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6196 阅读:10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4 18: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滑动结构,其具备:具有滑动部的第1部件;以及在上述第1部件的滑动部上相对地滑动的第2部件,该滑动结构具备对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上述施力单元具备:安装于上述第2部件的主体部件;具有与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滑动部接触并转动的球体的球体部件;以及经由上述球体对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滑动结构
技术介绍
以往,存在如下滑动结构,具有能够相对滑动的第1部件及第2部件,在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设置弹簧等施力部件。例如,在专利文件1中公开了作为位于控制箱上扶手的滑动结构,其可相对移动地组装维持一定幅度的第1部件和至少覆盖该第1部件的宽度方向两侧部分的第2部件,加力机构介于上述第1部件和上述第2部件之间,在上述第1部件、上述第2部件中的至少一方的部件上,在该第1部件和该第2部分滑动的部分中,设置相对于上述第1部件的宽度方向倾斜的倾斜面,上述加力机构介于上述第1部件、第2部件的另一方的部件中、与上述一方的部件的倾斜面相对向的部分和该倾斜面之间,在该相对向的部分和该倾斜面离开的方向上加力。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126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但是,在专利文献1的滑动结构中,若作为施力部件的弹簧为较弱的弹簧,则抑制晃动的效果较弱,可能会产生异响。另一方面,若使用较强的弹簧,抑制晃动的效果较好,但是由于弹簧弹力太强而摩擦力增大,在进行滑动操作时,需要施加较大的外力,滑动变得不稳定,存在操作感变差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为了防止异响而使用较强的施力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够降低摩擦力而进行稳定的滑动操作的滑动结构。技术方案1的滑动结构中,具备:具有滑动部的第1部件;以及在上述第1部件的滑动部上相对地滑动的第2部件,具备对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
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上述施力单元具备:安装于上述第2部件的主体部件;具有与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滑动部接触并转动的球体的球体部件;以及经由上述球体对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根据技术方案1的滑动结构,第1部件与第2部件相对滑动时,球体与第1部件的滑动部接触并转动,球体与第1部件的滑动部之间的摩擦变为滚动摩擦,该摩擦力相较于专利文献1中的摩擦力大幅减小,因此,即使为了获得良好的晃动抑制效果而使用较强的施力部件的情况下,也能将摩擦力抑制得较小,能够获得稳定的滑动操作,带给操作者良好的操作感觉。技术方案2的滑动结构中,上述球体部件的上述球体配置为,能够绕正交于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的滑动方向正交的轴线转动。根据技术方案2的滑动结构,上述球体部件的球体的位置,尤其是其转动方向被确定,因此在跟随第2部件相对于第1部件滑动时,球体的转动变得稳定,由此,第2部件的滑动变得稳定。另外,球体的转动方向确定,因此,在通过注塑成型来形成球体的情况下,分型面的位置的设计自由度变高。并且,在球体上设置了减轻重量部的情况下,减轻重量部的设计也变得容易。技术方案3的滑动结构中,上述主体部件具有支撑上述球体部件的承受部,上述施力部件与上述主体部件的承受部结合。根据技术方案3的滑动结构,通过设置承受部,球体部件的状态变得稳定,另外,施力部件与承受部结合,因此,施力部件的作用力顺畅地传递至球体部件,进而作用于第1部件及第2部件,能够利用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很好地抑制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晃动。技术方案4的滑动结构中,在上述承受部设置有朝向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滑动部且收容上述球体部件的凹部。根据技术方案4的滑动结构,设置了收容球体部件的凹部,因此,球体稳定地容纳在该凹部中。由此,在相对滑动时,球体的状态更加稳定,第2部件与第1部件的相对滑动也变得更加稳定。技术方案5的滑动结构中,上述球体部件具备多个球体。根据技术方案5的滑动结构,设置有多个球体,由此能够通过多个球体来
引导第2部件的滑动。技术方案6的滑动结构中,在上述第1部件设置有多个滑动部,上述多个球体分别对应于上述多个滑动部。根据技术方案6的滑动结构,第1部件具备多个滑动部,多个滑动部分别对应多个球体,由此,第1部件与第2部件的相对滑动由多个滑动部与多个球体的来引导,能够使得该相对滑动更加稳定。技术方案7的滑动结构中,上述第1部件具有两个滑动部,该两个滑动部朝向不同的方向,上述施力单元的上述主体部件具有两个承受部,收容于上述两个承受部的两个球体部件分别对应于上述两个滑动部,上述两个承受部被连结部连结。根据技术方案7的滑动结构,第1部件的两个滑动部朝向不同方向,由此能从不同方向上对第1部件与第2部件之间的相对滑动进行引导,进一步降低了摩擦力,使得该相对滑动变得更加稳定。另外,对对应于上述两个滑动部的球体进行支撑的两个承受部被连结部连结,由此,限定了两个承受部的活动范围,使得设置于两个承受部的球体的状态更加稳定。技术方案8的滑动结构中,在上述主体部件设置有将上述施力单元安装于上述第2部件的安装部。根据技术方案8的滑动结构,通过设置安装部,从而能够将施力单元作为单体制作完成之后,再通过安装部与第2部件的配合而安装至第2部件。由此,在主体部件为注塑成型的情况下,能够降低用于形成主体部件的模具的复杂程度。技术方案9的滑动结构中,上述主体部件为树脂制,上述球体部件为树脂制,上述施力部件为扭簧。根据技术方案9的滑动结构,主体部件为树脂制,球体部件也为树脂制,由此能够应用注塑成型等来简单廉价地形成施力单元。施力部件为扭簧,因此将扭簧的自由端与承受部结合即可,能够容易地将扭簧的弹性力传递给承受部。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滑动结构应用于杯架1的俯视示意图。图2是沿图1的A-A线的杯架1的一部分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从内侧观察施力单元4的立体图。图4是从外侧观察施力单元4的立体图。图中:1—杯架,2—壳体,21—倾斜面,22—侧面,23—底面,3—架体,31—卡定孔,32—开口,4—施力单元,50—主体部件,51—第1承受部,52—第2承受部,53—安装部,54—扭簧设置部,55—连结部,60、70—球体部件,61、71—球体,62、72—旋转轴部,80—扭簧,514、524—嵌合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是将本专利技术的滑动结构应用于汽车中控台扶手的杯架的例子。图1是表示该杯架的立体示意图。杯架1设置于扶手中,杯架1包括壳体2(第一部件)、架体3(第2部件)以及施力单元4。使用者相对于壳体2向外拉出架体3,就可以使设置了杯子收容孔的架体3露出于壳体2。也就是说,架体3相对于壳体2能够相对滑动。图2是表示沿图1的杯架1的A-A线进行剖切的局部剖视图。杯架1中,在壳体2与架体3之间设置有施力单元4。施力单元4安装在架体3上,在使壳体2与架体3相互远离的方向上对壳体2及架体3进行施力,由此,架体3不会再壳体2内随意晃动,不会产生异响。图3是从内侧观察施力单元4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从外侧观察施力单元的立体示意图。施力单元4包括主体部件50、球体部件60及70、以及施力部件80。主体部件50的横截面大致为日文片假名“コ”字形状,包括第1承受部51、第2承受部52、安装部53、扭簧设置部54以及连结部55。第1承受部51与第2承受部52分别朝向不同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第1承受部51与壳体2的倾斜面21大致对置,第2承受部52与壳体2的底面23大致对置。安装部53与壳体2的侧面22相对置,并将第1承受部51与第2承受部52连成一体,连结部55设置于第1承受部51与第2承受部的开口端侧。第1承受部51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滑动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滑动结构,其具备:具有滑动部的第1部件;以及在上述第1部件的滑动部上相对地滑动的第2部件,上述滑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对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上述施力单元具备:安装于上述第2部件的主体部件;具有与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滑动部接触并转动的球体的球体部件;以及经由上述球体对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滑动结构,其具备:具有滑动部的第1部件;以及在上述第1部件的滑动部上相对地滑动的第2部件,上述滑动结构的特征在于,具备对上述第1部件及上述第2部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单元,上述施力单元具备:安装于上述第2部件的主体部件;具有与上述第1部件的上述滑动部接触并转动的球体的球体部件;以及经由上述球体对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向相互远离的方向施力的施力部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球体部件的上述球体配置为,能够绕正交于上述第1部件与上述第2部件的滑动方向正交的轴线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上述主体部件具有支撑上述球体部件的承受部,上述施力部件与上述主体部件的承受部结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滑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在上述承受部设置有朝...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母精华方正罡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