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护板以及包括所述汽车护板的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422726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3 01: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护板和包括所述汽车护板的汽车,其中,所述汽车护板包括:上护板、连接结构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的第一端与汽车车体连接,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动连接;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以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或者展开状态;当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下护板位于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当所述下护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下护板向下偏离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护板提高了汽车的通用性,增强了对行人的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护板和包括所述汽车护板的汽车。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发展。汽车在给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汽车交通事故所引发的大量人员伤亡。对汽车交通事故数据研究表明,人和车碰撞事故中,头部和下肢是行人最容易受伤害的部位,头部碰撞伤害一般可能直接导致被撞人员死亡,而下肢膝盖的伤害可能导致被撞人员的长期残疾。EuroNCAP(欧洲新车认证组织)定期发布市场上销售车型的碰撞结果,并做出交通事故和伤亡数据统计分析,向汽车生产企业提供指导和改进建议。EuroNCAP在行人小腿撞击试验中,在2014年之前,采用刚性撞击器来模拟行人腿部,但出于增强对行人保护的目的,在2014年之后,采用了更有弹性的腿部模型撞击器,且增加了对所述腿部模型撞击器下部的测试。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汽车护板,以符合测试标准,增强对行人的保护。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的汽车护板性能不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护板,包括:上护板、连接结构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的第一端与汽车车体连接,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动连接;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以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或者展开状态;当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下护板位于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当所述下护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下护板向下偏离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可选地,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可以限制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的运动距离。可选地,还包括可变形保持器和第一弹簧装置,所述可变形保持器设置于所述上护板和所述下护板的连接处;所述弹簧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二端连接;当所述可变形保持器发生形变时,所述弹簧结构推动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由收缩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可选地,还包括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护板连接;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展开状态。可选地,还包括支撑结构和气囊结构,所述支撑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上护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二端连接,所述气囊结构位于所述支撑结构和所述下护板之间;当对所述气囊结构充气时,所述气囊结构推动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由收缩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可选地,还包括弹性密封盒,空气管,气压传动装置和第二弹簧装置,所述弹性密封盒通过所述空气管与所述气压传动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二端连接;当所述弹性密封盒受到挤压变形时,所述弹性密封盒通过所述空气管向所述气压传动装置传送压缩气体,驱动所述气压传动装置控制所述第二弹簧装置运动,所述第二弹簧装置推动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由收缩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可选地,当所述汽车车体受到撞击作用时,所述下护板由收缩状态变为展开状态。可选地,所述上护板为汽车前裙板。可选地,所述下护板为一个或多个,所述连接结构的数量为一个或多个,每个下护板通过一个或者多个连接结构与所述上护板可动连接。对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所述汽车包括上述的任一种汽车护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护板包括上护板、连接结构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的第一端与汽车车体连接,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动连接,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以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或者展开状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护板的下护板在收缩状态时的位置高于展开状态时的位置。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护板使得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增大了汽车的接近角,汽车不易在上下坡或者越野行驶中发生触头事故;而在碰撞过程中,所述下护板处于展开状态,降低了碰撞点,防止了与行人碰撞过程中,行人膝部的过度弯曲,增强了对行人的保护。对应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也具有上述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至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的汽车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至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的汽车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至图9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汽车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的汽车护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
技术介绍
可知,现有技术的汽车护板对行人的保护不佳。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研究了人和车碰撞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EuroNCAP的测试标准,发现为了增强对行人小腿的保护,一方面需要通过缓冲设计,延长碰撞作用时间;另一方面需要优化汽车对行人小腿支撑点的设计,防止膝部的过度弯曲和错位。现有技术中,为了达到以上目的,通常会重新设计汽车前裙板(frontapron)的结构,降低前裙板的安装高度,但是,新的设计会使得汽车的“接近角”(approachangle)减小,汽车在上下坡或者越野行驶中,容易发生触头事故,汽车的通用性能降低。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如果可以使得汽车的前裙板的位置动态可变,则可以解决以上问题。例如,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前裙板保持在较高的位置,增大了汽车的接近角;而在碰撞过程中前裙板位置降低,使得前裙板与行人小腿的碰撞点降低,防止行人膝部的过度弯曲,增强对行人的保护。基于以上研究,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护板,所述汽车护板包括上护板、连接结构和下护板,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以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或者展开状态。当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下护板位于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当所述下护板处于展开状态时,下护板向下偏离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更靠近行驶路面。因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汽车护板可以在汽车正常行驶过程中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增大了汽车的接近角,汽车不易在上下坡或者越野行驶中发生触头事故;而在碰撞过程中,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展开状态,降低了碰撞点,防止了与行人碰撞过程中,行人膝部的过度弯曲,增强了对行人的保护。此外,由于无需对汽车前裙板进行重新设计以符合EuroNCAP的测试标准,也节省了设计成本。为使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提供这些附图的目的是有助于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而不应解释为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的限制。为了更清楚起见,图中所示尺寸并未按比例绘制,可能会做放大、缩小或其他改变。参考图1,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的汽车护板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汽车护板包括上护板110,连接结构130和下护板150。所述汽车护板安装于汽车100的车体160上,具体地,可以位于汽车的前裙板。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上护板110的第一端固定或可动地连接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9/201510377629.html" title="汽车护板以及包括所述汽车护板的汽车原文来自X技术">汽车护板以及包括所述汽车护板的汽车</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板、连接结构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的第一端与汽车车体连接,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动连接;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以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或者展开状态;当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下护板位于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当所述下护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下护板向下偏离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护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护板、连接结构和下护板,所述上护板的第一端与汽车车体连接,第二端通过所述连接结构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动连接;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可以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或者展开状态;当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时,所述下护板位于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当所述下护板处于展开状态时,所述下护板向下偏离所述上护板的延伸方向。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护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具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相配合的第二限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所述第二限位结构可以限制所述下护板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第二端的运动距离。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可变形保持器和第一弹簧装置,所述可变形保持器设置于所述上护板和所述下护板的连接处;所述弹簧结构的第一端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下护板的第二端连接;当所述可变形保持器发生形变时,所述弹簧结构推动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由收缩状态转换为展开状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护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控制装置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下护板连接;在第一预设条件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下护板的第一端相对所述上护板的第二端运动,使得所述下护板处于收缩状态;在第二预设条件下,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下护板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克·戈登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