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OBU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6924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13: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OBU,主要涉及智能交通技术领域,包括OBU本体与后壳,所述后壳靠近OBU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所述OBU本体包括电子元器件腔和散热腔,所述电子元器件腔内设有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电子元器件腔内,所述散热腔与电子元器件腔之间设有制冷片,所述散热腔内设有电机和第一散热叶片,所述散热腔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和维护窗,所述散热腔上设有与维护窗相适应的窗盖,所述散热孔上设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与散热腔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有效减少OBU内部的热量,确保OBU正常使用及自身的信息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智能交通
,具体是一种新型OBU
技术介绍
ETC不停车收费系统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ETC系统由后台系统、车道控制器、OBU和RSU等组成,而在整个系统中OBU采用DSRC技术,建立与RSU之间微波通讯链路,在车辆行进途中,在不停车的情况下,实现车辆身份识别,电子扣费,实现不停车、免取卡,建立无人值守车辆通道。因此OBU设备自身的安全性能显得尤为重要。由于OBU的特殊性,需要安装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OBU直接接受阳光照射以及自身电子元器件产生的热量使OBU内部的温度快速提升,同时灰尘的进入使OBU的散热效果降低,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正常工作,危害到OBU的使用和信息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OBU,能够有效减少OBU内部的热量,确保OBU正常使用及自身的信息安全。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新型OBU,包括OBU本体与后壳,所述OBU本体与后壳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壳靠近OBU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所述OBU本体包括电子元器件腔和散热腔,所述电子元器件腔内设有主电路板,所述主电路板包括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主电路板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电子元器件腔内,所述散热腔与电子元器件腔之间设有制冷片,所述制冷片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腔内设有电机和第一散热叶片,所述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叶片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散热腔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和维护窗,所述散热腔上设有与维护窗相适应的窗盖,所述窗盖与散热腔铰接,所述散热孔上设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与散热腔可拆卸连接。所述电子元器件腔靠近制冷片处设有第二散热叶片,所述第二散热叶片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所述固定支架为铜支架。所述后壳与OBU本体间设有密封胶条。所述后壳远离OBU本体的一侧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OBU本体分为电子元器件腔和散热腔,有效的将不同的工作部件分开且不影响OBU的正常工作;同时制冷片能够使电子元器件腔内温度降低,配合第一散热叶片将主电路板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本技术,降低OBU本体内部的温度,散热孔上设有防尘网既能够确保散热又有效防止灰尘的进入,维护窗的设计能够使散热腔定时得到维护,并且及时清理防尘网,确保除尘散热效果。2、所述电子元器件腔靠近制冷片处设有第二散热叶片,所述第二散热叶片与电机传动连接,能够使电子元器件腔内的空气保持流通状态,将电子元器件腔内的热量有效的传递给制冷片,使电子元器件腔内的散热效果更佳。3、所述制冷片为半导体制冷片,不需制冷剂、无噪音、振动小、制冷效果快。4、所述固定支架为铜支架,能够快速高效的对主电路板产生的热量进行传导。5、所述后壳与OBU本体间设有密封胶条,保证后壳与OBU本体的密封性,既能够防尘又能够保证散热效果。6、所述后壳远离OBU本体的一侧设有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有效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降低能耗,减少热量的产生。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所示标号:1、后壳;2、隔热层;3、电子元器件腔;4、散热腔;5、主电路板;6、固定支架;7、制冷片;8、第一散热叶片;9、散热孔;10、维护窗;11、窗盖;12、防尘网;13、第二散热叶片;14、太阳能电池板;15、强力粘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一种新型OBU,包括OBU本体与后壳1,OBU本体与后壳1均为矩形,所述OBU本体与后壳1可拆卸连接,后壳1能够通过卡扣扣合在OBU本体上,OBU本体与后壳1之间能够拆卸和扣合便于后期的维护与修检。所述后壳1靠近OBU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2,OBU通过强力粘胶15粘贴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后壳1长时间受到太阳光照,隔热层2能够有效阻隔日晒产生的热量进入OBU本体内,降低OBU内的温度。所述OBU本体包括电子元器件腔3和散热腔4,电子元器件腔3和散热腔4分别位于OBU本体的右侧和左侧,便于使用者使用且不遮挡视线。所述电子元器件腔3内设有主电路板5,所述主电路板5包括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主电路板5通过固定支架6固定在电子元器件腔3内,固定支架6将主电路板5架空在电子元器件腔3内,使主电路板5与电子元器件腔3的直接接触面积变小,便于散热。所述散热腔4与电子元器件腔3之间设有制冷片7,所述制冷片7与电源模块电连接,制冷片7接通电源后,靠近电子元器件腔3的一侧吸热且靠近散热腔4的一侧散热,能够有效的将电子元器件腔3内的热量传导到散热腔4内,使主电路板5能够正常使用,避免因高温影响造成本技术的信息丢失。所述散热腔4内设有电机和第一散热叶片8,所述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叶片8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散热腔4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9和维护窗10,第一散热叶片8的支撑架设置在制冷片7上,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散热叶片8的转轴通过链条传动连接,当本技术开始工作,电机启动带动第一散热叶片8转动,将制冷片7传导的热量通过散热孔9及时排出,所述散热腔4上设有与维护窗10相适应的窗盖11,所述窗盖11与散热腔4铰接,当OBU正常工作使用时,窗盖11与散热腔4之间密闭配合,确保散热腔4内防尘以及散热效果。所述散热孔9上设有防尘网12,有效的防止散热腔4在散热过程中吸附灰尘,所述防尘网12与散热腔4可拆卸连接,便于定期将防尘网12拆除清理,确保散热孔9的正常散热。本技术中OBU本体分为电子元器件腔3和散热腔4,有效的将不同的工作部件分开且不影响OBU的正常工作;同时制冷片7能够使电子元器件腔3内温度降低,配合第一散热叶片8将主电路板5产生的热量及时的排出本技术,降低OBU本体内部的温度,散热孔9上设有防尘网12,既能够确保散热又有效防止灰尘的进入,维护窗10的设计能够使散热腔4定时得到维护,并且及时清理防尘网12,确保除尘散热效果。本技术在使用时,后壳1与OBU本体扣合,并且通过固定在后壳1上的强力粘胶15将本技术固定在汽车前挡风玻璃上,窗盖11与散热腔4之间处于扣合状态。OBU通电工作,制冷片7和第一散热叶片8同步进行散热工作。为了使电子元器件腔3内的散热效果更佳,所述电子元器件腔3靠近制冷片7处设有第二散热叶片13,所述第二散热叶片13与电机传动连接,使电子元器件腔3内的空气处于流通状态,能够将电子元器件腔3内的热量有效的传递给制冷片7。为了提高制冷片7的制冷效果,所述制冷片7为半导体制冷片,不需制冷剂、无噪音、振动小、制冷效果快。为了能够快速高效的将主电路板5产生的热量传导,所述固定支架6为铜支架。为了保证本技术防尘又能够保证散热效果,所述后壳1与OBU本体间设有密封胶条,保证后壳1与OBU本体的密封性。为了进一步降低能耗,所述后壳1远离OBU本体的一侧设有太阳能电池板14,所述太阳能电池板14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有效利用太阳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OBU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OBU,包括OBU本体与后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OBU本体与后壳(1)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壳(1)靠近OBU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OBU本体包括电子元器件腔(3)和散热腔(4),所述电子元器件腔(3)内设有主电路板(5),所述主电路板(5)包括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主电路板(5)通过固定支架(6)固定在电子元器件腔(3)内,所述散热腔(4)与电子元器件腔(3)之间设有制冷片(7),所述制冷片(7)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腔(4)内设有电机和第一散热叶片(8),所述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叶片(8)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散热腔(4)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9)和维护窗(10),所述散热腔(4)上设有与维护窗(10)相适应的窗盖(11),所述窗盖(11)与散热腔(4)铰接,所述散热孔(9)上设有防尘网(12),所述防尘网(12)与散热腔(4)可拆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OBU,包括OBU本体与后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OBU本体与后壳(1)可拆卸连接,所述后壳(1)靠近OBU本体的一侧设置有隔热层(2),所述OBU本体包括电子元器件腔(3)和散热腔(4),所述电子元器件腔(3)内设有主电路板(5),所述主电路板(5)包括电源模块和控制模块,所述主电路板(5)通过固定支架(6)固定在电子元器件腔(3)内,所述散热腔(4)与电子元器件腔(3)之间设有制冷片(7),所述制冷片(7)与电源模块电连接,所述散热腔(4)内设有电机和第一散热叶片(8),所述电机与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第一散热叶片(8)与电机传动连接,所述散热腔(4)的侧壁上设有散热孔(9)和维护窗(10),所述散热腔(4)上设有与维护窗(10)相适应的窗盖(11),所述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松王敏胡春阳徐德刚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文理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