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中车辆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411547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11 23: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联网中车辆的管理方法及装置,其中该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获取车联网中多个车辆的状态信息;网络侧设备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多个状态信息的车辆划分为一个车队;网络侧设备以车联网的车队为单位对车辆进行管理。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相关技术中难以及时为车联网中的车辆及时分配和释放资源的问题,填补了相关技术的空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车联网中车辆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中国汽车保有量迅速增长,道路交通事故频繁发生,已成为近年来影响我国公众安全感的重要因素之一,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和改善民生的基本问题之一。中国迫切需要从技术、政策、教育等各方面改善交通安全,其中提升车辆安全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车辆安全的技术主要分为被动安全技术和主动安全技术。被动安全技术用于在事故发生后,对车内、车外人员及物品的保护;主动安全技术用于防止和减少车辆发生事故,避免人员受到伤害;主动安全技术是现代车辆安全技术发展的重点和趋势。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的调查报告显示,80%的公路交通事故是由于驾驶员在事故发生前3秒内的疏忽造成的。戴姆勒-奔驰公司的一项实验表明,如果提前0.5秒示警驾驶员,可以避免60%的追尾事故;若驾驶员能提早1.5秒得到示警并采取措施,则可以避免90%的追尾撞车事故。基于通信的碰撞预警系统,通过利用先进的无线蜂窝通信技术,实现车与车、车与路侧基础设施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告知彼此目前的状态(包括车辆的位置、速度、加速度、行驶路径)及获知的道路环境信息,协作感知道路危险状况,及时提供多种碰撞预警信息,防止道路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成为当前各国试图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的一种新的思路。同时,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对传统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公共安全、社交网络、近距离数据共享、本地广告等应用场景使得人们对了解附近人或事物并与之通信邻近服务(ProximityServices,简称为PS)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以基站为中心的蜂窝网络在高数据速率以及邻近服务的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新方向的设备到设备(Device-to-Device,简称为D2D)技术应运而生。D2D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用户设备的电池功耗、提高数据速率,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的鲁棒性,很好地满足上述高数据速率业务和邻近服务的要求。D2D技术可以工作在授权频段或非授权频段,允许多个支持D2D功能的用户设备,即D2D用户设备(D2DUserEquipment,简称为D2DUE)在有网络基础设施或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发现/直接通信。图1是相关技术中D2D技术的应用场景示意图,如图1所示,D2D的应用场景包括有三种,模式1:UE1和UE2在蜂窝网络的覆盖下进行数据交互,用户面数据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模式2:在弱/无覆盖区域的UE中继传输,允许信号质量较差的UE4通过附近有网络覆盖的UE3与网络进行通信,能帮助运营商扩展覆盖、提高容量;模式3:在发生地震或紧急情况,蜂窝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允许设备间直接通信,UE5,UE6和UE7间控制面和用户面都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而进行一跳或多跳的数据通信。D2D技术通常包括D2D发现技术和D2D通信技术,其中,D2D发现技术是指用于判断/确定第一用户设备是否邻近第二用户设备的技术。通常,D2D用户设备间可通过发送或接收发现信号/信息来发现对方;D2D通信技术是指D2D用户设备之间部分或全部通信数据可以不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而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基于D2D技术的以上特点和优势,现有技术已经提出使用蜂窝无线通信以及D2D技术来实现车联网应用的可能,支持通信的主要场景包括即时通信和车辆预警两个方面。车辆预警可能会包括碰撞预警、变道预警等,但这种场景下对时延的要求非常高,现有的D2D技术无法实现。车联网通信中,许多场景下车辆与车辆之间的通信,也可以称为车车通信(vehicletovehicle,简称为V2V)需要满足低时延和高可靠的指标要求。比如:两辆车之间距离太近,例如:车A和车B距离太近,需要注意车之间的行车安全。图2是相关技术中车辆交通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如果:车A先将其自身的位置/车速等信息报告给网络,再由网络通知车B,则车B获得车A的位置/车速等信息有延时,会导致车B无法迅速避让车A。图3是相关技术中车联网通信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车联网通信中,将这种车与网络间的通信称为车对路侧基础设施(VehicletoInfrastructure,简称为V2I)。V2I通信也称为V2R通信,R就是路边设备(RadioSideunit,简称为RSU),V2I和V2R通信就是指Vehicle与网络间的通信,网络侧设备可以是:路边设备RSU,演进性节点eNB,中继relay等。因此,在这些与车辆安全相关的应用场景下,采用V2V通信比较合适。进一步地,V2V通信可以采用3GPP所定义的上述D2D技术。为了实现V2V通信,每辆支持V2V通信的车辆都需要获得通信所需的资源,例如:通信的频率和时隙等物理资源,当V2V通信采用3GPP所定义的D2D技术时候,V2V通信所需要的资源可以采用竞争的方式获得,如:先得到的先用,但这种方式可能在车辆多的区域下,产生资源拥塞和碰撞。如:有一块事先分配好的资源块,但多个车都使用相同的资源,例如:相同的频率资源和时隙资源,会导致这些车都无法使用该资源,从而使得这些车的信息都无法发送出去。所以,在V2V通信中,如果车辆采用竞争的方式获得资源池中资源,很容易产生碰撞而导致车辆信息不能及时发送出去。基于以上原因,在一个区域中,如果车辆比较多,为了避免这些车辆竞争资源而导致拥塞,可以由网络为每个车都分配和调度资源,这样V2V通信时候,就不会出现多个车同时使用相同资源的情况了,每辆车的信息也可以及时地发送出去了。一方面,在车辆安全相关的车联网应用场景下,需要采用V2V通信,另一方面在车辆密集区域需要避免车辆V2V通信时的资源碰撞。可见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是:在一个车辆密集区域,当网络侧设备为多个车辆分配资源时,随着车辆的高速移动而导致的小区变化,而导致网络很难及时为这些车辆分配和释放资源。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联网中车辆的管理方法及装置,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难以及时为车联网中的车辆及时分配和释放资源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联网中车辆的管理方法,包括: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车联网中多个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多个状态信息的车辆划分为一个车队;所述网络侧设备以所述车联网的车队为单位对所述车辆进行管理。进一步地,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相互之间的距离、车辆当前行驶速度;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多个状态信息的车辆划分为一个车队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车辆相互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范围,且所述车辆当前行驶速度在第二预设范围之内的车辆划分为一个车队。进一步地,所述网络侧设备以所述车联网的车队为单位对所述车辆进行管理包括:网络侧设备向所述车队中的车辆发送用于管理所述车队中车辆的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车队中的车辆的车联网业务的修改,和/或车联网资源的调度、释放或修改。进一步地,所述网络侧设备以所述车联网的车队为单位对所述车辆进行管理包括:所述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车联网中车辆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联网中车辆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车联网中多个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多个状态信息的车辆划分为一个车队;所述网络侧设备以所述车联网的车队为单位对所述车辆进行管理。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联网中车辆的管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网络侧设备获取所述车联网中多个车辆的状态信息;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多个状态信息的车辆划分为一个车队;所述网络侧设备以所述车联网的车队为单位对所述车辆进行管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状态信息包括:车辆相互之间的距离、车辆当前行驶速度;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满足预设条件的多个状态信息的车辆划分为一个车队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将所述车辆相互之间的距离在第一预设范围,且所述车辆当前行驶速度在第二预设范围之内的车辆划分为一个车队。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以所述车联网的车队为单位对所述车辆进行管理包括:网络侧设备向所述车队中的车辆发送用于管理所述车队中车辆的第一指令,其中,所述第一指令用于指示对所述车队中的车辆的车联网业务的修改,和/或车联网资源的调度、释放或修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网络侧设备以所述车联网的车队为单位对所述车辆进行管理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依据预设规则从所述车队中选择出具有管理车队权限的车头车辆;所述网络侧设备向所述车头车辆发送用于管理所述车队中车辆的第二指令;其中,所述第二指令用于指示所述车头车辆对所述车队中的车辆的车联网业务的修改,和/或车联网资源的调度、释放或修改。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车队中有所述车头车辆时,获取所述车联网中多个车辆的状态信息的方式包括:所述网络侧设备和/或所述车头车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子江刘红军马志锋马伟许辉卢忱
申请(专利权)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