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91331 阅读:2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1: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此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设有的冷却塔、制冷主机、蓄冷罐分别与末端负荷设置为循环回路为末端负荷供冷,冷却塔、制冷主机分别与蓄冷罐设置为循环回路,将冷源储藏在蓄冷罐中,再经由蓄冷罐为末端负荷供冷,制冷主机、末端负荷和蓄冷罐为并联设置的方式,使得整体实现了多模式供冷,储冷,既可选用制冷主机进行蓄冷也可采用自然冷却进行蓄冷,克服传统水蓄冷系统蓄冷冷源单一的问题,且采用自然冷源进行蓄冷,蓄冷成本低。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供冷和蓄冷空调系统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冷和蓄冷空调系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信息技术发展,特别是多元化互联网应用不断演进以及传统电信运营商向ICT转型,IDC(数据中心)规模日益增大,IT设备发热量升高,单机架功率不断增大,为维持数据机房内服务器的正常运行,需要为数据机房提供的冷量也不断增大,整个空调系统运行费用也随之极速增加。目前,我国在建筑热工设计上被划分为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温和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夏热冬暖地区,根据现有的对自然冷源运用于数据中心的研究,我国严寒地区的数据中心应用自然冷源的节能百分比普遍在50%-60%左右,而寒冷地区的节能百分比普遍在40%-60%左右,且在全国范围内适用自然冷却的区域超过2/3以上。然而在数据中心的空调系统中,基本很少涉及到利用自然冷源来冷却数据机房设备的部分,这对于数据机房建在秋冬过渡期以及春初环境温度低于10℃的我国的部分区域,自然冷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冷源浪费巨大。在现有的一些设计中,有的也考虑到了利用自然冷源,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也就是在自然冷源缺乏无法满足负荷需求时再通过制冷主机制冷来补充,此时由于补充的冷量不多,制冷主机制冷效率很低。常用的水蓄冷系统蓄冷冷量基本来自于制冷主机,耗电量大,虽利用低谷电价进行制冷节约冷源成本,但在可利用自然冷源的区域,主机给蓄冷罐蓄冷的方式并不是是最经济的储冷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合自然冷源及水蓄冷系统并能降低运行费用的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包括制冷主机,制冷主机设有冷却塔,制冷主机与冷却塔设置为一主机冷却循环回路,主机冷却循环回路设有冷却泵,制冷主机连接末端负荷并与末端负荷设置为一主机独立供冷循环回路,主机独立供冷循环回路上设有冷冻泵,末端负荷还设有蓄冷罐并与蓄冷罐设置为循环回路,蓄冷罐与制冷主机和冷却塔分别设置为循环回路,蓄冷罐设有蓄冷泵,制冷主机、末端负荷和蓄冷罐为并联设置。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制冷主机的一端设有电磁阀二及另一端设有电磁阀一,末端负荷的一端设有电磁阀八及另一端设有冷冻泵,冷冻泵依次连接电磁阀三及电磁阀二,电磁阀八连接制冷主机,冷冻泵两端并联设置电磁阀十一。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蓄冷罐设有上布水装置及下布水装置,,蓄冷泵连接上布水装置,蓄冷泵的两端并联设置有电磁阀六,蓄冷泵分流至电磁阀四,电磁阀四连接至制冷主机与电磁阀一之间。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下布水装置连接至电磁阀五与电磁阀九之间,电磁阀五连接至电磁阀二与电磁阀三之间。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冷却塔并联换热器,换热器串联循环泵Ⅰ,蓄冷罐和末端负荷通过换热器与冷却塔换热。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末端负荷一端设有的电磁阀八连接循环泵Ⅱ,循环泵Ⅱ连接换热器,换热器的另一端分流至电磁阀七和电磁阀九,电磁阀七连接至电磁阀一。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在磁阀七与电磁阀一之间及电磁阀三和冷冻泵之间设有连接通道,连接通道上设有电磁阀十。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换热器串联温度计及电磁流量计,温度计及电磁流量计设置在换热器分流之前。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蓄冷泵连接至循环泵Ⅱ与电磁阀八之间。进一步作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改进,蓄冷罐设有保温层、溢流管,蓄冷罐内还设有测温电缆、及用于补水的补水浮球阀。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此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 ,设有的冷却塔、制冷主机、蓄冷罐分别与末端负荷设置为循环回路为末端负荷供冷,冷却塔、制冷主机分别与蓄冷罐设置为循环回路,将冷源储藏在蓄冷罐中,再经由蓄冷罐为末端负荷供冷,制冷主机、末端负荷和蓄冷罐为并联设置的方式,使得整体实现了多模式供冷,储冷,既可选用制冷主机进行蓄冷也可采用自然冷却进行蓄冷,克服传统水蓄冷系统蓄冷冷源单一的问题,且采用自然冷源进行蓄冷,蓄冷成本低。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机独立供冷模式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主机独立蓄冷模式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蓄冷罐独立供冷模式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自然冷却独立供冷模式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自然冷却独立蓄冷模式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自然冷却主机联合供冷模式一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自然冷却主机联合供冷模式二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自然冷却蓄冷罐联合供冷模式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自然冷却边蓄冷边供冷模式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参照图1至图10,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包括制冷主机18,制冷主机18设有冷却塔22,制冷主机18与冷却塔22设置为一主机冷却循环回路,主机冷却循环回路设有冷却泵15,制冷主机18连接末端负荷20并与末端负荷20设置为一主机独立供冷循环回路,主机独立供冷循环回路上设有冷冻泵13,末端负荷20还设有蓄冷罐19并与蓄冷罐19设置为循环回路,蓄冷罐19与制冷主机18和冷却塔22分别设置为循环回路,蓄冷罐19设有蓄冷泵16,制冷主机18、末端负荷20和蓄冷罐19为并联设置。此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 ,设有的冷却塔22、制冷主机18、蓄冷罐19分别与末端负荷20设置为循环回路为末端负荷20供冷,冷却塔22、制冷主机18分别与蓄冷罐19设置为循环回路,将冷源储藏在蓄冷罐19中,再经由蓄冷罐19为末端负荷20供冷,制冷主机18、末端负荷20和蓄冷罐19为并联设置的方式,使得整体实现了多模式供冷,储冷,既可选用制冷主机进行蓄冷也可采用自然冷却进行蓄冷,克服传统水蓄冷系统蓄冷冷源单一的问题,且采用自然冷源进行蓄冷,蓄冷成本低。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制冷主机18的一端设有电磁阀二2及另一端设有电磁阀一1,末端负荷20的一端设有电磁阀八8及另一端设有冷冻泵13,冷冻泵13依次连接电磁阀三3及电磁阀二2,电磁阀八8连接制冷主机18,冷冻泵13两端并联设置电磁阀十一1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蓄冷罐19设有上布水装置24及下布水装置25,蓄冷泵16连接上布水装置24,蓄冷泵16的两端并联设置有电磁阀六6,蓄冷泵16分流至电磁阀四4,电磁阀四4连接至制冷主机18与电磁阀一1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下布水装置25连接至电磁阀五5与电磁阀九9之间,电磁阀五5连接至电磁阀二2与电磁阀三3之间。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冷却塔22并联换热器21,换热器21串联循环泵Ⅰ14,蓄冷罐19和末端负荷20通过换热器21与冷却塔22换热。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末端负荷20一端设有的电磁阀八8连接循环泵Ⅱ17,循环泵Ⅱ17连接换热器21,换热器21的另一端分流至电磁阀七7和电磁阀九9,电磁阀七7连接至电磁阀一1。作为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式,在磁阀七7与电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主机(18),所述制冷主机(18)设有冷却塔(22),所述制冷主机(18)与冷却塔(22)设置为一主机冷却循环回路,所述主机冷却循环回路设有冷却泵(15),所述制冷主机(18)连接末端负荷(20)并与末端负荷(20)设置为一主机独立供冷循环回路,所述主机独立供冷循环回路上设有冷冻泵(13),所述末端负荷(20)还设有蓄冷罐(19)并与蓄冷罐(19)设置为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19)与制冷主机(18)和冷却塔(22)分别设置为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19)设有蓄冷泵(16),所述制冷主机(18)、末端负荷(20)和蓄冷罐(19)为并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主机(18),所述制冷主机(18)设有冷却塔(22),所述制冷主机(18)与冷却塔(22)设置为一主机冷却循环回路,所述主机冷却循环回路设有冷却泵(15),所述制冷主机(18)连接末端负荷(20)并与末端负荷(20)设置为一主机独立供冷循环回路,所述主机独立供冷循环回路上设有冷冻泵(13),所述末端负荷(20)还设有蓄冷罐(19)并与蓄冷罐(19)设置为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19)与制冷主机(18)和冷却塔(22)分别设置为循环回路,所述蓄冷罐(19)设有蓄冷泵(16),所述制冷主机(18)、末端负荷(20)和蓄冷罐(19)为并联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主机(18)的一端设有电磁阀二(2)及另一端设有电磁阀一(1),所述末端负荷(20)的一端设有电磁阀八(8)及另一端设有冷冻泵(13),所述冷冻泵(13)依次连接电磁阀三(3)及电磁阀二(2),所述电磁阀八(8)连接制冷主机(18),所述冷冻泵(13)两端并联设置电磁阀十一(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 ,其特征在于:所述蓄冷罐(19)设有上布水装置(24)及下布水装置(25),所述,所述蓄冷泵(16)连接上布水装置(24),所述蓄冷泵(16)的两端并联设置有电磁阀六(6),所述蓄冷泵(16)分流至电磁阀四(4),所述电磁阀四(4)连接至制冷主机(18)与电磁阀一(1)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冷源多工况水蓄冷系统 ,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新昌邹胜文吕双双陈向阳李灵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泰阳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