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63020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9 10: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包括壳体、露出于壳体表面的LCD显示屏、位于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及主电路板;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用于驱动LCD显示屏的第一MCU;第一电路板与主电路板之间通过信号线、接地线和电源线连接,其中信号线连接主控MCU的引脚与第一MCU的引脚,接地线连接主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电路,电源线连接主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采用第一MCU驱动控制LCD显示屏并利用信号线连接主控MCU的引脚与第一MCU的引脚,实现主控MCU对第一MCU的控制和信号传输,使用单线通信,摒弃了传统的IIC双线通信技术,主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之间仅需3条线即可实现通信和控制,大大节省了连接线的数量,且结构紧凑,有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移动电源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
技术介绍
移动电源是常见的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充电设备,为了掌握移动电源的工作状态、电量信息等,通常会在移动电源上设置一些工作指示灯、电量显示屏等;而目前市面上的移动电源的LCD显示屏通常都是通过专用的LCD驱动工C来驱动控制,具体所使用的LCD驱动IC的型号为HT1621,但LCD驱动ICHT1621用在移动电源上面只利用了其不到一半的PIN脚(LCD驱动ICHT1621的PIN脚多达48PIN,但在移动电源上实际利用的PIN脚不超过20PIN),且LCD驱动ICHT1621与主板上的主控MCU连接的信号线需要占用4条I/O线,再加上供电和接地线,共需要至少6条导线,因此在移动电源产品上使用专门的LCD驱动IC来驱动控制LCD显示屏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不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其结构紧凑,有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露出于所述壳体表面的LCD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及主电路板;所述LCD显示屏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LCD显示屏的第一MCU,所述主电路板上设有主控MCU;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三根导线电连接,所述三根导线分别为信号线、接地线和电源线,其中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主控MCU的引脚与所述第一MCU的引脚以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电路,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优选地,所述第一MCU具有16PIN引脚,其中1、2、3、4、6、7、8、9、10、14、15、16号引脚分别与LCD显示屏的对应引脚连接,5号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线路连接,11号引脚与所述LCD显示屏的背光灯进行连接,12号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连接,13号引脚与所述信号线进行连接。优选地,所述11号引脚与所述背光灯之间还串接有电阻。优选地,所述电阻与所述背光灯之间还串接有三极管或MOS管。优选地,所述第一MCU的型号为HT46R003B。优选地,所述主控MCU的型号为HT45F4MA,具有20PIN引脚。优选地,还包括电芯,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壳体内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芯连接至所述主电路板的供电电路。优选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的输入接口和输出接口,所述输入接口和所述输出接口分别通过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电芯。优选地,所述壳体上设有两个所述输出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包括壳体、露出于所述壳体表面的LCD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及主电路板;所述LCD显示屏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LCD显示屏的第一MCU,所述主电路板上设有主控MCU;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三根导线电连接,所述三根导线分别为信号线、接地线和电源线,其中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主控MCU的引脚与所述第一MCU的引脚以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电路,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本技术通过采用第一MCU来驱动控制LCD显示屏并利用信号线连接主控MCU的引脚与第一MCU的引脚,实现主控MCU对第一MCU的控制和信号传输,即使用单线通信,摒弃了传统的IIC双线通信技术,主电路板和第一电路板之间仅需3条线(包括供电和接地)即可实现通信和控制,大大节省了连接线的数量,且结构紧凑,有利于降低产品制造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MCU与LCD显示屏连接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技术主控MCU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包括壳体1、露出于所述壳体1表面的LCD显示屏2、位于所述壳体1内的第一电路板(未图示)及主电路板(未图示);所述LCD显示屏2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LCD显示屏的第一MCU(图2中的MCU2);所述主电路板上设有主控MCU(图3中的MCU1),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三根导线(未图示)电连接,所述三根导线分别为信号线、接地线和电源线,其中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主控MCU的引脚与所述第一MCU的引脚以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电路,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具体地,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上分别设有CON1接线区和CON2接线区,所述CON1接线区和CON2接线区分别包括1、2、3三个线接点,其中1号接线点代表信号线接点,2号接线点代表供电电路接点,3号接线点代表接地电路接点,通过使用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CON1接线区和CON2接线区的1号线接点,使用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CON1接线区和CON2接线区的2号线接点,使用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CON1接线区和CON2接线区的3号线接点,使得所述主电路板上的主控MCU可控制所述第一MCU并进行信号传输,同时所述主电路板可为所述第一电路板进行供电和接地。所述第一MCU的型号为HT46R003B,具有16PIN引脚,其中1、2、3、4、6、7、8、9、10、14、15、16号引脚分别与LCD显示屏的对应引脚连接,5号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线路连接,11号引脚与所述LCD显示屏的背光灯LED1进行连接,12号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连接,13号引脚与所述信号线进行连接。所述11号引脚与所述背光灯LED1之间还串接有电阻R56,所述电阻R56与所述背光灯LED1之间还串接有三极管Q3或MOS管,本技术中,在所述电阻R56与所述背光灯LED1之间串接有三极管Q3。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在所述电阻R56与所述背光灯LED1之间串接有MOS管,优选地,所述主控MCU的型号为HT45F4MA,具有20PIN引脚。本技术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还包括电芯(未图示),所述电芯设于所述壳体1内与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所述电芯连接至所述主电路板的供电电路,所述主控MCU能够检测到所述电芯的电量数据并通过所述信号线发送给第一MCU从而在所述LCD显示屏上进行显示。所述移动电源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上的输入接口11和输出接口12,所述输入接口11和所述输出接口12分别通过所述主电路板电连接至所述电芯。所述壳体1上设有两个所述输出接口12,这样所述移动电源可同时为两个电子设备供电,提高了用户使用的便利性。虽然本技术的实施例揭露如上所述,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举凡依本技术申请范围所述的形状、构造、特征及精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露出于所述壳体表面的LCD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及主电路板;所述LCD显示屏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LCD显示屏的第一MCU,所述主电路板上设有主控MCU;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三根导线电连接,所述三根导线分别为信号线、接地线和电源线,其中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主控MCU的引脚与所述第一MCU的引脚以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电路,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露出于所述壳体表面的LCD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内的第一电路板及主电路板;所述LCD显示屏连接在所述第一电路板上,所述第一电路板上设有用于驱动所述LCD显示屏的第一MCU,所述主电路板上设有主控MCU;所述第一电路板与所述主电路板之间通过三根导线电连接,所述三根导线分别为信号线、接地线和电源线,其中所述信号线连接所述主控MCU的引脚与所述第一MCU的引脚以进行信号传输,所述接地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电路,所述电源线连接所述主电路板和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显示屏的移动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MCU具有16PIN引脚,其中1、2、3、4、6、7、8、9、10、14、15、16号引脚分别与LCD显示屏的对应引脚连接,5号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接地线路连接,11号引脚与所述LCD显示屏的背光灯进行连接,12号引脚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供电电路连接,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武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品胜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