多均匀布置的第一吸持孔,而所述弹性板件设有与第一吸持孔数量相等的且其口径小于第一吸持孔的大口径的第二吸持孔,而第一吸持孔与第二吸持孔同中心布置,而其:a.所述第一吸持孔是圆锥形通孔,且所述圆锥形第一吸持孔的孔径,自其与真空室相衔接的一端向其与第二吸持孔相衔接的一端扩大;b.在所述第一吸持孔内包容有金属圆球;所述金属圆球的球径,大于第一吸持孔的小口径端的内径,而小于第一吸持孔的大口径端的内径,且大于第二吸持孔的内径;c.由第一吸持孔与金属圆球构成单向阀结构组件;工况下,由于弹性板件的存在,而令第二吸持孔密封贴合在被吸持物件上,由此令真空室,第一吸持孔和第二吸持孔,三者构成一个内压平衡且相互联通的真空吸持通道,而吸持被吸持物件并实施吊装搬运;当在第二吸持孔未能与被吸持物件密封贴合的条件下,存在于第一吸持孔内的金属圆球,则被吸动至第一吸持孔的小口径端,阻断关闭真空吸持通道,从而避免真空度的丢失。由以上所给出的技术方案不难明了,本技术由于其存在单向阀结构组件,从根本上解决了吸持口“空吸”的不足,从而实现了其所要实现的目的。为了有效地减少第一吸持孔的内孔在金属圆球反复撞击下所产生的不均衡磨损,而影响其单向阀功能,本技术主张,所述金属圆球,是纯铜圆球或者是表面包覆有工程塑料层的普通钢圆球。由于纯铜和工程塑料均较柔软,而可以避免第一吸持孔内孔的磨损。这是本技术所优选的,但并不局限于此。出于对本技术之工作进一步正常到位及其翻转状态下正常工作的考虑,本技术还主张,还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布置在第一吸持孔内,且其一端与金属圆球相抵接,而其另一端与第一吸持孔的小口径端相抵接。这里所用的弹簧最好是塔式弹簧。而弹簧的存在,对于正常吸持状态的维持,是有帮助的。这主要是由于在真空吸持通道内压处于平衡状态下,能够令金属圆球前挺,使吸持力不会产生波动而牢牢将被吸持物件吸持住。而其所述安装架可以与吸持盘主体的四个侧面固定连接,但也可以与吸持盘主体顶面连接,本技术优选的是,所述安装架是固定连接在吸持盘主体的顶面的,且其整体形状呈门状。本技术还主张,所述弹性板件,是闭环发泡橡胶板件,或者是闭环发泡塑料板件,或者是海绵体板件。但不局限于此,尤其是在第二吸持孔与被吸持物件相抵接处,加设微型喇叭状吸盘,那肯定是很好的。本技术根据工作现场实际状况,所述吸持盘的整体形状,优选的是圆盘状或长方形盘状。尤其是呈长方形盘状的本技术,对于同样呈长方形体的吨包装袋的吸持吊装搬运是有利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左视图;图4是图2的B-B剖视图;图5是图1的C向视图。图6是图1的A-A剖面图(不包括金属圆球1-2)。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照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一种典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1-6所示。一种吸持盘,包括吸持盘主体1,设在吸持盘主体1顶面且与吸持盘1密封固定连接的密封盖2,与吸持盘主体1非工作面固定连接的可用来与吊装机械组装的安装架3,由密封盖2与吸持盘主体1密封固定连接所构成的真空室4,与真空室4管路连接且可与真空泵管路连接的真空管路组件5,以及固定在吸持盘主体1工作面上的弹性板件6;所述吸持盘主体1在其整个工作区域范围内,设有众多均匀布置的第一吸持孔1-1,而所述弹性板件6设有与第一吸持孔1-1数量相等的且其口径小于第一吸持孔1-1的大口径的第二吸持孔6-1,而第一吸持孔1-1与第二吸持孔6-1同中心布置,而其:a.所述第一吸持孔1-1是圆锥形通孔,且所述圆锥形第一吸持孔1-1的孔径,自其与真空室4相衔接的一端向其与第二吸持孔6-1相衔接的一端扩大;b.在所述第一吸持孔1-1内包容有金属圆球1-2;所述金属圆球1-2的球径,大于第一吸持孔1-1的小口径端的内径,而小于第一吸持孔1-1的大口径端的内径,且大于第二吸持孔6-1的内径;c.由第一吸持孔1-1与金属圆球1-2构成单向阀结构组件;且在第一吸持孔1-1的大口径端有一段的内径是相等的,而所述等径段1-4的内径大于金属圆球1-2的球径如(附图4所示);工况下,由于弹性板件6的存在,而令第二吸持孔6-1密封贴合在被吸持物件上,由此令真空室4,第一吸持孔1-1和第二吸持孔6-1,三者构成一个内压平衡且相互联通的真空吸持通道,而吸持被吸持物件并实施吊装搬运;当在第二吸持孔6-1未能与被吸持物件密封贴合的条件下,存在于第一吸持孔1-1内的金属圆球1-2,则被吸动至第一吸持孔1-1的小口径端,阻断关闭真空吸持通道,从而避免真空度的丢失。而其所述的金属圆球1-2,是纯铜圆球或者使表面包覆有工程塑料层的普通钢圆球。而其还包括弹簧1-3,所述弹簧1-3布置在第一吸持孔1-1内,且其一端与金属圆球1-2相抵接,而其另一端与第一吸持孔1-1的小口径端相抵接,且所述弹簧1-3的弹力略大于金属圆球1-2的重量。而其所述安装架3是固定连接在吸持盘主体1的顶面的,且其整体形状呈门状。而其所述弹性板件6,是闭环发泡橡胶板件,或者是闭环发泡塑料板件,或者是海绵体板件。所述的吸持盘,其整体形状呈圆盘状或长方形盘状。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本技术其:所述吸持盘主体1是20~25mm厚的中碳钢钢板制件;而所述真空管路组件5,通过2道管路分别与真空室4连接贯通,它还具有真空表5-1和电磁阀5-2,而电磁阀5-2的工作接受人工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吸持盘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吸持盘,包括吸持盘主体(1),设在吸持盘主体(1)顶面且与吸持盘主体(1)密封固定连接的密封盖(2),与吸持盘主体(1)非工作面固定连接的可用来与吊装机械组装的安装架(3),由密封盖(2)与吸持盘主体(1)密封固定连接所构成的真空室(4),与真空室(4)管路连接且可与真空源管路连接的真空管路组件(5),以及固定在吸持盘主体(1)工作面上的弹性板件(6);所述吸持盘主体(1)在其整个工作区域范围内,设有众多均匀布置的第一吸持孔(1‑1),而所述弹性板件(6)设有与第一吸持孔(1‑1)数量相等的且其口径小于第一吸持孔(1‑1)的大口径的第二吸持孔(6‑1),而第一吸持孔(1‑1)与第二吸持孔(6‑1)同中心布置,其特征在于:a.所述第一吸持孔(1‑1)是圆锥形通孔,且所述圆锥形第一吸持孔(1‑1)的孔径,自其与真空室(4)相衔接的一端向其与第二吸持孔(6‑1)相衔接的一端扩大;b.在所述第一吸持孔(1‑1)内包容有金属圆球(1‑2);所述金属圆球(1‑2)的球径,大于第一吸持孔(1‑1)的小口径端的内径,而小于第一吸持孔(1‑1)的大口径端的内径,且大于第二吸持孔(6‑1)的内径;c.由第一吸持孔(1‑1)与金属圆球(1‑2)构成单向阀结构组件;工况下,由于弹性板件(6)的存在,而令第二吸持孔(6‑1)密封贴合在被吸持物件上,由此令真空室(4)、第一吸持孔(1‑1)和第二吸持孔(6‑1),三者构成一个内压平衡且相互联通的真空吸持通道,而吸持被吸持物件并实施吊装搬运;当在第二吸持孔(6‑1)未能与被吸持物件密封贴合的条件下,存在于第一吸持孔(1‑1)内的金属圆球(1‑2),则被吸动至第一吸持孔(1‑1)的小口径端,阻断关闭真空吸持通道,从而避免真空度的丢失。...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持盘,包括吸持盘主体(1),设在吸持盘主体(1)顶面且与吸持盘主体(1)密封固定连接的密封盖(2),与吸持盘主体(1)非工作面固定连接的可用来与吊装机械组装的安装架(3),由密封盖(2)与吸持盘主体(1)密封固定连接所构成的真空室(4),与真空室(4)管路连接且可与真空源管路连接的真空管路组件(5),以及固定在吸持盘主体(1)工作面上的弹性板件(6);所述吸持盘主体(1)在其整个工作区域范围内,设有众多均匀布置的第一吸持孔(1-1),而所述弹性板件(6)设有与第一吸持孔(1-1)数量相等的且其口径小于第一吸持孔(1-1)的大口径的第二吸持孔(6-1),而第一吸持孔(1-1)与第二吸持孔(6-1)同中心布置,其特征在于:a.所述第一吸持孔(1-1)是圆锥形通孔,且所述圆锥形第一吸持孔(1-1)的孔径,自其与真空室(4)相衔接的一端向其与第二吸持孔(6-1)相衔接的一端扩大;b.在所述第一吸持孔(1-1)内包容有金属圆球(1-2);所述金属圆球(1-2)的球径,大于第一吸持孔(1-1)的小口径端的内径,而小于第一吸持孔(1-1)的大口径端的内径,且大于第二吸持孔(6-1)的内径;c.由第一吸持孔(1-1)与金属圆球(1-2)构成单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春栋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荣创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