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436563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4 14: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包括底座、驱动轮卷筒、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从动轮和钢丝绳,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对称安装在底座的两侧板上,两侧板上分别设有供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移动轴轨,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的轴端分别连接有传动板,传动板与张紧螺杆的一端相连,张紧螺杆的另一端与手轮相连,钢丝绳分别穿过第一张紧轮、驱动轮卷筒、从动轮及第二张紧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该系统由驱动卷筒与滑轮组合成驱动张紧系统,不会引起钢丝绳混乱,钢丝绳进出绳方向始终固定,能够有效的保护钢丝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
技术介绍
塔式起重机的变幅小车的牵引机构在塔式起重机的主臂架上做来回运动,从而实现将起吊重物送到工作所需的地点。小车变幅按其驱动方式可分为两种,一种是自行式小车,即小车的动力是靠小车上的滚轮在主臂架上滚动来驱动的,这种方式优点是结构简单,缺点是小车的动力是小车滚轮与主臂架的附着力,动力较小,只适合小型的塔式起重机,而且小车的重量较大,增大了主臂架的载荷;另一种方式是绳索牵引小车式,即小车在钢丝绳的牵引力的作用下在主臂架上做来回运动,钢丝绳的牵引动力来自固定在主臂架根部的由电动机驱动的卷筒,该方案的优点是驱动力较大,适合较大载荷的塔式起重机,且主臂架的载荷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减小,但是此种方式,驱动轮只有一端通过支架固定,另外一端悬空,在张紧过程中固定端的支架会变形,从驱动轮上引出的钢丝绳会处于悬着状态,张紧力不够,容易打滑,而且钢丝绳排绳混乱,不能有效的保护钢丝绳。在变幅钢丝绳松弛后,张紧过程中调节不方便,每次调节需要使用扳手对螺母预紧,操作不便捷。鉴于上述情况,设计出一种能解决上述缺点的新型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是目前本领域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从而提供一种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该系统包括底座、驱动轮卷筒、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从动轮和钢丝绳,所述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对称安装在所述底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所述底座的第一侧板上设有供第一张紧轮移动的第一轴轨,所述底座的第二侧板上设有供第二张紧轮移动的第二轴轨,所述第一张紧轮的轴端连接有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与第一张紧螺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张紧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手轮相连,所述第二张紧轮的轴端连接有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与第二张紧螺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张紧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手轮相连,所述钢丝绳分别穿过第一张紧轮、驱动轮卷筒、从动轮及第二张紧轮。优选地,所述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上分别设有绳槽。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上设有多个绳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与所述驱动卷筒的之间的距离为1.5米。优选地,所述第一张紧轮、第一传动板与所述底座的第一侧板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张紧轮、第二传动板与所述底座的第二侧板通过螺栓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张紧螺杆和第二张紧螺杆上分别设有用以锁定螺杆以固定张紧轮锁定螺母。优选地,所述钢丝绳以上下交叉方式穿过所述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该系统由驱动卷筒与滑轮组合成驱动张紧系统,不会引起钢丝绳混乱,钢丝绳进出绳方向始终固定,能够有效的保护钢丝绳。驱动卷筒和从动轮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第一、第二张紧轮对称安装在底座两侧板上,可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钢丝绳的张紧力。另外通过手轮张紧调节钢丝绳的过程方便,既省时也省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的钢丝绳穿绳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底座,2-驱动轮卷筒,3-第一张紧轮,4-第二张紧轮,5-从动轮,6-钢丝绳,7-第一侧板,8-第二侧板,9-第一轴轨,10-第一传动板,11-第一张紧螺杆,12-第一手轮,13-锁定螺母,14-螺栓,15-第二传动板,16-第二张紧螺杆,17-第二手轮,18-锁定螺母,19-螺栓,20-绳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并使本技术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附图仅为示例性说明,并未按照严格比例绘制,而且其中可能有为描述便利而进行的局部放大、缩小,对于公知部分结构亦可能有一定缺省。如图1至2所示,本技术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包括底座1、驱动轮卷筒2、第一张紧轮3、第二张紧轮4、从动轮5和钢丝绳6。驱动轮卷筒2和从动轮5固定安装在底座1上。第一张紧轮3和第二张紧轮4对称安装在底座1的第一侧板7和第二侧板8上。底座1的第一侧板7上设有供第一张紧轮3移动的第一轴轨9,底座的第二侧板8上设有供第二张紧轮4移动的第二轴轨。第一张紧轮3的轴端连接有U形的第一传动板10,第一传动板10与第一张紧螺杆11的一端相连,第一张紧螺杆11的另一端与第一手轮12相连。第一张紧螺杆11上设有锁定螺母13,该锁定螺母13可用来锁定第一张紧螺杆11以固定第一张紧轮3。第一张紧轮3、第一传动板10与底座1的第一侧板7通过螺栓14连接。第二张紧轮4的轴端连接有U形的第二传动板15,第二传动板15与第二张紧螺杆16的一端相连,第二张紧螺杆16的另一端与第二手轮17相连。第二张紧螺杆16上设有锁定螺母18,该锁定螺母18可用来锁定第二张紧螺杆16以固定第二张紧轮4。第二张紧轮4、第二传动板15与底座1的第二侧板8通过螺栓19连接。其中,本技术的驱动轮卷筒2、第一张紧轮3、第二张紧轮4和从动轮5上分别设有绳槽20。进一步地,驱动轮卷筒2和从动轮5上设有多个绳槽20。另外,本技术中的第一张紧轮3和第二张紧轮4与驱动卷筒2的之间的距离优选为1.5米。钢丝绳的穿绳方法可见图3所示。图3示意了本技术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的钢丝绳穿绳方法,如图3所示,从小车一端引出的钢丝绳6穿过第一张紧轮3、驱动轮卷筒2、从动轮5及第二张紧轮4固定在小车的另一端。钢丝绳穿过第一张紧轮3后,以上下交叉方式穿过驱动轮卷筒2和从动轮5,采用该种方式,可有效增加钢丝绳与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的接触面积,增大了摩擦力,使得钢丝绳在卷筒和从动轮上不易打滑。结合图1至图3,本技术的小车驱动张紧系统的工作过程为:将钢丝绳6按照图示3进行穿绳扎紧后,操作者通过转动第一手轮12和/或第二手轮17,按照图示S方向向外调节第一张紧螺杆11和/或第二张紧螺杆16,使得第一张紧轮3和/或第二张紧轮4相对于驱动轮卷筒2及从动轮5向外移动,从而实现张紧钢丝绳6的目的。当小车钢丝绳张紧结束,可通过第一张紧螺杆11上的锁定螺母13锁死第一张紧螺杆11,以固定第一张紧轮3,和/或通过第二张紧螺杆16上的锁定螺母18锁死第二张紧螺杆16,以固定第二张紧轮4,避免钢丝绳因张紧轮轴滑移而松弛。综上,本技术提供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采用驱动卷筒与滑轮组合成驱动张紧系统,不会引起钢丝绳混乱,钢丝绳进出绳方向始终固定,能够有效的保护钢丝绳。驱动卷筒和从动轮固定安装在底座上,第一、第二张紧轮对称安装在底座两侧板上,可有效的保证了系统的稳定性,提高了钢丝绳的张紧力。而钢丝绳以上下交叉方式穿过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可有效增加钢丝绳与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的接触面积,增大摩擦力,使得钢丝绳在卷筒和从动轮上不易打滑。在钢丝绳松弛后,通过手轮张紧调节钢丝绳的过程方便,不需要再采用扳手对螺母预紧,只需要将第一、第二张紧轮向远离从动轮中心方向调节即可,操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驱动轮卷筒、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从动轮和钢丝绳,所述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对称安装在所述底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所述底座的第一侧板上设有供第一张紧轮移动的第一轴轨,所述底座的第二侧板上设有供第二张紧轮移动的第二轴轨,所述第一张紧轮的轴端连接有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与第一张紧螺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张紧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手轮相连,所述第二张紧轮的轴端连接有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与第二张紧螺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张紧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手轮相连,所述钢丝绳分别穿过第一张紧轮、驱动轮卷筒、从动轮及第二张紧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驱动轮卷筒、第一张紧轮、第二张紧轮、从动轮和钢丝绳,所述驱动轮卷筒和从动轮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张紧轮和第二张紧轮对称安装在所述底座的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上,所述底座的第一侧板上设有供第一张紧轮移动的第一轴轨,所述底座的第二侧板上设有供第二张紧轮移动的第二轴轨,所述第一张紧轮的轴端连接有第一传动板,所述第一传动板与第一张紧螺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张紧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手轮相连,所述第二张紧轮的轴端连接有第二传动板,所述第二传动板与第二张紧螺杆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二张紧螺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手轮相连,所述钢丝绳分别穿过第一张紧轮、驱动轮卷筒、从动轮及第二张紧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起重机小车驱动张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贵林朱弘王亮姜健毛小红韩大林孙兴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昇建机南京重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