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6241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3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电缆横截面中心为内导体,由中心向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护套,所述外导体为带有若干槽孔组的金属带沿电缆纵向包覆而成,槽孔组包含两个槽孔,所述槽孔由两个相连的条形孔构成,条形孔轴线与两个槽孔中心点的连线呈一个夹角B,且槽孔中心点的连线与电缆轴线平行,所述条形孔端部为弧形。该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指标优异、通信质量稳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通信电缆
,具体涉及一种漏泄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漏泄同轴电缆,是外导体不完全封闭的同轴电缆。射频信号在漏泄同轴电缆内部传输的过程中,一部分射频信号通过外导体孔隙耦合到外部空间;外部空间的射频信号也可以通过外导体孔隙耦合到电缆内部。因而漏泄同轴电缆兼具射频信号传输线和收发天线之双重功能。一般应用于通信天线难以发挥作用的特定空间,特别是移动通信系统分离天线提供足够场强覆盖的特定空间。近年来,随着城市地铁、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漏泄同轴电缆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需求量与日俱增。目前虽然不同厂家生产的漏泄同轴电缆各有特色,但基本原理和采用的技术手段大致相同,产品主要由内导体、绝缘层、带槽孔的外导体、护套等四部分组成,其中带槽孔的外导体、护套一般采用纵包、护套一步法工艺进行生产。传统的漏泄同轴电缆存在以下缺点:1)槽孔位置容易扭转,甚至变形,影响射频信号的辐射,进而导致耦合损耗、衰减常数等指标变差,影响使用过程中的通信质量;2)带槽孔的铜带(铝带)外导体纵包、护套同步进行,虽然对保持槽孔位置基本稳定有利,但槽孔处纵包后容易凸起,影响护套外观,同时槽孔处及纵包搭接处容易刺进护套,导致护套容易开裂;3)现有的八字型槽孔漏泄电缆,虽在特定频段内有较好的耦合损耗指标,但在宽频范围内耦合损耗和驻波指标不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公开一种耦合损耗指标优异、通信质量稳定的漏泄同轴电缆。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电缆横截面中心为内导体,由中心向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护套,所述外导体为带有若干槽孔组的金属带沿电缆纵向包覆而成,槽孔组包含两个槽孔,所述槽孔由两个相连的条形孔构成,条形孔轴线与两个槽孔中心点的连线呈一个夹角B,所述夹角B为78.25°~88.25°,且槽孔中心点的连线与电缆轴线平行,所述条形孔端部为弧形。所述条形孔的宽度A为1.7~3.7mm,所述条形孔端点至两个槽孔中心点连线的距离E为2.5~3.3mm,槽孔组内两个槽孔中心点的节距C为28~48mm。所述槽孔组沿电缆轴线纵向排列,相邻槽孔组间的节距D为8~28mm。外导体的辐射模式对于漏泄电缆的信号辐射至关重要,本技术通过将原有槽孔进行改良,射频信号经过外导体后,一部分信号通过槽孔辐射出来,改变了信号传输路径,使得表征漏泄同轴电缆指标的耦合损耗指标在电缆轴线方向上波动幅度更小,适用频带更宽。在槽孔表面覆有保护膜,保持了槽孔尺寸在后续加工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得产品具有耦合损耗波动小、辐射场强均匀、电气性能稳定等优点。所述绝缘层由物理发泡聚乙烯制成,所述绕包层由无纺布或轧纱制成,所述护套由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制成。所述外导体金属带为铜带,厚度为0.05~0.15mm。外导体金属带也可采用铝带,厚度为0.10~0.25mm。所述漏泄同轴电缆具体为1/2”规格漏泄同轴电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技术采用的槽孔组外导体,优化了产品低频指标,特别是优化了耦合损耗指标;(2)通过在外导体条形孔表面覆膜,使条形孔稳定性能提高,避免条形孔处纵包后凸起并刺进护套,导致护套开裂,有利于辐射信号的稳定,提高使用过程中的通信质量,延长漏泄同轴电缆使用寿命。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内导体,2-绝缘层,3-外导体,4-绕包层,5-护套,6-槽孔组,61-槽孔,62-条形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电缆横截面中心为内导体1,由中心向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2、外导体3、绕包层4和护套5,所述外导体3为带有若干槽孔组6的金属带沿电缆纵向包覆而成,槽孔组6包含两个槽孔61,所述槽孔61由两个相连的条形孔62构成,条形孔62轴线与两个槽孔61中心点的连线呈一个夹角B,所述夹角B为78.25°~88.25°,且槽孔61中心点的连线与电缆轴线平行,所述条形孔62端部为弧形。所述条形孔62的宽度A为1.7~3.7mm,所述条形孔62端点至两个槽孔61中心点连线的距离E为2.5~3.3mm,槽孔组6内两个槽孔61中心点的节距C为28~48mm。所述槽孔组6沿电缆轴线纵向排列,相邻槽孔组6间的节距D为8~28mm。在槽孔61表面覆有保护膜,保持了槽孔61尺寸在后续加工上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使得产品具有耦合损耗波动小、辐射场强均匀、电气性能稳定等优点。所述绝缘层2由物理发泡聚乙烯制成,所述绕包层4由无纺布或轧纱制成,所述护套5由聚乙烯或低烟无卤阻燃聚烯烃制成。所述外导体3金属带为铜带,厚度为0.05~0.15mm。所述漏泄同轴电缆具体为1/2”规格漏泄同轴电缆。实施例2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所述外导体3金属带为铝带,其厚度为0.10~0.25mm。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电缆横截面中心为内导体(1),由中心向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2)、外导体(3)、绕包层(4)和护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3)为带有若干槽孔组(6)的金属带沿电缆纵向包覆而成,槽孔组(6)包含两个槽孔(61),所述槽孔(61)由两个相连的条形孔(62)构成,条形孔(62)轴线与两个槽孔(61)中心点的连线呈一个夹角(B),且槽孔(61)中心点的连线与电缆轴线平行,所述条形孔(62)端部为弧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漏泄同轴电缆,电缆横截面中心为内导体(1),由中心向外依次包覆有绝缘层(2)、外导体(3)、绕包层(4)和护套(5),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3)为带有若干槽孔组(6)的金属带沿电缆纵向包覆而成,槽孔组(6)包含两个槽孔(61),所述槽孔(61)由两个相连的条形孔(62)构成,条形孔(62)轴线与两个槽孔(61)中心点的连线呈一个夹角(B),且槽孔(61)中心点的连线与电缆轴线平行,所述条形孔(62)端部为弧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B)为78.25°~88.2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62)的宽度(A)为1.7~3.7mm。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漏泄同轴电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62)端点至两个槽孔(61)中心点连线的距离(E)为2.5~3.3mm。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保安张艺腾方大伟龚鹏赵龙胥鸿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中菱无线通信电缆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