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蒸发器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5541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10: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膜蒸发器组,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N≥2,其中,当N=2时,第一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当N>2时,第一降膜蒸发器、第二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降膜蒸发器组,可以减小降膜蒸发器组的损坏率,便于降膜蒸发器组的检修,同时可以提高降膜蒸发器组的换热效率,有效降低降膜蒸发器组的蒸发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冶金和化工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降膜蒸发器组。
技术介绍
在氧化铝生产中,需要用蒸发器来蒸发浓缩循环母液,达到适合溶出氧化铝的浓度。在应用的蒸发器中有板式降膜蒸发器和板式降膜蒸发器。板式降膜蒸发器传热系数高,但是由于板片薄,耐压低,加热板片容易漏,一旦板片漏就要整组板片更换,检修困难,所以,纯板式降膜蒸发器已经被淘汰。管式降膜蒸发器耐压高,检修容易,但是传热系数较低,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降膜蒸发器组,所述降膜蒸发器组具有换热效率高,可靠性高的优点。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降膜蒸发器组,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所述N≥2,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至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限定出进气通道和进料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其中一个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上,其中一个所述出气口设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上,所述进料通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料口和至少一个出料口,其中一个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上,其中一个所述进料口设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上,其中,当N=2时,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当N>2时,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第二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降膜蒸发器组,降膜蒸发器组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当N=2时,通过使第一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当N>2时,使第一降膜蒸发器、第二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可以减小降膜蒸发器组的损坏率,便于降膜蒸发器组的检修,同时可以提高降膜蒸发器组的换热效率,有效降低降膜蒸发器组的蒸发能耗。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管式降膜蒸发器包括:管式壳体,所述管式壳体内具有管式容纳腔;雾沫分离器,所述雾沫分离器设在所述管式容纳腔内以将所述管式容纳腔分隔为第一管式子腔和第二管式子腔,所述第一管式子腔具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管式气体连通口,所述第二管式子腔具有管式出口;管式加热组件,所述管式加热组件包括管式加热壳、加热管束和布膜器,所述加热管束和所述布膜器均设在所述管式加热壳内,所述布膜器设在所述加热管束的一端且与所述加热管束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管式加热壳连通;以及管式循环管路,所述管式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式子腔连通,另一端位于靠近所述布膜器的位置处且与所述管式加热壳连通,所述管式出口适于构造成所述出料口或所述管式出口适于与其他所述管式降膜蒸发器的所述管式循环管路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板式降膜蒸发器包括:板式壳体,所述板式壳体内具有板式容纳腔;雾沫分离器,所述雾沫分离器设在所述板式容纳腔内以将所述板式容纳腔分隔为第一板式子腔和第二板式子腔,所述第一板式子腔具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板式气体连通口,所述第二板式子腔具有板式出口;加热板片束,所述加热板片束设在所述第二板式子腔内,且所述进气口与所述加热板片束连通;布膜器,所述布膜器设在所述第二板式子腔内,且位于所述加热板片束的一端;以及板式循环管路,所述板式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板式子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布膜器连通,所述板式出口适于构造成所述出料口、或所述板式出口适于与其他所述板式降膜蒸发器的所述板式循环管路、或所述板式出口适于与其他所述管式降膜蒸发器的所述管式循环管路连通。根据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所述N=6,且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至第三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第四降膜蒸发器至第六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可选地,所述进气口为一个且设在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出气口为一个且设在第六降膜蒸发器上。可选地,所述出料口为两个且分别设在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和第五降膜蒸发器上。优选地,所述进料口为两个且分别设在第四降膜蒸发器和第六降膜蒸发器上。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板式降膜蒸发器的进气压力为P,所述P满足:-0.2MPa<P<0.2MPa。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图1是管式降膜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板式降膜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降膜蒸发器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降膜蒸发器组100,第一降膜蒸发器1,进气口11,进料口12,第二降膜蒸发器2,第三降膜蒸发器3,第四降膜蒸发器4,第五降膜蒸发器5,第六降膜蒸发器6,出气口61,出料口62,管式降膜蒸发器7,管式壳体71,管式容纳腔72,第一管式子腔721,第二管式子腔722,雾沫分离器73,管式气体连通口74,管式出口75,管式加热组件76,管式加热壳761,加热管束762,布膜器77,管式循环管路78,板式降膜蒸发器8,板式壳体81,板式容纳腔82,第一板式子腔821,第二板式子腔822,板式气体连通口83,板式出口84,加热板片束85,板式循环管路86,循环泵87,冷凝水罐88,进气通道91,进料通道9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技术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技术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技术。此外,本技术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技术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降膜蒸发器组100。如图3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降膜蒸发器组100,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降膜蒸发器1,…,第N降膜蒸发器,N≥2,第一降膜蒸发器1至第N降膜蒸发器限定出进气通道91和进料通道92,进气通道91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口11和至少一个出气口61,其中一个进气口11设在第一降膜蒸发器1上,其中一个出气口61设在第N降膜蒸发器上,进料通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料口12和至少一个出料口62,其中一个出料口62设在第一降膜蒸发器1上,其中一个进料口12设在第N降膜蒸发器上(进气方向与进料方向相反),其中,当N=2时,第一降膜蒸发器1为管式降膜蒸发器7,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8;当N>2时,第一降膜蒸发器1、第二降膜蒸发器2为管式降膜蒸发器7,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8。由于降膜蒸发器组100在运行时,从进气方向看,位于前面的降膜蒸发器内的蒸汽压力相对位于后面的降膜蒸发器内的蒸汽压力高,且随着蒸汽在降膜蒸发器组中的流动,蒸汽压力逐渐降低。而管式降膜蒸发器7耐压高,板式降膜蒸发器8换热效率高,当N=2时,将第一降膜蒸发器1设置为管式降膜蒸发器7,第二降膜蒸发器2为板式降膜蒸发器8,第一降膜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降膜蒸发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所述N≥2,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至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限定出进气通道和进料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其中一个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上,其中一个所述出气口设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上,所述进料通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料口和至少一个出料口,其中一个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上,其中一个所述进料口设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上,其中,当N=2时,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当N>2时,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第二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膜蒸发器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串联连通的第一降膜蒸发器,…,第N降膜蒸发器,所述N≥2,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至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限定出进气通道和进料通道,所述进气通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气口和至少一个出气口,其中一个所述进气口设在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上,其中一个所述出气口设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上,所述进料通道包括至少一个进料口和至少一个出料口,其中一个所述出料口设在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上,其中一个所述进料口设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上,其中,当N=2时,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当N>2时,所述第一降膜蒸发器、第二降膜蒸发器为管式降膜蒸发器,所述第N降膜蒸发器为板式降膜蒸发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蒸发器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式降膜蒸发器包括:管式壳体,所述管式壳体内具有管式容纳腔;雾沫分离器,所述雾沫分离器设在所述管式容纳腔内以将所述管式容纳腔分隔为第一管式子腔和第二管式子腔,所述第一管式子腔具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管式气体连通口,所述第二管式子腔具有管式出口;管式加热组件,所述管式加热组件包括管式加热壳、加热管束和布膜器,所述加热管束和所述布膜器均设在所述管式加热壳内,所述布膜器设在所述加热管束的一端且与所述加热管束连通,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管式加热壳连通;以及管式循环管路,所述管式循环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管式子腔连通,另一端位于靠近所述布膜器的位置处且与所述管式加热壳连通,所述管式出口适于构造成所述出料口或所述管式出口适于与其他所述管式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晏华钎郝红杰陈映王红光赵粉袁琼焕熊德芬朱杨昆罗俊松段昌祥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文山铝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