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污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68264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4: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污染装置,包括: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对接形成的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中空的柱体,所述中空部分为变直径的贯通孔,所述本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油管配合的第一密封环和用于和第二油管配合的第二密封环;所述本体内壁上,在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之间形成有导流腔;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导流腔相连通的导流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防污染装置,能够有效控制油管内的液体,使其能回流至井内,防止井口污染,保证施工人员施工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油水井修井作业防污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污染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油田修井起油管作业中,存在部分油井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油管内的油水无法泄入井内的问题。具体的,上述油井在起出油管的过程中,在卸开油管丝扣后,提出井筒的油管内的液体无法被控制,从而流向井口,在井口附近造成污染,甚至流出井场破坏自然环境。同时,上述油管中的液体在井口外泄时,可能液体中带有有毒物质,例如硫化物类气体,因此也不利于施工人员的安全。目前,为了防止油管中的液体向外泄流,通常采取的措施是:在井口周围用沙土围堵,及时清理流出的原油。但是,上述用沙土围堵的方式在雨季很难实现对外泄液体的控制,甚至有时为了施工操作需要,还要为施工人员设立操作小平台,来进行围堵操作,不仅操作效率低下,而且操作成本较高。然而,上述围堵的方式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油水带来的危害。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防污染装置,能够有效控制油管内的液体,使其能回流至井内,从而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污染装置,能够有效控制油管内的液体,使其能回流至井内,防止井口污染,保证施工人员施工的安全性。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采用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防污染装置,包括: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对接形成的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中空的柱体,所述中空部分为变直径的贯通孔,所述本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油管配合的第一密封环和用于和第二油管配合的第二密封环;所述本体内壁上,在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之间形成有导流腔;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导流腔相连通的导流口。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铰接、卡扣对接、螺纹连接。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对接的两个半圆柱筒体,所述两个半圆柱筒体对接的一侧通过活动折页铰接,对称的另一侧通过扣合扳手固定。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折页的个数为多个,沿着所述本体的轴向分布。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扣合扳手的个数为多个,沿着所述本体的轴向分布。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密封环的内径小于与其配合的第一油管的外径;所述第二密封环的内径小于与其配合的第二油管的外径。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包括两个半圆柱胶筒,所述胶筒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骨架。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的外壁上设置有悬挂吊钩。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悬挂吊钩的个数为多个,沿着所述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口的个数为多个,沿着所述本体的周向均匀分布。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口上还设置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一端与所述本体相固定,另一端凸出于所述本体的外壁。本技术的特点和优点是:通过在本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延伸方向设置用于和第一油管配合的第一密封环和用于和第二油管配合的第二密封环,且在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之间形成有导流腔;相应的,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导流腔相连通的导流口。当所述防污染装置套设在需要泄油的两根油管丝扣连接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密封环能够抱紧位于上部的第一油管的外壁,所述第二密封环能够抱紧位于下部的第二油管的外壁。当所述第一油管、第二油管连接处的丝扣松脱,上提第一油管预定距离时,存储在第一油管内的油液能够进入所述导流腔,从所述导流口进入套管中泄入井内,从而实现了有效控制油管内的液体,使其能回流至井内,防止井口污染,同时也达到了保证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性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污染装置的俯视图;图2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污染装置的半剖图;图3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污染装置的主视图;图4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污染装置的后视图;图5是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中防污染装置的使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阅读了本技术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各种等价形式的修改均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污染装置,能够有效控制油管内的液体,使其能回流至井内,防止井口污染,保证施工人员施工的安全性。请参阅图1、图2和图5,本申请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防污染装置可以包括: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对接形成的本体1,所述本体1整体呈中空的柱体,所述中空部分为变直径的贯通孔,所述本体1的内壁上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油管A配合的第一密封环2和用于和第二油管B配合的第二密封环3;所述本体1内壁上,在所述第一密封环2与所述第二密封环3之间形成有导流腔5;在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导流腔5相连通的导流口4。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防污染装置用于套设在两根油管的连接位置,其整体上可以为中空的柱体。所述中空部分为变直径的贯通孔。具体的,所述本体1的内壁上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油管A配合的第一密封环2和用于和第二油管B配合的第二密封环3。在所述第一密封环2与所述第二密封环3之间形成有导流腔5;相应的,在所述本体1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导流腔5相连通的导流口4。当所述防污染装置套设在需要泄油的两根油管丝扣连接位置处时,所述第一密封环2能够抱紧位于上部的第一油管A的外壁,所述第二密封环3能够抱紧位于下部的第二油管B的外壁。当所述第一油管A、第二油管B连接处的丝扣松脱,上提第一油管A预定距离,存储在所述第一油管A内的油液能够进入所述导流腔5,从所述导流口4进入套管中泄入井内,从而实现了有效控制油管内的液体,使其能回流至井内,防止井口污染,同时达到保证施工人员施工安全性的目的。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可以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铰接、卡扣对接、螺纹连接,本申请在此并作具体的限定。请结合参阅图3和图4,具体的,当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为铰接时,所述本体1包括对接的两个半圆柱筒体,所述两个半圆柱筒体对接的一侧通过活动折页7铰接,对称的另一侧通过扣合扳手固定。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本体1可以包括两个半圆柱筒体,所述两个半圆柱筒体相对接,可以形成圆柱体环抱在油管丝扣连接的外围。当然,所述本体1的外形还可以为其他形式,例如规则的六边形、八边形或者不规则的外形等等,本申请在此并不作具体的限定。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折页7的个数为多个,沿着所述本体1的轴向分布。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活动折页7通过铰接的方式将所述两个半圆柱筒体的一个对接位置进行连接。具体的,所述活动折页7的个数可以为多个,例如可以为2个,当然也可以为2个以上,例如,3个,4个等,具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防污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对接形成的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中空的柱体,所述中空部分为变直径的贯通孔,所述本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油管配合的第一密封环和用于和第二油管配合的第二密封环;所述本体内壁上,在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之间形成有导流腔;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导流腔相连通的导流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通过可拆卸连接方式对接形成的本体,所述本体整体呈中空的柱体,所述中空部分为变直径的贯通孔,所述本体的内壁上沿着所述贯通孔的延伸方向设置有用于和第一油管配合的第一密封环和用于和第二油管配合的第二密封环;所述本体内壁上,在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之间形成有导流腔;在所述本体上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导流腔相连通的导流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下述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组合:铰接、卡扣对接、螺纹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括对接的两个半圆柱筒体,所述两个半圆柱筒体对接的一侧通过活动折页铰接,对称的另一侧通过扣合扳手固定。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污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折页的个数为多个,沿着所述本体的轴向分布。5.如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承刚盛军李一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