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31966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04: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其中,在所述散热器与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在所述散热器与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散热装置受到震动冲击时,减震机构能够通过阻尼作用来缓冲和吸收震动冲击,从而降低外界震动冲击对散热装置的结构造成损坏的程度,延长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冷却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介绍
散热装置是一种热交换装置,在很多产品或设备中是不可或缺的零部件。例如,用于对车辆的发动机、电机或者其他工业设备进行散热,以使得各零部件正常运作。采用水冷冷却方式的散热装置一般包括上水室、与上水室相连通的下水室以及设置在上水室与下水室之间的散热器。通过上水室、下水室以及散热器的水循环来带走大部分的热量,从而达到散热目的。目前散热装置的安装固定方式通常采用直接将散热装置安装固定在安装平台上。然而,这样的安装固定方式,使得散热装置的减震效果差,在散热装置受到震动冲击力时,震动冲击力会导致散热装置各构件的连接稳定性变差,进而影响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散热装置的减震效果差,进而影响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的技术缺陷,而提供一种能够有效降低散热器的震动幅度和震动冲击力的散热装置。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散热装置,其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其中,在所述散热器与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在所述散热器与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的位置调节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组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第一减震垫。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的第一固定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散热器之间。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减震垫的一部分插入并穿出所述第一通孔。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减震垫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支柱插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中。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腰形孔,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腰形孔的延伸方向相垂直的第二腰形孔。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在所述第一腰形孔和第二腰形孔叠加形成的孔区中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一连接件通过所述紧固件相连接。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二支撑件相连接的第二固定件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二固定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第二减震垫。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第二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减震垫的一部分插入并穿出所述第二通孔。根据本技术的散热装置,其中,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二支柱,所述第二减震垫上设置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支柱插接到所述第二安装孔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散热装置受到震动冲击时,减震机构能够通过阻尼作用来缓冲和吸收震动冲击,从而降低外界震动冲击对散热装置的结构造成损坏的程度,延长散热装置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技术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侧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的安装状态示意图。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包括第一支撑件11、与第一支撑件11间隔设置的第二支撑件12以及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1与第二支撑件12之间的散热器13。在需要安装本技术实施例的散热装置10时,只需将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安装固定到预安装平台上即可实现对散热装置10的安装固定,操作方便。如图1所示,散热器13与第一支撑件11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14。散热器13与第二支撑件12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15。当散热器13受到震动冲击时,第一减震机构14和第二减震机构15能够缓冲和吸收散热器13的震动,从而降低散热器13的震动幅度和震动冲击力,保证散热器13的位置稳定性,避免散热器13因震动冲击过大而导致散热器13结构损坏,延长散热器13的使用寿命。如图2所示,第一减震机构14包括与第一支撑件11相连接的位置调节组件以及设置在位置调节组件与散热器13之间的第一减震垫16。位置调节组件方便操作者调整第一支撑件11、第二支撑件12以及散热器13三者之间的位置,以方便后续对三者进行组装。位置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支撑件11直接相连接的第一固定件17以及与第一固定件17活动连接的第一连接件18。第一减震垫16设置在第一连接件18与散热器13之间。如图3所示,第二减震机构15包括与第二支撑件12相连接的第二固定件20以及设置在第二固定件20与散热器13之间的第二减震垫21。散热器13受到冲击产生震动时,第一减震垫16和第二减震垫21能够缓冲和吸收散热器13的震动冲击力,并分别通过第一固定件17和第二固定件20将震动传递到第一支撑件11和第二支撑件12上,从而避免震动冲击对散热器13造成损伤,降低了散热器13的漏水率,延长散热器13的使用寿命。优选地,第一支撑件11与散热器13之间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减震机构14,第二支撑件12与散热器13之间设置至少两个第二减震机构15。第一减震垫16和第二减震垫21相对设置在散热器13的两侧。第一减震垫16和第二减震垫21围绕散热器13设置,从而对散热器13提供更多方位的减震作用,提升减震效果。本实施中,如图2、图3所示,第一减震垫16和第二减震垫21均设置为阶梯结构。第一连接件18上设置有供第一减震垫16的径向尺寸较小端部穿插的第一通孔。可选地,第一通孔朝向散热器13设置。第一减震垫16的径向尺寸较小端部与第一通孔之间为间隙配合或过渡配合。优选间隙配合,第一减震垫16的径向尺寸较小端部能够在第一通孔中进行位置调整。第一减震垫16插入到第一通孔中的那部分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一通孔的轴向长度,从而第一减震垫16能够插入并穿过第一通孔,避免第一减震垫16从第一通孔中容易地脱出,保证散热装置10在使用过程中第一减震垫16始终与第一连接件18处于连接状态并保持在减震工作状态。第二固定件20上设置有供第二减震垫21的径向尺寸较小端部穿插的第二通孔。可选地,第二通孔朝向散热器13设置。第二减震垫21的径向尺寸较小端部与第二通孔之间为过渡配合或过盈配合。优选过渡配合,第二减震垫21的径向尺寸较小端部插入到第二通孔后,在散热器13发生震动时,第二减震垫21的径向尺寸较小端部不会在第二通孔中发生位置偏移,保证第二减震垫21与第二固定件20的连接稳定性,有利于第二减震垫21将震动传递到第二固定件20上,进一步降低震动冲击力对散热器13的影响。第二减震垫21插入到第二通孔中的那部分的轴向长度大于第二通孔的轴向长度,从而第二减震垫21插入并穿过第二通孔后,避免第二减震垫21从第二通孔中容易地脱出,保证第二减震垫21始终与第二连接件处于连接状态并保持在减震工作状态。如图2、图3所示,散热器13上设置有与第一减震垫16相连接的第一支柱131以及与第二减震垫21相连接的第二支柱132。第一减震垫16设置有供第一支柱13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散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其中,在所述散热器与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在所述散热器与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件;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一支撑件间隔设置;散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与第二支撑件之间;其中,在所述散热器与第一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在所述散热器与第二支撑件之间设置有第二减震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的位置调节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位置调节组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第一减震垫。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件相连接的第一固定件以及与所述第一固定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减震垫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散热器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减震垫的一部分插入并穿出所述第一通孔。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支柱,所述第一减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煌熙张彦斌郭建良黄博陈重希周宏涛邓建军黎书萍李广汉翁涛龙爱军张俊林傅城谢军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中车时代电动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