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怀德专利>正文

支架式手机壳及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39565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7: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支架式手机壳,所述支架式手机壳包括支架、壳体、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手机主体,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支架向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具有所述支架式手机壳的手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式手机壳可以对所述手机主体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手机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式手机壳和具有所述支架式手机壳的手机。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手机壳仅用作手机主体的保护套,用户在使用所述手机壳时,将所述手机壳套设于所述手机主体外部,以对所述手机主体形成保护,所述手机壳可以避免所述手机主体被划伤,所述手机主体坠落时,所述手机套还起到缓冲减震作用。上述手机壳存在的弊端是,所述手机壳只是一个保护套,没有设置支架,用户无法利用所述手机壳对所述手机主体进行支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支架式手机壳,旨在解决手机壳无法对手机主体进行支撑的弊端。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所述支架式手机壳的手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所述支架式手机壳包括支架、壳体、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手机主体,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支架向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时,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手机主体;所述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加强筋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时,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手机主体,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优选地,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卡钩/卡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卡钩;每个所述卡钩分别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自由端连接于所述卡钩的背离所述支架的一端,两个所述卡钩的两个所述自由端分别向背离彼此的方向延伸。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第二壳体用于连接所述手机主体。优选地,所述第二壳体的面对所述支架的一侧凹陷形成第一收容槽,所述第一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支架。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环状边框;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底壁和环绕所述底壁的侧壁,所述底壁和所述侧壁围合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手机主体的收容空间;所述侧壁向面对所述收容空间的方向凹陷形成第二收容槽,所述环状边框收容于所述第二收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连接板,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连接板,所述支架的一端与所述连接板铰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可拆卸连接。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手机,包括手机主体和所述支架式手机壳,所述手机主体与所述支架式手机壳的壳体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式手机壳的一侧用于连接手机,另一侧与所述支架铰接,且所述支架可以向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转动,所述支架打开即可形成所述手机主体的支撑座,因此,所述支架式手机壳可以对所述手机主体进行支撑。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支架式手机壳与手机主体连接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支架式手机壳和手机主体连接的另一角度(支架打开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支架式手机壳中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支架式手机壳与手机主体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00手机主体210支架211第一表面213第二表面215加强筋230壳体231第一壳体232环状边框234连接板235第二壳体236底壁237第一收容槽238第二收容槽239凹槽250第一卡合部251卡钩270第二卡合部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固定”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本技术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架式手机壳和具有所述支架式手机壳的手机。请参照图1至图4,所述支架式手机壳(未标号)包括支架210、壳体230、第一卡合部250及第二卡合部270;所述壳体230的一侧用于连接手机主体100,所述壳体230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架210铰接,所述支架210向背离所述壳体230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卡合部250设于所述支架210,所述第二卡合部270设于所述壳体230,所述第二卡合部270与所述第一卡合部250可拆卸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支架210式手机壳的一侧用于连接手机,另一侧与所述支架210铰接,且所述支架210可以向背离所述壳体230的方向转动,所述支架210打开即可形成所述手机主体100的支撑座,因此,所述支架式手机壳可以对所述手机主体100进行支撑。所述壳体230的连接所述手机主体100的一侧可以形成用于收容所述手机主体100的收容空间,因此,所述壳体230和所述手机主体100的连接效果更好。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210的材料优选为硬质材料,例如硬质塑料或金属材料,以提高所述支架210的支撑强度;进一步的,当所述壳体230形成所述收容空间时,所述壳体230的材料优选软质材料,便于所述手机主体100的拆卸和安装。当然,本技术并不受限于上述说明的所述支架210与所述壳体230的材料。所述壳体230与所述手机主体100的连接方式不限,能使所述手机主体100与所述壳体230连接的任意结构及任意连接方式,均同理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在本实施例中,不需要使用所述支架210时,将所述支架210上的所述第一卡合部250与设于所述壳体230的所述第二卡合部270卡合连接,所述支架210即可与所述壳体230紧密的连接,防止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62/201620781221.html" title="支架式手机壳及手机原文来自X技术">支架式手机壳及手机</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架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壳体、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手机主体,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支架向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架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壳体、第一卡合部及第二卡合部;所述壳体的一侧用于连接手机主体,所述壳体的另一侧与所述支架铰接,所述支架向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转动;所述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支架,所述第二卡合部设于所述壳体,所述第二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卡合部可拆卸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时,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手机主体;所述第一卡合部设于所述第一表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加强筋及相对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连接时,所述第一表面面对所述手机主体,所述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一表面。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架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卡合部为卡钩/卡槽。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支架式手机壳,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卡合部包括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卡钩;每个所述卡钩分别包括固定端和自由端,所述固定端与所述支架连接,所述自由端连接于所述卡钩的背离所述支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怀德
申请(专利权)人:周怀德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