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子背面聚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50867 阅读:1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23: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子背面聚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包括下集箱、下连接管排、上连接管排、上集箱、和吸热管屏,所述吸热管屏下端与下集箱通过下连接管排连接,所述吸热管屏上端与上集箱通过上连接管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屏中相邻管子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吸热管屏的每根管子的背光面设有各自的对来光具有反射功能的内凹曲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小了管子的受热集中度,从而减小了管子向光侧和背光侧受热的差别,缓解了因管子向光侧和背光侧受热不均匀引起的严重变形和承受应力过高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降低了管子正面点区域的管壁温度,从而增加了受热面运行的安全裕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塔式太阳能电站吸热器受热面模块的排布结构,属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

技术介绍
太阳能高温热发电技术是太阳能规模利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人类解决化石能源危机、空气污染等问题具有深远的意义。根据聚焦方式的不同,太阳能高温热发电可分为碟式、槽式、塔式三种方式;采用的工质有水(水蒸汽)、熔盐、空气、导热油、液态金属、其他有机物等。塔式聚焦由于具有大容量、高参数等优点而受到世界多国的关注。塔式热发电技术在国外已经处于商业化运营的初期阶段,已建或在建的大规模商业化项目几乎遍布了各大洲,该技术路线已展示出强大的市场及生命力。尤其是带有储热的太阳能热发电技术,由于具有更长的发电时长及更稳定的电能输出,因此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我国的塔式热发电事业目前还处于示范化运营阶段,近年来先后建成的一批示范电站有力促进了太阳能热发电事业在我国的开展,一旦获得国家政策的稳定支持,我国的太阳能热发电事业将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吸热器是塔式太阳能热电站的核心设备之一,它将定日镜捕捉、反射、聚焦的太阳光接收并转化为工质的内能,为发电机组提供所需的能量,进而实现太阳能热发电的过程。对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吸热器,不论是外表面受热型、还是腔体式内表面受热型,其受热面通常采用管壁式结构,即吸热介质在管子内流动,管子排列成平面或圆弧面。根据塔式太阳能电站聚光比高的特点,吸热器受热管的向光面需要承受较高的热负荷,而背部通常是绝热保温结构。例如,对于吸热工质为熔盐的情况,局部热流密度能达到1000kW/m2以上。因此,单侧受热的吸热管内外侧存在较大温差。在热流密度高的区域,吸热管的内外侧温差会超过200℃,由此导致吸热器受热面管屏的严重变形。在吸热器结构的约束下,吸热器吸热管需要承受很高的应力。再加上太阳能间歇性、多变性(云量等因素的影响等)等固有特点,容易造成吸热器管屏的破裂及失效,从而影响到整个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安全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用以减轻吸热器受热面因管子向光侧和背光侧受热条件差别过大而引起的严重变形和承受应力过高的问题,进而增加吸热器的安全裕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管子背面聚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包括下集箱、下连接管排、上连接管排、上集箱、和吸热管屏。所述吸热管屏下端与下集箱通过下连接管排连接。所述吸热管屏中相邻管子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吸热管屏的每根管子的背光面设有各自的对来光具有反射功能的内凹曲面。作为优选,所述吸热管屏的管子以一定间隔平行并排布置。作为优选,所述内凹曲面沿着管子轴线方向延伸充满吸热管屏部分整个长度。作为优选,所述内凹曲面的顶点至相邻管子内切面(相邻管子背光侧顶点的连线直线在沿管子中心线方向构成的平面)的距离不超过管子外半径。作为优选,所述内凹曲面的最凹点至相邻管子内切面的距离不超过管子外半径。与现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结构相比,本专利技术由于在吸热管屏各个管子背光侧设置了相应的对来光具有反射功能的内凹曲面,使得原本通过管间部分从管子左(右)侧端部传导的能量通过合理的引导投射到管子的背光侧,增加了管子沿周向的实际受热面积,减小了管子的受热集中度,从而减小了管子向光侧和背光侧受热的差别,缓解了因管子向光侧和背光侧受热不均匀引起的严重变形和承受应力过高的问题。同时,由于一部分能量从管子背光侧传递,而背光侧受热面对管子正面点附近区域的影响较管子左(右)侧端部弱不少,因此本专利技术还能够降低管子正面点区域的管壁温度,从而增加了受热面运行的安全裕度。同时,通过合理设计内凹曲面的形状,可以将来光通过曲面的反射以一定集中度投射到管子的背光侧表面,除了上述能够缓解因管子向光侧和背光侧的受热不均匀所引起的问题外,还能够减少热损失以及避免来光反射的逃逸。对于工质为水/水蒸气的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其受热面通常分为蒸发段和过热段两个部分。蒸发段受热面通常采用带有鳍片的膜式管壁。当本专利技术专利应用到蒸发段受热面时,实际上是用管子背光侧的内凹曲面替了管间的鳍片。这一改变的效果是由原来通过鳍片吸收的热量通过管子左(右)侧端部传递给管子变为经过反射块将这部分热量通过管子背光侧受热面传递给管子。这一改变减小了管子的受热集中度,缓解了因管子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变形和应力问题。而采用管子背光侧的内凹曲面来代替管间的鳍片也避免了因鳍片所产生的温差问题和应力问题。当本专利技术专利应用到过热段受热面时,将原有的密排管(管间无间隙)结构变为具有一定管间间隔的管排结构。这一改变将一部分能量通过管子背光侧受热面传递给管子,缓解了因管子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变形和应力问题,同时还降低了管子正面点区域的管壁温度,从而增加了受热面运行的安全裕度。在管屏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将管屏改为具有一定管间间隔的管排结构不可避免地减少管子根数,单根管子的工质流量有所增加,从而增加了工质对管子的冷却能力。这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管子壁温。无论蒸发段受热面还是过热段受热面,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应用均能够进一步减少受热面表面的散热损失。对于工质为熔盐的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其受热面结构通常采用密排管型式,与水/水蒸气工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过热段受热面类似。因此,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应用效果与上述水/水蒸气工质太阳能吸热器的过热段受热面的效果类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吸热器受热面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吸热管屏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图中:O-管子中心;R-管子外半径;D1-内凹曲面的顶点至相邻管子内切面的距离;D2-内凹曲面的最凹点至相邻管子内切面的距离。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专利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专利限制的依据。本专利技术专利的实施例:一种塔式太阳能吸热器蒸发模块,包括下集箱、下连接管排、上连接管排、上集箱、和吸热管屏(如图1所示)。所述吸热管屏下端与下集箱通过下连接管排连接。所述吸热管屏上端与上集箱通过上连接管排连接。所述吸热管屏中相邻管子中心线的距离为3.2R(R为管子外半径)。所述吸热管屏的每根管子的背光面设有各自的对来光具有反射功能的如图2所示的内凹曲面。所述吸热管屏结构的横截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所述吸热管屏的管子以一定间隔平行并排布置。所述内凹曲面表面沿着管子轴线方向延伸充满吸热管屏部分整个长度。所述内凹曲面的顶点至相邻管子内切面(相邻管子背光侧顶点的直线连线在沿管子中心线方向构成的平面)的距离为R。所述内凹曲面的最凹点至相邻管子内切面的距离为0.25R。所述内凹曲面内部设为保温层。该实施例应用于工质为水/蒸汽的塔式太阳能吸热器的蒸发段受热面。与传统的带鳍片的膜式壁相比,该实施例所述的管屏结构减小了管子的受热集中度,缓解了因管子向光侧和背光侧受热不均匀引起的引起的严重变形和承受应力过高的问题。同时,实施例还降低了管子正面点区域的管壁温度,从而增加了受热面运行的安全裕度。在管屏宽度一定的情况下,将管屏改为具有一定管间间隔的管排结构不可避免地减少管子根数,单根管子的工质流量有所增加,从而增加了工质对管子的冷却能力。这也有利于进一步降低管子壁温。合理的内凹表面可以将来光通过反射以合理的集中度投射到管子的背光侧表面,除了能够缓解因管子向光侧和背光侧的受热不均匀所引起的问题外,还能够减少热损失以及彻底避免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管子背面聚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子背面聚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包括下集箱、下连接管排、上连接管排、上集箱、和吸热管屏,所述吸热管屏下端与下集箱通过下连接管排连接,所述吸热管屏上端与上集箱通过上连接管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屏中相邻管子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吸热管屏的每根管子的背光面设有各自的对来光具有反射功能的内凹曲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子背面聚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包括下集箱、下连接管排、上连接管排、上集箱、和吸热管屏,所述吸热管屏下端与下集箱通过下连接管排连接,所述吸热管屏上端与上集箱通过上连接管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屏中相邻管子之间留有一定间隙,所述吸热管屏的每根管子的背光面设有各自的对来光具有反射功能的内凹曲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子背面聚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热管屏的管子以一定间隔平行并排布置。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子背面聚光塔式太阳能吸热器受热面模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凯乌晓江刘建斌郑海英张建文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