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4274546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9: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缆沟结构,包括:垫层;底板,设于垫层上;第一侧板,连接于底板一端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路堤相贴合;第二侧板,设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敷设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所述电缆敷设于所述敷设装置上;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以封闭所述电缆沟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缆沟结构,回填覆土量小,需要占用征地少,造价低且耗时短;回填覆土不会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不存在覆土传递于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的问题,不易于引起路基的二次沉降;电缆沟结构内部的利用空间较大。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一种包括上述电缆沟结构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缆敷设
,特别是涉及一种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
技术介绍
城市高压输电电缆敷设时,一般选择电缆沟、埋管或电缆隧道等建构筑物作为保护电缆的结构形式,在高速公路及铁路旁敷设电缆时,通常选择经济可靠的电缆沟结构。参见图1-图3,现有常用的电缆沟结构10为方形盖板式电缆沟,电缆沟结构10包括垫层11、底板12、侧板13、立柱14、支架15及盖板16。当施工时,平整场地(开挖基槽或不开挖基槽都可),浇筑垫层11,并浇筑底板12及侧板13,底板12水平设置,侧板13与底板12垂直,在底板12与侧板13形成的电缆沟内安装立柱14,立柱14竖直固定于侧板13的内壁,支架15水平连接于立柱14上,在支架15上敷设电缆a,上下层电缆a保持一定的距离,并将盖板16盖设于两侧板13以将电缆沟封闭。由于路基b一般具有坡度,现有电缆沟结构10设于路基b时,往往需要在路基b与电缆沟结构10之间、电缆沟结构10顶部及电缆沟结构10远离路基b的一侧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c以形成自然放坡的土坡以保证电缆沟结构10的稳定,需要回填覆土量大、需要占用大量征地、造价高且耗时长;同时路基b与电缆沟结构10之间的空间不仅无法利用,而且该空间需要大量覆土c,并对电缆沟结构10产生侧向推力;且填设于电缆沟结构10与路基b之间的覆土c传递至路基b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易引起路基b的二次沉降;且上述电缆沟结构10的可利用空间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电缆沟结构需要回填覆土量大、需要占用征地量大、造价高、耗时长,大量覆土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覆土传递至路基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及电缆沟结构可利用空间较小的问题提供一种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一种电缆沟结构,设于路基的路堤旁,用于敷设电缆,包括:垫层;底板,设于所述垫层上;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一端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路堤相贴合;第二侧板,设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敷设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所述电缆敷设于所述敷设装置上;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以封闭所述电缆沟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第一侧板与路基的路堤贴合,电缆沟结构本身具有自挡功能,则该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存在间隙,不需要在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如此在电缆沟结构远离路基的一侧也不需要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以与靠近路基一侧的覆土相平衡,需要时只要在电缆沟结构顶部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即可,回填覆土量小,需要占用征地少,造价低且耗时短;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不存在空间,回填覆土不会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由于在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需要回填覆土,则不存在覆土传递于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的问题,不易于引起路基的二次沉降;在占有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由于第一侧板倾斜设于底板,而不是垂直设于底板,则电缆沟结构内部的利用空间较大。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延伸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设于所述压板并抵靠所述第二侧板,所述肋板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梯形或长方形。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路堤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弯折设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弯折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板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连接板设置,所述第三连接板与所述第一连接板平行,所述第三连接板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高度。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敷设装置包括:立柱,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所述第一立柱与所述第二立柱分别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及支架,所述支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立柱或所述第二立柱,所述电缆设于所述支架;其中,多个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第一立柱的端部平齐,多个所述支架远离所述第二立柱的端部平齐。一种电缆敷设结构,包括上述的电缆沟结构,还包括覆土,所述覆土覆设于所述电缆沟结构的盖板、所述电缆沟结构的第一侧板及所述路堤上。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缆敷设结构,包括电缆沟结构,电缆沟结构的第一侧板与路基的路堤贴合,电缆沟结构本身具有自挡功能,则该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存在间隙,不需要在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如此在电缆沟结构远离路基的一侧也不需要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以与靠近路基一侧的覆土相平衡,需要时只要在电缆沟结构顶部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即可,回填覆土量小,需要占用征地少,造价低且耗时短;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不存在空间,回填覆土不会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由于在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需要回填覆土,则不存在覆土传递于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的问题,不易于引起路基的二次沉降;在占有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由于第一侧板倾斜设于底板,而不是垂直设于底板,则电缆沟结构内部的利用空间较大。一种电缆敷设方法,包括步骤:在靠近路基的路堤旁浇筑垫层;在所述垫层上浇筑底板;在所述底板的两端分别浇筑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底板倾斜且与所述路堤相贴合;在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分别安装敷设装置;将电缆敷设于所述敷设装置;将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以封闭电缆沟结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缆敷设方法,第一侧板与路基的路堤贴合,电缆沟结构本身具有自挡功能,则该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存在间隙,不需要在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如此在电缆沟结构远离路基的一侧也不需要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以与靠近路基一侧的覆土相平衡,需要时只要在电缆沟结构顶部回填一定厚度的覆土即可,回填覆土量小,需要占用征地少,造价低且耗时短;路基与电缆沟结构之间不存在空间,不需要回填覆土,不会对电缆沟结构产生侧向推力;由于在电缆沟结构与路基之间不再需要回填覆土,则不存在覆土传递于路堤处的附加应力大的问题,不易于引起路基的二次沉降;在占有相同底面积的情况下,由于第一侧板倾斜设于底板,而不是垂直设于底板,则电缆沟结构内部的利用空间较大。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将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以封闭电缆沟结构的步骤后还包括步骤:在所述盖板、所述第一侧板及所述路堤上覆设覆土。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沟结构的结构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3为图2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图4的俯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缆沟结构的使用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缆沟结构、电缆敷设结构及电缆敷设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缆沟结构,设于路基的路堤旁,用于敷设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底板,设于所述垫层上;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一端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路堤相贴合;第二侧板,设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敷设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所述电缆敷设于所述敷设装置上;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以封闭所述电缆沟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缆沟结构,设于路基的路堤旁,用于敷设电缆,其特征在于,包括:垫层;底板,设于所述垫层上;第一侧板,连接于所述底板一端并相对于所述底板倾斜设置以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路堤相贴合;第二侧板,设于所述底板的另一端;敷设装置,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和/或所述第二侧板的内侧壁,所述电缆敷设于所述敷设装置上;盖板,盖设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上以封闭所述电缆沟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压板,所述压板延伸于所述底板靠近所述第二侧板的一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缆沟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肋板,所述肋板设于所述压板并抵靠所述第二侧板,所述肋板的横截面为三角形、梯形或长方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缆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板远离所述底板的一端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包括沿所述第二侧板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盖板与所述路堤之间形成第一容纳空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缆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还包括第二连接板及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弯折设于所述第二侧板,所述第三连接板弯折设于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三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二容纳空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缆沟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板垂直于所述第二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伟陈沛民张彬袁杰计明明张倩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电力设计院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