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范亚平专利>正文

一种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318185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31 01: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其中,包括壳体、空腔体、第一蒸汽箱、第二蒸汽箱和第三蒸汽箱,及液体分配管和管束体。液体分配管由内延伸至空腔体外,壳体上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第二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输入端,第三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输出端。第二蒸汽箱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隔开的第二腔室,第三蒸汽箱内设置有第三腔室和与第三腔室隔开的第四腔室,蒸汽输入端与第一腔室相通,蒸汽输出端与第四腔室相通。管束体包括第一腔室和第一程管、第二程管,及第二腔室和第三程管。第一程管的数量大于第二程管的数量,第二程管的数量大于第三程管的数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原液的蒸发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布局科学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垃圾原液处理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汽液换热器主要由壳体、空腔体和蒸汽箱,及带有喷嘴的液体分配管和管束。其中,蒸汽箱分别分成四个空腔,并且在壳体内的管束为多条且平行等间距分布,即每程管束的数量一样。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一程由于进入蒸汽较多,蒸汽在管内质量流速较大;第二程蒸汽量由于第一程管束的冷凝作用,导致进入第二程的蒸汽量减小,进而导致蒸汽在第二程管束的质量流速较第一程管束较小;第三程、第四程的工况依次类推。由于各程管束内的蒸汽质量流速不同而导致各程管束换热效率大不一样,影响了原液的蒸发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液的蒸发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布局科学的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其中,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与壳体相通的空腔体、在空腔体上设有的第一蒸汽箱、在壳体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二蒸汽箱和第三蒸汽箱,及在空腔体内设有带有喷嘴的液体分配管和在壳体内设有的管束体。液体分配管由内延伸至空腔体外,壳体上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第二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输入端,第三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输出端。第二蒸汽箱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隔开的第二腔室,第三蒸汽箱内设置有第三腔室和与第三腔室隔开的第四腔室,蒸汽输入端与第一腔室相通,蒸汽输出端与第四腔室相通。管束体包括两端分别设有多条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相通的第一程管、在第一程管一侧平行设有多条分别与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相通的第二程管,及在第二程管一侧平行设有多条分别与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相通的第三程管。第一程管的数量大于第二程管的数量,第二程管的数量大于第三程管的数量。本技术有益效果是具有原液的蒸发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布局科学的效果。由于第一程管的数量大于第二程管的数量,第二程管的数量大于第三程管的数量。科学合理的布管数量,可以让每条换热管内的蒸汽质量流速大致相同,让每条管束的换热效率大致相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各程管束换热效率大不一样,影响了原液的蒸发效率的缺陷。另外,多程换热管束的每条换热管长度较短,管内冷凝水积蓄明显少于单程管束蒸汽换热面积较大,提高了换热效果多程管束的使用,可以使换热器长度大大减小,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科学。实现了原液的蒸发效率高,结构紧凑和布局科学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仰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左视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左视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单程换热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多程换热管束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4所示,一种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包括壳体1、在壳体1上设有与壳体1相通的空腔体2、在空腔体2上设有的第一蒸汽箱3、在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二蒸汽箱4和第三蒸汽箱5,及在空腔体2内设有带有喷嘴12的液体分配管6和在壳体1内设有的管束体7。液体分配管6由内延伸至空腔体2外。壳体1上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8。壳体1上设置有冷凝水排放口11。第二蒸汽箱4上设置有蒸汽输入端9。第三蒸汽箱5上设置有蒸汽输出端10。第二蒸汽箱4内设置有第一腔室41和与第一腔室41隔开的第二腔室42。第三蒸汽箱5内设置有第三腔室43和与第三腔室43隔开的第四腔室44。蒸汽输入端9与第一腔室41相通,蒸汽输出端10与第四腔室44相通。管束体7包括两端分别设有多条与第一腔室41和第三腔室43相通的第一程管71、在第一程管71一侧平行设有多条分别与第二腔室42和第三腔室43相通的第二程管72,及在第二程管72一侧平行设有多条分别与第二腔室42和第四腔室44相通的第三程管73。第一程管71的数量大于第二程管72的数量,第二程管72的数量大于第三程管73的数量。工作原理如下:原液从液体分配管6进入后,经喷嘴喷出,均匀喷淋覆盖到管束体7上。蒸汽从蒸汽输出端10进行第一蒸汽箱3,之后均匀分配到各管束体7的管内,与喷淋在管束体7的管外表面上形成膜状的原液进行换热。另外,从布管方式可以看出:每程管束的数量是管束41>管束42>管束43而在常见的多程布管方式是每程管束的数量一样的。在这样的工况下,第一程由于进入蒸汽较多,蒸汽在管内质量流速较大;第二程蒸汽量由于第一程管71束的冷凝作用,导致进入第二程的蒸汽量减小,进而导致蒸汽在第二程管72束的质量流速较第一程管71束较小;第三程、第四程的工况依次类推。由于各程管束内的蒸汽质量流速不同而导致各程管束换热效率大不一样,影响了原液的蒸发效果。科学合理的布管数量,可以让每条换热管内的蒸汽质量流速大致相同,让每条管束的换热效率大致相同,避免了以上情况的发生。还有考虑到单程换热管束如图5所示,单条管长度过长,冷凝水排出阻力较大,管内冷凝水积蓄过多导致管内蒸汽换热面积减小,降低了换热效果由于单条管长度过长,导致整台换热器的长度过长,在某些场合由于空间的原因限制了设备的使用。因此,如图6所示,多程换热管束的每条换热管长度较短,管内冷凝水积蓄明显少于单程管束蒸汽换热面积较大,提高了换热效果多程管束的使用,可以使换热器长度大大减小,设备结构更加紧凑,布局更加科学。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与壳体相通的空腔体、在空腔体上设有的第一蒸汽箱、在壳体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二蒸汽箱和第三蒸汽箱,及在空腔体内设有带有喷嘴的液体分配管和在壳体内设有的管束体;所述的液体分配管由内延伸至空腔体外;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所述的第二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输入端;所述的第三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输出端;所述的第二蒸汽箱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隔开的第二腔室;所述的第三蒸汽箱内设置有第三腔室和与第三腔室隔开的第四腔室;所述的蒸汽输入端与第一腔室相通;所述的蒸汽输出端与第四腔室相通;所述的管束体包括两端分别设有多条与第一腔室和第三腔室相通的第一程管、在第一程管一侧平行设有多条分别与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相通的第二程管,及在第二程管一侧平行设有多条分别与第二腔室和第四腔室相通的第三程管;所述第一程管的数量大于第二程管的数量;所述第二程管的数量大于第三程管的数量。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程管壳式汽液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在壳体上设有与壳体相通的空腔体、在空腔体上设有的第一蒸汽箱、在壳体两端分别设有的第二蒸汽箱和第三蒸汽箱,及在空腔体内设有带有喷嘴的液体分配管和在壳体内设有的管束体;所述的液体分配管由内延伸至空腔体外;所述的壳体上设置有浓缩液排出口;所述的第二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输入端;所述的第三蒸汽箱上设置有蒸汽输出端;所述的第二蒸汽箱内设置有第一腔室和与第一腔室隔开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亚平
申请(专利权)人:范亚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