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2004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09: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所述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左下支架、右下支架、上支架和中部支架,支架本体用于固定安装副仪表板;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下表面上且位于支架本体的左端和右端;上支架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上;中部支架设置在支架本体上且位于支架本体的中部区域。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结构简单,质量轻,可节省空间,提升整车的轻量化水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介绍
传统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采用钢材料制成,并采用大的几字形状与车身左右底板焊接,焊接面积较大,整体质量大,呈几字形的中央通道占用较大空间,存在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节省空间、质量较轻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的车辆。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包括:支架本体,支架本体用于固定安装副仪表板;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下表面上且位于支架本体的左端和右端;上支架,上支架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上;以及中部支架,中部支架设置在支架本体上且位于支架本体的中部区域。根据本技术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通过支架本体、左下支架、右下支架、上支架和中部支架五个简单的机构件实现副仪表板的安装固定,有效节省了空间,且副仪表板安装支架采用铝合金件,质量轻,从而有利于提升整车的轻量化水平。在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左下支架包括:第一顶壁、第一底壁和第一连接立壁,第一连接立壁连接在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之间,第一顶壁与第一底壁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立壁的两侧,第一顶壁与支架本体固定。优选地,第一连接立壁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翻边,两个第一侧翻边相对设置且与第一顶壁位于同一侧。在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右下支架为“几”字形且开口朝下敞开,右下支架的顶壁与支架本体固定。优选地,中部支架为“几”字形且开口朝下敞开,中部支架的顶壁与支架本体固定。优选地,右下支架的两个第一底部翻边以及中部支架的两个第二底部翻边分别凸出支架本体的前表面和后表面。优选地,上支架为“几”字形且开口朝下敞开,上支架的两个第三底部翻边与支架本体的上表面固定。进一步地,中部支架和上支架的立壁上设置有上下延伸的加强筋。在本技术一些优选的实施例中,支架本体具有“U”形截面且开口朝后敞开。根据本技术的第二方面的车辆,设置有如第一方面任一种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车辆与上述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的俯视图。附图标记: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支架本体1,避让槽11,安装孔12,左下支架2,第一顶壁21,第一底壁22,第一连接立壁23,第一侧翻边24,右下支架3,第二顶壁31,第二连接立壁32,第一底部翻边33,上支架4,第四顶壁41,第四连接立壁42,第三底部翻边43,通孔44,中部支架5,第三顶壁51,第三连接立壁52,第二底部翻边53,加强筋6,螺栓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可以互相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下面参照图1-图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如图1-图2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包括支架本体1、左下支架2、右下支架3、上支架4和中部支架5。支架本体1用于固定安装副仪表板,如图1所示,支架本体1成侧立式布置,且具有长方形结构,同时,支架本体1具有“U”形截面且开口朝后敞开,有利地,支架本体1可以采用铝合金件,由此整个安装支架的质量轻。左下支架2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下表面上,且左下支架2位于支架本体1的左端,左下支架2用于将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固定在地板上。右下支架3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下表面上,且右下支架3位于支架本体1的右端,右下支架3用于将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固定在地板上。上支架4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上表面上,上支架4用于将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固定在横梁上。中部支架5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下表面上,且中部支架5位于支架本体1的中部区域,中部支架5也用于将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固定在地板上。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中部区域”应当作广义理解,例如,“中部区域”可以理解为是从支架本体1最中间的位置分别向左、向右延伸一段长度的区域,即靠近支架本体1最中间位置的一个区域。可以理解的是,支架本体1作为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的骨架,将左下支架2、中部支架5、上支架4和右下支架3从左向右依次串联起来,其中左下支架2、中部支架5和右下支架3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下表面上,且用于将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固定在地板上,上支架4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上表面上,用于将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固定在横梁上。这样通过支架本体1、左下支架2、右下支架3、上支架4和中部支架5五个简单的机构件对副仪表板进行安装固定,整体结构通过小件的拼接起到传统中央通道的作用,有效节省了空间,且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各支架均可采用铝合金件,由此副仪表板安装支架100的质量轻,有益于提高汽车轻量化水平。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支架本体1上设有方形避让槽11和安装孔12,避让槽11用于避让副仪表板上的凸出结构,且避让槽11可以为多个,多个避让槽11可以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1的上表面、下表面和上表面的左端部,安装孔12起定位和通过螺栓的作用,且安装孔12可以为多个,多个安装孔12分别间隔分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及具有其的车辆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下表面上且位于支架本体的左端和右端;上支架,上支架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上;以及中部支架,中部支架设置在支架本体上且位于支架本体的中部区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本体;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左下支架和右下支架分别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下表面上且位于支架本体的左端和右端;上支架,上支架设置在支架本体的上表面上;以及中部支架,中部支架设置在支架本体上且位于支架本体的中部区域。2.根据权利要求1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左下支架包括:第一顶壁、第一底壁和第一连接立壁,第一连接立壁连接在第一顶壁和第一底壁之间,第一顶壁与第一底壁分别位于第一连接立壁的两侧,第一顶壁与支架本体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立壁的两侧边缘分别设置有第一侧翻边,两个第一侧翻边相对设置且与第一顶壁位于同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的副仪表板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右下支架为“几”字形且开口朝下敞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宁唐殿菊张全超段兴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