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和前副车架的车身组装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413394 阅读:1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2 01: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低成本且可吸收制造偏差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具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地板侧架(20);以和地板侧架(20)连接的方式配置的前副车架;连接地板侧架(20)和前副车架并形成有卡合开口(37)的支架(30);以及用于固定支架(30)和地板侧架(20)的第2螺母部件(44)。第2螺母部件(44)具有:紧固有第2螺栓部件(43)的螺母部(45);以及藉由连接部(46)与螺母部(45)连接,经由卡合开口(37)以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支架(30)的卡合部(47)。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和前副车架的车身组装方法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汽车等车辆上,通过支架连接前副车架的后端部和地板侧架。例如,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支架,通过一体安装在螺母罩上的螺母,连接固定在地板侧架上。螺母罩具有突出设置在臂部且卡止于支架的侧壁上的卡止孔的卡止扣。根据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在将螺母正确定位的状态下,能够易于进行支承螺栓的紧固作业,提高可操作性。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13-248982号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由于必须在具有臂部和卡止扣的螺母罩或支架上设置卡止孔等,结构复杂,因此存在制造成本上升的问题。另外,由于卡止扣卡止在支架的卡止孔中,因此支架在安装于地板侧架的状态下,无法沿车辆前后方向移动。因而存在无法吸收地板侧架或前副车架等的制造偏差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低成本且可吸收制造偏差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和前副车架的车身组装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案为,一种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地板侧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地板侧架20),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前副车架(例如,实施方式的前副车架10),其以和地板侧架连接的方式配置;支架(例如,实施方式的支架30),其连接地板侧架和前副车架并形成有卡合开口(例如,实施方式的卡合开口37);以及螺母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第2螺母部件44),其用于固定支架和地板侧架,螺母部件具有:螺母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螺母部45),其用于与螺栓(例如,实施方式的第2螺栓部件43)螺纹连接;以及卡合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卡合部47),其藉由连接部(例如,实施方式的连接部46)与螺母部连接,经由卡合开口以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支架。根据本方案,由于用于固定支架和地板侧架的螺母部件具有卡合于支架的卡合部,因此在将螺栓部件与螺母螺纹连接时,不必再另用螺母罩等部件,即可使螺母部件卡合于支架。由此,不必增加螺母部件的制造成本,即可实现低成本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并且,由于卡合部通过形成于支架上的卡合开口,以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支架,因此即使地板侧架或前副车架等的尺寸由于制造偏差而出现变动,也能够通过使螺母部件相对于支架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将支架固定在地板侧架和前副车架上。因此,能够提供可吸收制造偏差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卡合开口形成为在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卡合部的最大部分的外形比卡合开口的宽度尺寸大,且比卡合开口的长度尺寸小。根据本方案,由于卡合部的最大部分的外形比卡合开口的宽度尺寸大,且比卡合开口的长度尺寸小,因此在使卡合部插通于卡合开口后,通过将卡合部反转90°左右,能够使卡合部卡合于卡合开口的周缘部。即,能够以简单的结构形成卡合于支架的卡合部。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案为,根据第2方案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连接部具有插通于卡合开口的弯曲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弯曲部48),弯曲部的一端部的一侧主表面与另一端部的另一侧主表面在螺母部的轴向上的间距,不小于在卡合开口的周缘部的支架的厚度。根据本方案,由于弯曲部的一端部的一侧主表面与另一端部的另一侧主表面在螺母部的轴向上的间距,不小于支架的厚度,因此在使弯曲部插通于卡合开口的状态下,能够沿支架分别配置卡合部和螺母部。因此,能够使螺母部抵接于支架,故可切实地固定支架和地板侧架。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第3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螺母部具有:螺母主体(例如,实施方式的螺母主体45a),其用于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以及支承面(例如,实施方式的支承面45b),其配置在螺母主体和支架之间,卡合部、连接部和支承面通过金属板形成为一体,螺母主体固定在支承面上。根据本方案,由于卡合部、连接部和支承面由金属板一体形成,因此例如能够通过冲压加工形成卡合部、连接部和支承面。即,能够以低成本制造螺母部件。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第4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与所述前副车架一起固定于车身(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5),所述支架具有增强板(例如,实施方式的增强板35),所述增强板固定于所述支架上、与所述前副车架固定的共同紧固部。根据本方案,由于在支架和前副车架的共同紧固部上具有增强板,因此在有较大外力作用于前副车架上时,能够使前副车架与增强板一同发生位移。因此,在因车辆的碰撞等而有冲击载荷施加至前副车架时,能够使前副车架易于与增强板一同脱落。本专利技术的第6方案为,根据第1方案~第5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架具有一对支架侧壁(例如,实施方式的支架侧壁31),其面向车辆左右方向,地板侧架具有一对侧架侧壁(例如,实施方式的侧架侧壁21),其配置在一对支架侧壁之间且面向车辆左右方向,螺栓沿车辆左右方向贯通一对支架侧壁和一对侧架侧壁,在一对支架侧壁之间具有套管部件(例如,实施方式的套管部件25),其沿车辆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且插通有螺栓,在套管部件的至少一端部具有大径部(例如,实施方式的大径部25a),一端部与一对侧架侧壁中的一侧的侧架侧壁的内侧表面连接,同时,另一端部贯通另一侧的侧架侧壁。根据本方案,由于套管部件的一端部与一对侧架侧壁中的一侧的侧架侧壁的内侧表面连接,同时,另一端部贯通另一侧的侧架侧壁,因此即使一对侧架侧壁间的距离发生偏差,也能切实地将套管部件组装于地板侧架,同时,能够正确地将套管部件定位于地板侧架。并且,由于与侧架侧壁的内侧表面连接的套管部件的一端部是大径部,因此能够确保侧架侧壁和套管部件的一端部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提高对套管部件的支承刚性。本专利技术的第7方案为,一种采用第1方案~第6方案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的前副车架的车身组装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临时连接工序(例如,实施方式的临时连接工序S10),通过螺栓和螺母部件,将支架以可围绕螺栓的轴旋转的方式临时连接于地板侧架,使支架处于悬挂在地板侧架上的状态;以及连接工序(例如,实施方式的连接工序S20),使支架以接近前副车架的方式围绕螺栓的轴旋转,并与前副车架共同紧固于车身(例如,实施方式的横梁5)。根据本方案,在临时连接工序中,通过螺栓和螺母部件,将支架以可围绕螺栓的轴旋转的方式临时连接于地板侧架,而在此状态下,在连接工序中,能够将支架与前副车架共同紧固于车身,因此,即使用于共同紧固的紧固部件所插通的贯通孔的位置因制造偏差而错开了规定的位置,也能够使支架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滑动着移动到共同紧固位置。即,能够提供可吸收制造偏差的前副车架的车身组装方法。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低成本且可吸收制造偏差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方式的车辆的前部的底面立体图。图2是图1的Ⅱ-Ⅱ线的剖面立体图。图3是图2的Ⅲ-Ⅲ线的剖面立体图。图4是从左后方观察支架的立体图。图5是从右前方观察前副车架与支架的连接部的剖面立体图。图6是第2螺母部件的立体图。图7是从左上方观察前副车架与支架的连接部的支架和第2螺母部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和前副车架的车身组装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地板侧架,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前副车架,其以和所述地板侧架连接的方式配置;支架,其连接所述地板侧架和所述前副车架并形成有卡合开口;以及螺母部件,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和所述地板侧架,所述螺母部件具有:螺母部,其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以及卡合部,其藉由连接部与所述螺母部连接,经由所述卡合开口以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支架。

【技术特征摘要】
2015.06.29 JP 2015-1300351.一种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地板侧架,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前副车架,其以和所述地板侧架连接的方式配置;支架,其连接所述地板侧架和所述前副车架并形成有卡合开口;以及螺母部件,其用于固定所述支架和所述地板侧架,所述螺母部件具有:螺母部,其用于与螺栓螺纹连接;以及卡合部,其藉由连接部与所述螺母部连接,经由所述卡合开口以能够在车辆前后方向上滑动的方式卡合于所述支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开口形成为在所述车辆前后方向上较长,所述卡合部的最大部分的外形比所述卡合开口的宽度尺寸大,且比所述卡合开口的长度尺寸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具有插通于所述卡合开口的弯曲部,所述弯曲部的一端部的一侧主表面与另一端部的另一侧主表面在所述螺母部的轴向上的间距,不小于在所述卡合开口的周缘部的所述支架的厚度。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前副车架的支架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部具有:螺母主体,其用于与所述螺栓螺纹连接;以及支承面,其配置在所述螺母主体和所述支架之间,所述卡合部、所述连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渡边康哲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