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58858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22:32
一种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3个接线端子,分别为负极端子、正极输入端子和负载端子;壳体内部设有控制电路,其包括负极引脚、正极输入引脚、负载引脚、NPN三极管和P沟道场效应管,负极引脚电连接负极端子,正极输入引脚电连接正极输入端子,负载引脚电连接负载端子,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正极输入引脚,基极连接负载引脚,集电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负载引脚,源极连接负极引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P沟道场效应管和NPN三极管当负载与电源连接正确时,电源才会对负载供电,否则不对负载供电,原理简单,实施起来比较方便装置成本低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源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负载进行供电的时候,需要电源的存在,但是对于一些负载很容易出现接反的现象。在现有技术中,对待接反的现象通常的解决办法为通过识别电路识别负载的正负,实现负载正确接线。以上方式涉及的电路复杂,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提供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壳体上设有3个接线端子,3个接线端子分别为负极端子、正极输入端子和负载端子;壳体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负极引脚、正极输入引脚、负载引脚、NPN三极管和P沟道场效应管,负极引脚电连接负极端子,正极输入引脚电连接正极输入端子,负载引脚电连接负载端子;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极引脚,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负载引脚,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负载引脚,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正极输入引脚。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和源极之间通过防导通电路连接,防导通电路包括并联连接的二极管和第四电阻,二极管的正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二极管的负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NPN三极管的基极和负载引脚之间连接有第二电阻。NPN三极管的基极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之间通过第一电阻连接。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通过第三电阻连接。通过以上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P沟道场效应管和NPN三极管可以在负载与电源连接正确时导通,从而使得电源对负载供电;当负载和电源接线错误时截止,从而使得电源不对负载供电。2.二极管和第四电阻组成的防导通电路可以防止P沟道场效应管被反向电动势击穿,从而保证P沟道场效应管的正常稳定工作。3.NPN三极管的基极和负载引脚之间连接第二电阻,第二电阻可以对NPN三极管进行有效的保护,防止NPN三极管的基极上电压过高,使NPN三极管工作稳定,延长NPN三极管的工作寿命。4.NPN三极管的基极和NPN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一电阻连接,第一电阻一方面在NPN三极管断开时对电流进行消耗,保证NPN三极管的有效关闭;另一方面,其使得NPN三极管更抗干扰,工作性能更加稳定。5.NPN三极管的发射极和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之间通过第三电阻连接,设置的第三电阻可以实现分压的作用,防止加在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上的电压过大,出现P沟道场效应管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控制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的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包括壳体4,壳体4呈长方体状。在壳体4上设置有3个接线端子,分别为负极端子1,正极输入端子2和负载端子3。其中在设置的时候,将负极端子1和负载端子3分布设置于壳体4的两端,正极输入端子2设置于壳体4的中部,从而便于接线。在壳体4的内部设置有控制电路,为了保证控制电路的稳定性,防止外界信号对控制电路造成影响,壳体4的材质为金属。如图2所示,控制电路包括正极输入引脚B、负极引脚A、负载引脚C、NPN三极管Q1和P沟道场效应管Q2。本技术所述的电源控制装置用于电源对负载供电的情形,其中负载指电平等需要充电的元件。在工作的时候,负极端子1电连接负极引脚A,正极输入端子2电连接正极输入引脚B, 负载端子3电连接负载引脚C。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连接负极引脚A,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还通过第一电阻R1连接NPN三极管Q1的基极。其中第一电阻R1一方面在NPN三极管Q1断开时对电流进行消耗,保证NPN三极管Q1的有效关闭;另一方面,其使得NPN三极管Q1更抗干扰,工作性能更加稳定,为了提高效果,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为10Ω~30Ω。NPN三极管Q1的基极通过第二电阻R2连接负载引脚C,第二电阻R2可以对NPN三极管Q1进行有效的保护,使其工作稳定,延长其工作寿命,为了保证效果,第二电阻R2的阻值为15Ω~25Ω。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设置的第三电阻R3可以实现分压的作用,防止加在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上的电压过大,出现P沟道场效应管Q2因被击穿而无法正常工作的现象。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漏极连接负载引脚C,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连接正极输入引脚B。为了防止P沟道场效应管Q2被反向电动势击穿,从而保证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正常稳定工作,在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和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之间连接有防导通电路,放导通电路包括二极管D和第四电阻R4,二极管D和第四电阻R4并联连接。其中,二极管D的正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二极管D的负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源极。当有反向电动势时,其会在第四电阻和二极管之间消耗掉,从而不影响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正常工作。工作的时候,正极输入B和负极引脚A分别连接电源的正极和负极,负载的正极和负极分别连接负极引脚A和负载引脚C。当连线正确时,因负载的负极上会有初始的高电平,使得负载引脚C上有高电平,在负载引脚C上的高电平的作用下,NPN三极管Q1导通;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上为低电平,故P沟道场效应管Q2的栅极上也为低电平;P沟道场效应管Q2导通,正极输入引脚B上的电流通过P沟道场效应管Q2进入负载引脚C,使得负载引脚C为负载的正极供电,负极引脚A为负载的正极供电,从而实现为负载供电的目的。当连线错误时,如负载的负极连接负载引脚C,负载的正极连接负极引脚A,此时,因负载引脚C上有初始的低电平,NPN三极管Q1截止,P沟道场效应管Q2也处于截止状态,电源不会对负载进行供电,从而保证负载的安全。在实施的时候,负载可以为电瓶,当使用电源对电瓶充电时,仅接线正确,电源才会对电瓶进行充电,否则控制电路中的P沟道场效应管Q2和NPN三极管Q1均处于截止状态,不会对电瓶进行充电。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设置P沟道场效应管Q2和NPN三极管Q1当负载与电源连接正确时,电源才会对负载供电,否则不对负载供电,原理简单,实施起来比较方便,各个元件的成本低廉,从而降低了装置成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3个接线端子,3个接线端子分别为负极端子、正极输入端子和负载端子;壳体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负极引脚、正极输入引脚、负载引脚、NPN三极管和P沟道场效应管,负极引脚电连接负极端子,正极输入引脚电连接正极输入端子,负载引脚电连接负载端子;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极引脚,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负载引脚,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负载引脚,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正极输入引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壳体上设有3个接线端子,3个接线端子分别为负极端子、正极输入端子和负载端子;壳体内部设有控制电路,控制电路包括负极引脚、正极输入引脚、负载引脚、NPN三极管和P沟道场效应管,负极引脚电连接负极端子,正极输入引脚电连接正极输入端子,负载引脚电连接负载端子;NPN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负极引脚,NPN三极管的基极连接负载引脚,NPN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P沟道场效应管的栅极,P沟道场效应管的漏极连接负载引脚,P沟道场效应管的源极连接正极输入引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导通电源控制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仝兴孚
申请(专利权)人:濮阳市立圆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