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90967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5 2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与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和与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在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恒流泄流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上,在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在恒流泄流模块与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还设有MCU控制模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可有效缓冲大电流放电对电池组各个单体造成的不平衡情况提供,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锂电池
,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因为锂电池制造工艺的差异,锂电池组在高倍率放电时,电池组中到单体不可避免会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因此在对经过高倍率放电的电池进行充电时,必须进行均衡控制,以确保电池组中的每个电池单体能够充满电,并且不会出现过充的现象,针对无绳搅拌机等有马达大功率元件的小家电产品,提供一种均衡充电电技术,有效的解决电池组各个单体不平衡是本
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旨在有效缓冲大电流放电对电池组各个单体造成的不平衡情况。本技术提出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和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 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在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所述恒流泄流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上,在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在所述恒流泄流模块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还设有MCU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驱动电路、泄流控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RC并联电路与电池单体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MCU控制模块检测信号端。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上,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在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上,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连接在所述单向二极管的正极上,所述第三电阻连接的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四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与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之间。所述泄流控制驱动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第二MOS管、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上,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恒流泄流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电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上。所述第一MOS管、第二MOS管均为P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第二三极管均为NPN三极管。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使用时,MCU控制模块向第一三极管或第二三极管发信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导通或断开,或是恒流泄流模块与电池单体的导通或断开,并通过MCU控制模块对RC并联电路的AD值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换算出每个电池单体电压的上升情况,并计算出充电速度最快的电池单体,当该电池单体电压的比电池组中的其他电池单体高时,通过MCU对恒流模块的通路和泄流模块的通路进行控制,从而对不同电池单体的充电进行均衡控制。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MCU控制模块可对不同电池单体的AD值进行检测,方便进行调节控制,以确保电池组中不同平衡的各个电池单体都能得到管理,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1,提出本技术的的一实施例,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1组成的电池组2,与所述电池组2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和与所述电池组2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4, 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5连接电池单体1的正极上,在所述电池单体1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6,所述RC并联电路6的一端接地,所述恒流泄流模块4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1的正、负极上,在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与电池单体1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7,在所述恒流泄流模块4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1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8,还设有MCU控制模块9,所述MCU控制模块9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驱动电路7、泄流控制驱动电路8相连接,所述RC并联电路6与电池单体1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MCU控制模块9检测信号端。所述控制驱动电路7包括第一三极管Q1、第一MOS管Q2、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三电阻R3和第四电阻R4,所述MCU控制模块9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2的栅极上,所述第一MOS管Q2的源极连接在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上,所述第一MOS管Q2的漏极连接在所述单向二极管5的正极上,所述第三电阻R3连接的第一三极管Q1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四电阻R4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Q2的栅极与恒流恒压充电模块3之间。所述泄流控制驱动电路8包括第二三极管Q3、第二MOS管Q4、第五电阻R5、第六电阻R6、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五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上,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与所述恒流泄流模块相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相连接,所述第七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三极管的基极与地之间,所述第八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与电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上。所述第一MOS管Q2、第二MOS管Q4均为PMOS管。所述第一三极管Q1、第二三极管Q3均为NPN三极管。其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在使用时,MCU控制模块向第一三极管或第二三极管发信控制信号,从而控制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导通或断开,或是恒流泄流模块与电池单体的导通或断开,并通过MCU控制模块对RC并联电路的AD值进行检测,通过计算换算出每个电池单体电压的上升情况,并计算出充电速度最快的电池单体,当该电池单体电压的比电池组中的其他电池单体高时,通过MCU对恒流模块的通路和泄流模块的通路进行控制,从而对不同电池单体的充电进行均衡控制。本技术的电路结构简单、使用稳定性好,MCU控制模块可对不同电池单体的AD值进行检测,方便进行调节控制,以确保电池组中不同平衡的各个电池单体都能得到管理,使用稳定性好,适用性强且实用性好。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和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在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所述恒流泄流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上,在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在所述恒流泄流模块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还设有MCU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驱动电路、泄流控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RC并联电路与电池单体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MCU控制模块检测信号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包括由三个串联电池单体组成的电池组,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和与所述电池组相连接的恒流泄流模块,其特征在于, 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分别通过单向二极管连接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在所述电池单体的正极上分别设有RC并联电路,所述RC并联电路的一端接地,所述恒流泄流模块通过导线分别连接在中间电池单体的正、负极上,在所述恒流恒压充电模块与电池单体的正极之间设有结构相同的控制驱动电路,在所述恒流泄流模块与所述中间电池单体的正极或负极之间均设有结构相同的泄流控制驱动电路,还设有MCU控制模块,所述MCU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出端分别与控制驱动电路、泄流控制驱动电路相连接,所述RC并联电路与电池单体的连接处连接在所述MCU控制模块检测信号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锂电池均衡充电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驱动电路包括第一三极管、第一MOS管、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和第四电阻,所述MCU控制模块通过第一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基极上,所述第一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通过第二电阻连接在所述第一MOS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小荣林铁英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金莱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