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路润滑系统以及压缩机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335857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4 0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油路润滑系统和压缩机,该油路润滑系统,通过液压泵将润滑油经由油管输送至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其中,第一进油孔的润滑油进入至气缸中用于对压缩腔中的活塞进行润滑,并通过第二出油孔回油,第二进油孔的润滑油进入至曲轴中并通过第二出油孔对油路通道进行润滑,通过第三出油孔对连杆与曲轴之间的间隙进行润滑。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油路润滑系统实现定点供油,保证摩擦副的油润滑需求,并且油路润滑系统布置简单,避免复杂的加工工艺,因此,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油路润滑系统可靠性高,可以让压缩机实现大范围的转速运行,冷量变化范围大幅提升,降低故障概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带传动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油路润滑系统以及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有油路润滑的压缩机中,油路润滑的可靠性对于压缩机的正常运行有着重要的影响。油路润滑系统一旦失效,压缩机摩擦副出现局部润滑,或者无油润滑的情况,导致剧烈磨损,压缩机无法工作。目前,请参阅图1,有油润滑压缩机的油路系统包括油泵2、曲轴5、气缸座7、连杆,油泵2、曲轴5、气缸座7、电机转子3、电机定子4等组成压缩机的机芯,机芯设置在外壳1内部,外壳1的底部形成盛放润滑油的油池11。工作时,在油泵2泵送作用下,润滑油从下往上,经过曲轴5及与气缸座7形成的通道输送,到达曲轴5上部,曲轴5上部与连杆6连接,经过连杆6的导油孔进入气缸的压缩腔,润滑活塞8。经润滑后一部分从气缸的压缩腔出口回流到油池11,另一部分从曲轴5上部直接甩落回油池,保证油路的循环。当前有油润滑的压缩机普遍采用离心泵或者螺旋油泵为压缩机供油,如图2所示,但是不管是离心泵还是螺旋泵,对于压缩机的转速有苛刻的要求,一旦转速无法满足,油路润滑系统就会失效;另外,为了能够顺利将润滑油泵送到曲轴5的顶部,曲轴5的周面上上加工有连通的油孔和油槽503,其中进油孔501与油泵2的出油口22连通,油泵2的进油孔21油池连通,曲轴的出油孔502与连杆6的导油孔连通,如图3所示,曲轴5加工难度较大,需加工很多斜孔及螺旋的油槽503,生产工艺复杂。一旦曲轴出现磨损,其他摩擦副的供油就会失效,导致整个油路润滑系统的失效。而且油路润滑系统经过的路径全为压缩机主要摩擦副,出现故障的概率较高。因此,如何降低润滑系统的故障概率,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路润滑系统以及压缩机,以降低故障概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路润滑系统,包括:气缸座,所述气缸座上设置有气缸、轴孔、第一进油孔和第一出油孔,所述气缸围成压缩腔,所述第一进油孔和所述第一出油孔均与所述压缩腔连通;安装在所述轴孔的曲轴,所述曲轴与所述轴孔之间的间隙形成油路通道,所述曲轴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孔、第二出油孔和第三出油孔,所述第二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和所述油路通道,所述曲轴上设置有连杆,所述第三出油孔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与所述曲轴与所述连杆之间的间隙;以及设置在所述曲轴上的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通过油管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孔和所述第二进油孔连通。优选地,在上述油路润滑系统中,所述气缸上设置有冷却槽。优选地,在上述油路润滑系统中,所述曲轴上设置有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所述第一油路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与第二出油孔,所述第二油路连通所述第一油路与所述第三出油孔。优选地,在上述油路润滑系统中,所述第一油路倾斜设置。优选地,在上述油路润滑系统中,所述第二油路横向设置。优选地,在上述油路润滑系统中,所述油管包括第一油管和第二油管,所述第一油管连通所述液压泵的出油口和所述第二进油孔,所述第二油管连通所述第一油管和所述第一进油孔。一种压缩机,包括外壳、电机定子和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所述的油路润滑系统,所述电机定子固定在所述气缸座上,所述外壳的底部形成收集润滑油的油池。优选地,在上述压缩机中,还包括托板,所述托板一端固定在所述电机定子上,另一端固定在液压泵上。优选地,在上述压缩机中,所述托板为L型结构。从上述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路润滑系统,通过液压泵将润滑油经由油管输送至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其中,第一进油孔的润滑油进入至气缸中用于对压缩腔中的活塞进行润滑,并通过第二出油孔回油,第二进油孔的润滑油进入至曲轴中并通过第二出油孔对油路通道进行润滑,通过第三出油孔对连杆与曲轴之间的间隙进行润滑。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油路润滑系统通过油管实现定点供油,保证摩擦副的油润滑需求,并且油路润滑系统布置简单,避免复杂的加工工艺,因此,本专利技术中的油路润滑系统可靠性高,可以让压缩机实现大范围的转速运行,冷量变化范围大幅提升,降低故障概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油路润滑系统的剖视图;图2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油泵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所提供的曲轴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路润滑系统的剖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气缸座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气缸座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曲轴的俯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曲轴的仰视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另一种曲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机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压缩机机芯与外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外壳、11为油池、2为油泵、3为电机定子、4为电机转子、5为曲轴、501为进油孔、502为出油孔、503为油槽、51为第二进油孔、52为第二出油孔、53为第三出油孔、6为连杆、7为气缸座、71为气缸、72为轴孔、73为第一进油孔、74为第一出油孔、75为冷却槽、8为活塞、9为液压泵、91为托板、A为压缩腔、B为油管。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核心在于提供一种油路润滑系统,以增加应用范围,降低加工成本。以下,参照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说明。此外,下面所示的实施例不对权利要求所记载的
技术实现思路
起任何限定作用。另外,下面实施例所表示的构成的全部内容不限于作为权利要求所记载的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所必需的。请参阅图4-图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油路润滑系统的剖视图。该油路润滑系统包括气缸座7、曲轴5、连杆6以及液压泵9,其中:气缸座7上设置有气缸71、轴孔72、第一进油孔73和第一出油孔74,气缸71围成压缩腔A,第一进油孔73和第一出油孔74均与压缩腔A连通;曲轴5安装在轴孔72中,曲轴5与轴孔72之间的间隙形成油路通道,曲轴5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孔51、第二出油孔52和第三出油孔53,第二出油孔52连通第二进油孔51和油路通道,连杆6设置在曲轴5上,第三出油孔53连通第二进油孔51与曲轴5与连杆6之间的间隙;液压泵9设置在曲轴5上,液压泵9的出油口通过油管B分别与第一进油孔和第二进油孔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油路润滑系统,通过液压泵9将润滑油经由油管B输送至第一进油孔73和第二进油孔51,其中,第一进油孔73的润滑油进入至气缸71中用于对压缩腔A中的活塞8进行润滑,并通过第二出油孔52回油,第二进油孔51的润滑油进入至曲轴5中并通过第二出油孔52对油路通道进行润滑,通过第三出油孔53对连杆6与曲轴5之间的间隙进行润滑。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油路润滑系统通过油管B直接将需要润滑的摩擦副进行润滑,即实现定点供油,保证摩擦副的油润滑需求。另外,由于采用定点供油的特点,所以曲轴5的周面无需加工螺旋的油槽,因此,降低了曲轴5的加工难度。综合以上两点,本专利技术中的油路润滑系统可靠性高,可以让压缩机实现大范围的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油路润滑系统以及压缩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座(7),所述气缸座(7)上设置有气缸(71)、轴孔(72)、第一进油孔(73)和第一出油孔(74),所述气缸(71)围成压缩腔(A),所述第一进油孔(73)和所述第一出油孔(74)均与所述压缩腔(A)连通;安装在所述轴孔(72)的曲轴(5),所述曲轴(5)与所述轴孔(72)之间的间隙形成油路通道,所述曲轴(5)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孔(51)、第二出油孔(52)和第三出油孔(53),所述第二出油孔(52)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51)和所述油路通道,所述曲轴(5)上设置有连杆(6),所述第三出油孔(53)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51)与所述曲轴(5)与所述连杆(6)之间的间隙;以及设置在所述曲轴(5)上的液压泵(9),所述液压泵(9)的出油口通过油管(B)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孔(73)和所述第二进油孔(5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缸座(7),所述气缸座(7)上设置有气缸(71)、轴孔(72)、第一进油孔(73)和第一出油孔(74),所述气缸(71)围成压缩腔(A),所述第一进油孔(73)和所述第一出油孔(74)均与所述压缩腔(A)连通;安装在所述轴孔(72)的曲轴(5),所述曲轴(5)与所述轴孔(72)之间的间隙形成油路通道,所述曲轴(5)上设置有第二进油孔(51)、第二出油孔(52)和第三出油孔(53),所述第二出油孔(52)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51)和所述油路通道,所述曲轴(5)上设置有连杆(6),所述第三出油孔(53)连通所述第二进油孔(51)与所述曲轴(5)与所述连杆(6)之间的间隙;以及设置在所述曲轴(5)上的液压泵(9),所述液压泵(9)的出油口通过油管(B)分别与所述第一进油孔(73)和所述第二进油孔(51)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71)上设置有冷却槽(75)。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路润滑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书宁赵文钊崔中卢研浩王良泽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