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及横向稳定装置、稳定杆摇臂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7293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及横向稳定装置、稳定杆摇臂。稳定杆摇臂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与车身连接,另一个与传动杆连接,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设在它们的相对面之间的弹性垫构成弹性止转配合,当车身产生较大的侧倾时,稳定杆的扭转力通过弹性垫传递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传递,避免摇臂直接与车架刚性连接时受力过大,解决了摇臂易损坏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摇臂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辆及横向稳定装置、稳定杆摇臂
技术介绍
车辆的车桥上一般设有横向稳定杆,横向稳定杆用于增大车桥的抗侧倾刚度,减小车架在不平整道路上行驶或者转弯时的侧倾。但是当车架产生较小倾角时,人们期望横向稳定杆能够提供较小的抗侧倾刚度,以提升车辆的乘坐舒适性。市场也出现了一些可以满足上述功能的车辆,例如申请公布号为CN 104369640 A,申请公布日为2015.02.25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车辆及转角相关变刚度横向稳定装置,该横向稳定装置包括稳定杆及稳定杆两端铰接的传动连杆,传动连杆通过摇臂与车架连接,摇臂转动装配在车架上,摇臂的转动安装端设有与固设与车架上的弧形的橡胶挡块的两端相对设置的顶推面,当车身产生较小角度的侧倾时,稳定杆会通过传动杆带动摇臂相对车身转动,此时摇臂上的顶推面以摇臂的转动轴为支点构成“杠杆”结构对橡胶挡块挤压,橡胶挡块此时会变形以使摇臂可以相对于车身产生一定角度的转动,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稳定杆传递车架上的扭转力,使稳定杆对车架产生较小的抗侧倾力矩,降低了车辆的侧倾角振动。这种摇臂的转动安装端与车架通过转动轴转动转配,当车身产生较大侧倾时,摇臂的转动轴与车身刚性连接,受力过大,极易造成摇臂损坏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稳定杆摇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该稳定杆摇臂的横向稳定装置及车辆。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稳定杆摇臂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稳定杆摇臂,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内孔,内孔中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设在它们的相对面之间的弹性垫弹性止转配合。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孔中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止转配合的凹形结构,所述弹性垫设在所述凸起与凹形结构的配合面之间。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2的基础上,所述凹形结构为弧形凹面,所述凸起具有与所述弧形凹面配合的弧形头部。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或3的基础上,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孔的内壁之间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凹形结构与所述凸起对应设置。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相应稳定杆传动杆铰接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相应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且第二连接件从第一连接件的内孔的两端伸出。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垫是橡胶垫。本专利技术的横向稳定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横向稳定装置,包括稳定杆、摇臂以及两端分别与稳定杆和摇臂铰接的传动连杆,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内孔,内孔中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设在它们的相对面之间的弹性垫弹性止转配合。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孔中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止转配合的凹形结构,所述弹性垫设在所述凸起与凹形结构的配合面之间。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凹形结构为弧形凹面,所述凸起具有与所述弧形凹面配合的弧形头部。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或3的基础上,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孔的内壁之间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凹形结构与所述凸起对应设置。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传动杆铰接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且第二连接件从第一连接件的内孔的两端伸出。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垫是橡胶垫。本专利技术的车辆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技术方案1:车辆,包括横向稳定装置,所述横向稳定装置包括稳定杆、摇臂以及两端分别与稳定杆和摇臂铰接的传动连杆,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内孔,内孔中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设在它们的相对面之间的弹性垫弹性止转配合,所述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与车身连接,另一个与传动杆连接。技术方案2:在技术方案1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孔中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止转配合的凹形结构,所述弹性垫设在所述凸起与凹形结构的配合面之间。技术方案3:在技术方案3的基础上,所述凹形结构为弧形凹面,所述凸起具有与所述弧形凹面配合的弧形头部。技术方案4:在技术方案2或3的基础上,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孔的内壁之间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凹形结构与所述凸起对应设置。技术方案5:在技术方案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传动杆铰接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且第二连接件从第一连接件的内孔的两端伸出。技术方案6:在技术方案1或2或3的基础上,所述弹性垫是橡胶垫。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稳定杆摇臂的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中的一个与车身连接,另一个与传动杆连接,且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设在它们的相对面之间的弹性垫构成弹性止转配合,当车身产生较大的侧倾时,稳定杆的扭转力通过弹性垫传递在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之间传递,避免摇臂直接与车架刚性连接时受力过大,解决了摇臂易损坏的问题,有效提升了摇臂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实施例中的车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摇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正视图;图4为图2 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车架1、车桥2以及设置于车架1和车桥2之间的横向稳定装置,横向稳定装置包括稳定杆3、摇臂4及两端分别与摇臂4和稳定杆3铰接的传动连杆31,摇臂4和传动连杆31在稳定杆3的两端对应设置,现对其中一个摇臂4的结构进行说明。摇臂4包括第一连接件41,第一连接件41的包括前端的相对设置的耳板和后端的基础部分,耳板上设有用于与传动连杆31铰接的铰接孔411。摇臂后端的基础部分设有腰形孔,腰形孔的上下侧面为平面,左右侧面为弧面,两个具有弧形头部的凸起412相对设置在该腰形孔的上下侧面上。第二连接件42沿左右方向延伸,且设有两个贯穿其左右表面的固定孔421,且第二连接件42的左右表面悬伸处第一连接件的左右侧面,这样便于第二连接件42与车架贴合固定,第二连接件42通过固定孔用螺栓固定在车架2上。第二连接件42的上下侧面上相对设有与凸起412的弧形头部适配的弧形凹面422,在凸起412和弧形凹面422之间的间隙中设有橡胶垫433,橡胶垫433与凸起412对应设置且在第二连接件42的前后侧面上相互连接,这样,橡胶垫433对第二连接件42的沿左右方向上的周面上进行包裹,并且通过硫化处理使其固设与第二连接件42和凸起412上。在凸起412和弧形凹面422的配合作用下,第二连接件42与第一连接件41构成弹性止转配合,且通过橡胶垫433实现弹性缓冲作用。第二连接件42的前后侧面与第一连接件41的腰形孔的两个弧面适配,且通过硫化处理固设上橡胶垫43后,第二连接件42前后侧面上的橡胶垫43与第一连接件41的腰形孔的弧面具有一定的间隙,该间隙可以提供橡胶垫变形时的空间。第二连接件42的左右侧面延伸至第一连接件41的外侧,这样便于第二连接件42与车身固定装配。装配时,摇臂的第二连接件通过固定支架固定装配在车架上,此时在车架与摇臂之间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车辆及横向稳定装置、稳定杆摇臂

【技术保护点】
稳定杆摇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内孔,内孔中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设在它们的相对面之间的弹性垫弹性止转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稳定杆摇臂,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上设有内孔,内孔中设有第二连接件,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通过设在它们的相对面之间的弹性垫弹性止转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稳定杆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内孔中的内壁上设有凸起,第二连接件的外周面上设有与所述凸起止转配合的凹形结构,所述弹性垫设在所述凸起与凹形结构的配合面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稳定杆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结构为弧形凹面,所述凸起具有与所述弧形凹面配合的弧形头部。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稳定杆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在所述第一连接件的内孔的内壁之间相对设有两个,所述凹形结构与所述凸起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相应稳定杆传动杆铰接的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件上设有用于与相应车架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结构,且第二连接件从第一连接件的内孔的两端伸出。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稳定杆摇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垫是橡胶垫。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斌郭耀华贾针赵取王长新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