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锅及电饭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70290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饭煲内锅及电饭煲,其中,该电饭煲内锅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的侧边处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围合形成一端敞口的容腔,所述侧壁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两圈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延伸的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容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内锅在用于烹煮饭食时,饭粒平均熟度高,形态饱满,口感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电饭煲
,特别涉及一种内锅及电饭煲。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电饭煲的内锅,其侧壁的内壁面多为光滑面,电饭锅在使用这种结构的内锅煮饭时,由于米粒煮熟至饭粒的过程中,米粒或饭粒与水的混合物粘性会增加,成块的饭粒会对内锅底壁受热产生并向上升腾的气泡形成阻碍作用,如此受阻后部分气泡沿阻力较小的内锅侧壁面流动,并于此处不断拖拽米粒或饭粒滚动、堆积,形成中间低、周边高的形状。但由于位于中部的饭块烹饪结束前因未充分冲散而不能均匀受热,导致饭粒熟度较低、形态不够饱满、口感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内锅,旨在提供一种在煮饭时能阻止气泡沿内锅侧壁的内壁面上升,引导气泡自中部冲散饭块的内锅。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内锅,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的侧边处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及侧壁围合形成一端敞口的容腔,所述侧壁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两圈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延伸的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容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优选地,所述凹槽自所述侧壁的内壁面沿径向向外凹设形成。优选地,所述凹槽为螺旋槽。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梯形中的任一种形状。优选地,多圈多道所述凹槽形成凹槽组,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至少三圈所述凹槽组,相邻两所述凹槽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优选地,所述凹槽为相互平行的环形槽。优选地,所述凹槽由所述侧壁自内壁面沿径向向外凹设形成。优选地,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相互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凸筋,所述凸筋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延伸,相邻两凸筋之间形成所述凹槽。优选地,所述凸筋由所述侧壁自外壁面沿径向向内凸设形成。优选地,所述凹槽的宽度范围为2mm至6mm。优选地,所述凹槽的深度范围为2mm至6mm。优选地,所述凹槽与底壁间隔设置,且在容腔的深度方向上,位置最低的所述凹槽与所述内锅的底壁的距离小于50mm。本技术还提出一种电饭煲,包括所述的电饭煲内锅,该电饭煲内锅包括底壁及自所述底壁的侧边处延伸的侧壁,所述底壁及底壁围合形成一端敞口的容腔,所述侧壁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两圈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延伸的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容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本技术内锅通过采用在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多道沿内锅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凹槽,在煮饭时,可以增强侧壁的对糊化米饭的附着力,使得气泡难以沿糊化米饭与侧壁之间的缝隙上升,同时由于糊化呈块状的米饭与侧壁之间的摩擦力较大,米饭块整体难以被底壁产生的气泡拱起脱离内锅的内壁面,积聚在米饭块与底壁之间的气泡,其压力由之升高,在升高至一定程度后,高压气泡冲散整个米饭块,如此循环,而饭粒在此过程中,得到较为均匀的加热,烹煮后的饭粒平均成熟度高,形态饱满,同时具备较好的口感。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内锅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内锅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沿III-III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底壁21凹槽23外壁面2侧壁22内壁面3容腔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另外,在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人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技术提出的电饭煲内锅,请参照图1至图4,在一实施例中,该电饭煲内锅包括底壁1及自底壁1的侧边处延伸的侧壁2,底壁1及侧壁2围合形成一端敞口的容腔3,侧壁2的内壁面22设有至少两圈沿侧壁2的周向延伸的凹槽21,且凹槽21沿容腔3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在本实施例中,一般的内锅的底壁1与侧壁2一体冲压成形,底壁1可以为平底或球弧形底,底壁1其主要的热传导作用,因此,内锅的应采用热传导性能良好的材料制成。为了便于成形,底壁1与侧壁2的连接处弧形过渡。为了便于抓取内锅或防止刮伤人手,侧壁2的邻近容腔3的入口处的向外翻折形成翻边。在本文中,尽管只以米饭为例说明了本技术的内锅的有益效果,但可以理解的是,在烹煮其他与米饭性质较为接近的食物时,也可以达到或至少改善颗粒状食物加热均匀性的问题。本技术内锅通过采用在侧壁2的内壁面22上设有多道沿内锅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环形凹槽21,在煮饭时,可以增强侧壁2的对糊化米饭的附着力,使得气泡难以沿糊化米饭与侧壁2之间的缝隙上升,同时由于糊化呈块状的米饭与侧壁2之间的摩擦力较大,米饭块整体难以被底壁1产生的气泡拱起脱离内锅的内壁面22,积聚在米饭块与底壁1之间的气泡,其压力由之升高,在升高至一定程度后,高压气泡冲散整个米饭块,如此循环,而饭粒在此过程中,得到较为均匀的加热,烹煮后的饭粒平均成熟度高,形态饱满,同时具备较好的口感。进一步地,凹槽21自侧壁2的内壁面22沿径向向外凹设形成。如此,可以直接在内壁面22上通过去除材料的方式加工凹槽21,或通过冲压工艺形成。进一步地,凹槽21为螺旋槽。如此,可以较为渐进地引导气泡释放压力势能,防止气泡在螺旋槽处冲散米饭或自单道凹槽21处逃逸。进一步地,凹槽21的横截面形状为三角形、矩形、梯形中的任一种形状,如此,凹槽21易于加工及能有效地阻碍气泡沿侧壁2流动。当然,凹槽21的横截面形状还可以为具有弧线特征的拱形。进一步地,多圈凹槽21形成凹槽组(未标示),侧壁2的内壁面22上设有至少三圈凹槽组,相邻两凹槽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凹槽21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中,由于在实际应用中,烹煮不同量的米饭时,内锅中的饭块的高度不同,若在整个侧壁2的内壁面22上设置凹槽21,则无疑增加了加工量及加工成本,因此,设置多圈凹槽组及可以覆盖常用的煮饭量,同时也可以有效地避免气泡沿侧壁2流动。进一步地,凹槽21为相互平行的环形槽,如此便于加工成型。进一步地,凹槽21由侧壁2自内壁面22沿径向向外凹设形成,如此,可以通过冲压工艺加工凹槽21,并保证侧壁2具有较为均匀的壁厚,此外也方便在侧壁2的外壁面23抓取内锅。进一步地,侧壁2的内壁面22上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饭煲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内锅的侧壁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两圈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延伸的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内锅的容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饭煲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饭煲内锅的侧壁的内壁面设有至少两圈沿所述侧壁的周向延伸的凹槽,且所述凹槽沿所述内锅的容腔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自所述侧壁的内壁面沿径向向外凹设形成。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多圈所述凹槽形成凹槽组,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至少三圈所述凹槽组,相邻两所述凹槽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相邻的两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由所述侧壁自内壁面沿径向向外凹设形成。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锅,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内壁面上设有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岳宝赵中闯黄庶锋陈小潭郭庭辉
申请(专利权)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