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及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9620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19: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及结构,所述型材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上壁及下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壁、第二侧壁、下壁围成四边形空腔,其中,所述下壁、第一侧壁均匀间隔排列有多个通风孔,所述下壁内侧、第一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滤板和第二粗滤板,所述空腔内设置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滤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在型材的下壁及靠近室内侧的第一侧壁设置间隔排列的多个通风孔,并在通风孔处设置有粗滤板,在型材空腔内设置滤芯,使得室内和室外的空气通过通风孔进行循环交换,同时能将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提升了室内空气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建材
,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及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房屋的通风是健康居家中不可却少的重要因素,通风利于室内空气的流动,更换室外的空气。现有的建筑通风一般依靠是门、窗的开启来实现,但是门窗的开启受到天气等自然因素的限制,同时考虑到防盗因素,人不在室内时一般不能开启门窗进行通风,当门窗关闭时,由于安装门窗的型材一般为密闭性结构,使得室内不能再进行空气的流动,同时通过门窗通风的方式当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时,反而影响室内的空气环境,降低了室内的空气质量。即现有的门窗安装型材为密闭性结构,在门窗关闭时不能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形成空气流动,不能进行室内气体的更换,同时在门窗开启时,当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时,反而影响室内的空气环境,降低了室内的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及结构,旨在解决现有的门窗安装型材为密闭性结构,在门窗关闭时不能在室内与室外之间形成空气流动,不能进行室内气体的更换,同时在门窗开启时,当空气中含有较多的杂质时,反而影响室内的空气环境,降低了室内的空气质量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上壁及下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壁、第二侧壁、下壁围成四边形空腔,其中,所述下壁、第一侧壁均匀间隔排列有多个通风孔,所述下壁内侧、第一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滤板和第二粗滤板,所述空腔内设置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滤芯。进一步的,所述型材截面为矩形,所述型材的下壁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通风孔、所述型材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通风孔。进一步的,所述型材截面为梯形,所述型材的第二侧壁与所述上壁和下壁之间成夹角,所述型材的上壁宽度大于所述下壁宽度;所述型材的下壁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通风孔、所述型材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通风孔。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通风孔为圆孔,所述第二通风孔为长条形孔。进一步的,所述滤芯为双过滤层的圆筒形。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结构,其中,所述结构包含上述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设置所述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顶部的第二型材、设置在所述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底部第三型材、所述第二型材的上端安装于固定物体,所述第三型材的下端安装有玻璃门或玻璃窗,所述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的第一侧壁安装于室内侧,第二侧壁和部分下壁安装于室外侧。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与所述第二型材、第三型材之间采用螺钉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型材、第三型材为标准型号的型材。进一步的,所述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第二型材、第三型材的材料为合金钢材料。本技术实施例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通过在型材的下壁及靠近室内侧的第一侧壁设置间隔排列的多个通风孔,并在通风孔处设置有粗滤板,在型材空腔内设置滤芯,使得室内和室外的空气通过通风孔进行循环交换,同时能将空气中的杂质进行过滤,提升了室内空气的质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下壁第一通风孔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第一侧壁第二通风孔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结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还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参考图1至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包括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一侧壁11相对的第二侧壁12、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11和第二侧壁12连接的上壁13及下壁14,所述第一侧壁11、上壁13、第二侧壁12、下壁14围成四边形空腔15,其中,所述下壁14、第一侧壁11均匀间隔排列有多个通风孔16,所述下壁内侧、第一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滤板17和第二粗滤板18,所述空腔15内设置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滤芯19。作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型材截面为矩形,所述型材的下壁14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通风孔16-1、所述型材的第一侧壁11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通风16-2孔;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室外的空气在压力的作用下通过型材下壁的第一通风孔流入型材的空腔,经过第一粗滤板将室外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再经过空腔内的滤芯进行小颗粒杂质的二次过滤,得到干净的空气,再经过第一侧壁的第二通风孔流入室内,同样室内的空气在压力作用下通过第一侧壁的第二通风孔流入空腔,经过第二粗滤板将室内空气中的大颗粒杂质进行初步过滤,再经过空腔内的滤芯进行室内空气小颗粒杂质的二次过滤,得到干净的空气,再经过下壁的第一通风孔流入室外,如此反复的微小循环,不断的将室内与室外的气体进行流动、更换,不断的向室内提供新鲜干净的空气,提高了室内空气的质量,利于人们家居生活的健康,同时不需要使用通风机或者空调之类的电力换气设备就到达了换气的目的,节能环保。如图2所示,作为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型材截面为梯形,所述型材的第二侧壁12与所述上壁13和下壁14之间成夹角,所述型材的上壁13宽度大于所述下壁14宽度;所述型材的下壁14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通风孔16-1、所述型材第一侧壁11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通风孔16-2,梯形截面便于型材的维护及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可以理解,在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型材截面可以为其他多边形如等腰梯形等。如图3和图4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孔16-1为圆孔,所述第二通风孔16-2为长条形孔。在本新型实用实施例中,图1和图2所示,所述滤芯为双过滤层的圆筒形,使得进入型材空腔内的空气再进行两次小颗粒杂质的过滤,提高了过滤的效果。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建筑结构,如图5所示,其中,所述建筑结构包含上述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1、设置所述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1材顶部的第二型材2、设置在所述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1底部第三型材3、所述第二型材2的上端安装于固定物体,所述第三型材3的下端安装有玻璃门或玻璃窗4,所述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的第一侧壁11安装于室内侧,第二侧壁12和部分下壁14安装于室外侧,其中部分下壁为具有第一通风孔的部分,这样由于第二侧壁是没有开孔的密封结构,具有防雨的功能,同时空气能从下壁14的第一通风孔处流入或者流出;图6为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建筑结构的立体图,图6中的所示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1的截面积为梯形。在本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及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上壁及下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壁、第二侧壁、下壁围成四边形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壁、第一侧壁均匀间隔排列有多个通风孔,所述下壁内侧、第一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滤板和第二粗滤板,所述空腔内设置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滤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包括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的第二侧壁、以及与所述第一侧壁和第二侧壁连接的上壁及下壁,所述第一侧壁、上壁、第二侧壁、下壁围成四边形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壁、第一侧壁均匀间隔排列有多个通风孔,所述下壁内侧、第一侧壁内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粗滤板和第二粗滤板,所述空腔内设置用于过滤空气中杂质的滤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截面为矩形,所述型材的下壁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通风孔、所述型材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通风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型材截面为梯形,所述型材的第二侧壁与所述上壁和下壁之间成夹角,所述型材的上壁宽度大于所述下壁宽度;所述型材的下壁设置有多个均匀间隔排列的第一通风孔、所述型材的第一侧壁设置有多个均匀排列的第二通风孔。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建筑用空气微循环型材,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毕政张志平曾革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中东铝质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