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39028 阅读:2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11: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包括预制混凝土外墙、钢梁以及连接基座;其中,所述连接基座1连接预制混凝土外墙和钢梁,其包括T型板和加强肋;所述T型板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与钢梁相连;所述竖直部分的下端一侧设有预埋承重钢板,所述预埋承重钢板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外墙内;所述竖直部分的上端通过定位螺栓和限位螺栓与预制混凝土外墙连接;所述加强肋焊接于T型板上。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在现场完成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结构的全螺栓拼接,通过连接节点平移式的连接机制,不仅可以提高钢结构建筑整体工业化程度,同时推进了我国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技术的发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建筑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属于建筑工程

技术介绍
传统建筑中,绝大部分的工作需在施工现场完成,施工周期长、环境污染严重、堆料场地大、施工人员短缺等问题成为抑制建筑产业进步的壁垒。因此,我国在大力推进传统建筑向工业化建筑转型。建筑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系统是建筑工业化的标志之一,相较于现浇混凝土外墙系统,预制混凝土外墙的优点在于:加工精细,减少现场湿作业,可与建筑装饰材料组合加工(石材反打等)。由于我国装配式外墙系统发展时间较短,在现阶段,装配式预制混凝土外墙系统主要运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之中;而对于上述预制混凝土外墙系统与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的湿式连接节点无法运用到预制钢结构建筑领域中。因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创新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不仅可以提高钢结构建筑整体工业化程度,同时推进了我国钢结构建筑预制装配技术的发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包括预制混凝土外墙、钢梁以及连接基座;其中,所述连接基座1连接预制混凝土外墙和钢梁,其包括T型板和加强肋;所述T型板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与钢梁相连;所述竖直部分的下端一侧设有预埋承重钢板,所述预埋承重钢板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外墙内;所述竖直部分的上端通过定位螺栓和限位螺栓与预制混凝土外墙连接;所述加强肋焊接于T型板上。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型板的水平部分通过承重锚栓直接与钢梁相连。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进一步设置为:所述T型板的水平部分上螺接有承重锚栓,所述承重锚栓穿过一连接槽钢,并抵靠在钢梁的上翼缘,所述连接槽钢与钢梁的上翼缘焊接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外墙内设有预埋插筋、预埋固定箍筋以及预埋板;所述预埋固定箍筋一端连接预埋插筋,另一端连接预埋板;所述预埋板上设有限位套管,该限位套管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外墙内;所述限位螺栓螺接于限位套管内。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插筋穿过所述限位套管的底部。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竖直部分的上部开设有一长宽槽;所述竖直部分的一侧设有一连接垫板,所述连接垫板上开设上水平开设有长圆孔,所述限位螺栓能穿过长圆孔,并能沿长圆孔水平移动。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埋承重钢板与预制混凝土外墙内的竖直钢筋焊接。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预制混凝土外墙采用单层墙板或双层墙板夹保温棉;所述钢梁为工字钢梁,方管梁或箱形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在工厂预制钢梁及连接基座,在现场完成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结构的全螺栓拼接,通过连接节点连接,可以完全释放预制混凝土外墙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避免所述墙体参与结构整体计算;然后对墙面拼缝处进行防水、防火等处理即可。现场大量减少焊接及湿作业,大大提高钢结构建筑的施工效率及质量,且安全环保。2.填补了预制混凝土外墙板与钢梁连接节点这一领域的空白,促进了钢结构预制装配的发展。3.通过一个连接基座连接在一起,一方面提高了节点的整体性,另一方面提高了施工效率。4.通过开设长圆孔,一方面可以调节安装施工过程中的安装误差,另一方面可以保证连接基座在结构变形过程中有一定的水平位移,形成了平移式节点的功能机理,避免墙体参与结构的整体计算。5.通过承重螺栓穿过连接槽钢,形成了可转动的支座,有一定水平及竖向的位移能力,避免墙体参与结构的整体计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实施例一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的钢梁和连接基座的安装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的水平剖面图。图4是图1中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的右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实施例二的剖面图。图6是图5中的钢梁和连接基座的安装立体图。图7是图5中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的水平剖面图。图8是图5中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一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4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实施例一,其由预制混凝土外墙100、钢梁200以及连接基座1组成。其中,所述预制混凝土外墙100采用单层墙板或双层墙板夹保温棉。所述钢梁200为工字钢梁,方管梁或箱形梁。所述连接基座1连接预制混凝土外墙100和钢梁200,其包括T型板11和加强肋12。所述T型板11包括水平部分111和竖直部分112。所述水平部分111通过承重锚栓21与钢梁200的上翼缘相连,且承重锚栓21有一定的转动能力。所述竖直部分112的下端一侧设有预埋承重钢板22,所述预埋承重钢板22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外墙100内,并和预制混凝土外墙100内的竖直钢筋221焊接。所述竖直部分112的上端通过定位螺栓34和限位螺栓33与预制混凝土外墙100连接。所述加强肋21焊接于T型板11上,增强T型板11刚度。进一步的,所述预制混凝土外墙100内设有预埋插筋35、预埋固定箍筋36以及预埋板31。所述预埋固定箍筋36一端连接预埋插筋35,另一端连接预埋板31。所述预埋板31上设有限位套管32,该限位套管32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外墙100内;所述限位螺栓33螺接于限位套管32内。所述预埋插筋35穿过所述限位套管32的底部,提高限位套管32的抗拔能力。所述竖直部分112的上部开设有一长宽槽113,方便连接基座1的安装。所述竖直部分112的一侧设有一连接垫板5,所述连接垫板5位于长宽槽113一侧,其上开设上水平开设有长圆孔51,所述限位螺栓33能穿过长圆孔51,并能沿长圆孔51水平移动,从而能释放结构层间变形位移。实施例二请参阅说明书附图5至附图8所示,其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实施例二,其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其水平部分111上螺接有承重锚栓21,所述承重锚栓21穿过一连接槽钢22,并抵靠在钢梁200的上翼缘,所述连接槽钢22与钢梁200的上翼缘焊接连接,从而形成了可转动的支座,有一定水平及竖向的位移能力,避免墙体参与结构的整体计算。实施例二和实施例一的相同之处不再赘述。本专利技术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安装完成,再利用密封胶处理墙体间的防水、防火等建筑构造。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外墙、钢梁以及连接基座;其中,所述连接基座1连接预制混凝土外墙和钢梁,其包括T型板和加强肋;所述T型板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与钢梁相连;所述竖直部分的下端一侧设有预埋承重钢板,所述预埋承重钢板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外墙内;所述竖直部分的上端通过定位螺栓和限位螺栓与预制混凝土外墙连接;所述加强肋焊接于T型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预制混凝土外墙、钢梁以及连接基座;其中,所述连接基座1连接预制混凝土外墙和钢梁,其包括T型板和加强肋;所述T型板包括水平部分和竖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与钢梁相连;所述竖直部分的下端一侧设有预埋承重钢板,所述预埋承重钢板预埋于预制混凝土外墙内;所述竖直部分的上端通过定位螺栓和限位螺栓与预制混凝土外墙连接;所述加强肋焊接于T型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板的水平部分通过承重锚栓直接与钢梁相连。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T型板的水平部分上螺接有承重锚栓,所述承重锚栓穿过一连接槽钢,并抵靠在钢梁的上翼缘,所述连接槽钢与钢梁的上翼缘焊接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承重预制混凝土外墙与钢梁的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混凝土外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国军常康辉费雅俊王抒弦陈雪英孙杰孙春峰王碧辉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绿筑建筑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