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洁专利>正文

管路流量调节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6581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1-01 13: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量夹的使用便捷性低的问题。所述调节夹包括:第一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第一自由端上连接有扣环,扣环上连接有弹片,第一主体和弹片位于所述扣环的同一侧,弹片上靠近第一自由端的区域形成有扣合凹槽,第一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一通槽;第二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二自由端上形成有与扣合凹槽匹配的扣合凸起,第二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二通槽,使用时,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相互靠近使扣合凹槽与扣合凸起扣合,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合并,形成用于贯穿输液管的通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
,尤其是涉及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
技术介绍
在医疗
内,输液是常采用的一种治疗方式,输液时,需采用流量调节夹对输液管中的流量进行调节,以使液体流量适应不同的人体体质。现有技术中采用的流量调节夹,包括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在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使用时,两个自由端通过卡合方式连接,靠近固定连接端的区域,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均设置有水平式半圆形的圆台,以及垂直设置在圆台上的半圆形凸起,在其中一个主体的自由端上,设置有对称的两个手柄,该两个手柄具有弹性,可相互压合,其中,靠近另一个主体的手柄的根部设置有扣合槽,同时,另外一个主体的自由端上也设置有扣合槽,按压主体,则两个扣合槽相互扣合,此时,靠近固定连接端的位置,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形成设定间隙,第一主体上的圆台与第二主体上的圆台合并形成圆形台,第一主体上的凸起与第二主体上的凸起合并形成圆筒,该设定间隙与圆形台对应,输液管依次穿过圆筒与该设定间隙。然后,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一、一个主体的自由端上的手柄为直板型结构,操作者压合手柄以松开两个扣合槽的扣合时,需要使用的力气较大,直板型的手柄所承受的压合力较大,由于手柄与操作者的手部只是接触,很容易从操作者的手中崩掉,造成手部受伤,或者影响输液过程。二、另一个主体的自由端只有一个扣合槽,而手柄的根部也只有一个扣合槽,使用时,两个扣合槽扣合,只能将输液管中的流量调节至一个定值流量,不适合不同人体的输液要求。三、由于第一主体和第二主体上,只有其中一侧设有圆台和凸起,其对侧形成有设定间隙,即输液管穿设其中时,输液管的上部区域穿设在凸起形成的圆筒中,输液管的下部区域穿设在设定间隙中,输液管的下部区域为扁平状,输液管在设定间隙中夹设的时间过长,则会导致输液管由于压力作用而受损;另外,圆筒的作用是稳定输液管,由于只有一侧设置圆筒,输液管与圆筒的重叠长度较短,导致输液管的稳定性较差。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流量调节夹的使用便捷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流量夹的使用便捷性低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包括:第一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上连接有扣环,所述扣环上连接有弹片,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扣环的同一侧,所述弹片上靠近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区域形成有扣合凹槽,所述第一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一通槽;第二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自由端上形成有与所述扣合凹槽匹配的扣合凸起,所述第二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二通槽,使用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互靠近使所述扣合凹槽与所述扣合凸起扣合,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合并,形成用于贯穿输液管的通道。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凹槽为多个,所述扣合凸起为一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凹槽为2个或3个。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扣合凹槽贯穿所述弹片的宽度。对应地,所述扣合凸起贯穿所述第二自由端的宽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槽的两端超出所述第一主体的宽度两侧。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槽的两端超出所述第二主体的宽度两侧。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自由端、所述弹片分别与所述扣环的同一位置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节夹为一体成型结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槽位于所述第一固定端附近。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槽位于所述第二固定端附近。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通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对应地,所述第二通槽的横截面为半圆形。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管路流量调节夹的表面经过防滑处理。使用本技术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时,保持第一主体上的第一自由端与第二主体上的第二自由端处于分离状态,此时,第一固定端与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正对,使输液管穿设过第一主体与第二主体之间的间隙,并使输液管处于第一通槽与第二通槽之间的空间中,按压第二主体,则第二主体上的扣合凸起与第一主体上的扣合凹槽扣合,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处于合并状态;需将流量调节夹从输液管上取下时,则使人体的食指嵌入扣环中,使拇指扣住弹片,拇指用力将弹片向扣环的一侧按压,使扣合凹槽与扣合凸起脱离,第一自由端与第二自由端远离,形成开口,将该流量调节夹从输液管上拿下。现有技术中,主体的自由端上的手柄为直板型结构,操作者压合手柄以松开两个扣合槽的扣合时,需要使用的力气较大,直板型的手柄所承受的压合力较大,由于手柄与操作者的手部只是接触,很容易从操作者的手中崩掉,造成手部受伤,或者影响输液过程。相比于现有技术,本技术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第一自由端上连接有扣环,扣环上连接有弹片,人体的食指嵌入扣环中、拇指扣住弹片,巧妙利用环形结构保持人体手部与流量调节夹的稳定接触,不会因为力度过大而崩落,即,不会造成意外的人身伤害,也不会影响输液管的使用,因此,本技术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使用便捷性得以提高,便于使用者安心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夹的示意图二。附图标记:1-第一主体,11-第一固定端,12-第一自由端,13-扣环,14-弹片,15-扣合凹槽,16-第一通槽;2-第二主体,21-第二固定端,22-第二自由端,23-扣合凸起24-第二通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管路流量调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管路流量调节夹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上连接有扣环,所述扣环上连接有弹片,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扣环的同一侧,所述弹片上靠近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区域形成有扣合凹槽,所述第一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一通槽;第二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自由端上形成有与所述扣合凹槽匹配的扣合凸起,所述第二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二通槽,使用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互靠近使所述扣合凹槽与所述扣合凸起扣合,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合并,形成用于贯穿输液管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路流量调节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一固定端和第一自由端,所述第一自由端上连接有扣环,所述扣环上连接有弹片,所述第一主体和所述弹片位于所述扣环的同一侧,所述弹片上靠近所述第一自由端的区域形成有扣合凹槽,所述第一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一通槽;第二主体,其两端分别为第二固定端和第二自由端,所述第一固定端与所述第二固定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正对设置,所述第二自由端上形成有与所述扣合凹槽匹配的扣合凸起,所述第二主体上形成有贯穿其宽度的第二通槽,使用时,所述第一主体与所述第二主体相互靠近使所述扣合凹槽与所述扣合凸起扣合,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合并,形成用于贯穿输液管的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路流量调节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凹槽为多个,所述扣合凸起为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路流量调节夹,其特征在于,所述扣合凹槽为2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洁
申请(专利权)人:张洁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