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及风管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54938 阅读:1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7: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及风管机。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包括底盘、中隔板以及电机支架,中隔板垂直固定于底盘上方,电机支架固定于中隔板的一侧,电机支架与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或者底盘与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或者电机支架与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且底盘与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电机支架、第一减振元件与中隔板之间以及底盘、第二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风管机电机减震安装装置起到了减振和降低噪音的作用,提升了整机的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
,尤其涉及一种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及风管机。
技术介绍
风管机就是风管式空调机,室内机与室外机通过铜管连接,从室内引出送风管然后通向各个房间,在经过回风管送回到室内机,然后经过冷却之后并混合新风再重新送出新风,其实是全空气系统的一种中央空调。风管机的室外机包括一底盘,底盘上垂直固定有一中隔板,中隔板的侧面固定有电机支架,风管机的主要部件电机、风轮和蜗壳等均设置在中隔板上的电机支架上。现有技术中电机支架通过螺钉直接固定在中隔板上,中隔板用螺钉固定在底盘上,是一种刚性连接。虽然这种刚性连接方式固定可靠,但是会使得电机的震动和噪音会通过电机支架、中隔板传递至底盘,使得整机的震动和噪音较大,严重影响用户体验效果,电机是风管机的唯一振动源头,其震动通过电机支架和中隔板传递到整机,会导致风管机产生“嗡嗡”的振动音,所以电机的减振对于风管机的降噪有积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中风管机的电机安装装置引起的风管机噪音大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包括底盘、中隔板以及电机支架,所述中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方,所述电机支架固定于所述中隔板的一侧,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所述电机支架、第一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所述底盘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所述底盘、第二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且所述底盘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所述电机支架、第一减振元件与中隔板之间以及所述底盘、第二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连接。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和第二减振元件为减振垫片。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和第二减振元件采用橡胶制成。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和第二减振元件采用聚氨酯制成。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减振元件或第二减振元件的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凸起。根据本技术,所述紧固件为螺钉。根据本技术,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和第二减振元件为减振弹簧。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风管机,包括上述的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三)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当本技术中电机支架与中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元件,电机支架、第一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时,电机支架与中隔板不直接相接触,将电机支架与中隔板之间的刚性连接转变为柔性连接,柔性连接具有减振作用,有效地降低振动和噪音的传播。(2)当本技术中底盘与中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二减振元件,底盘、第二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通过紧固件连接时,底盘与中隔板不直接相接触,将底盘与中隔板之间的刚性连接转变为柔性连接,柔性连接具有减振作用,有效地降低振动和噪音的传播,降低了由中隔板传递至底盘的振动,起到减振效果。(3)当本实施例中的电机支架与中隔板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元件,同时底盘与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时,在减少了电机支架传递至中隔板的振动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由中隔板传递至底盘上的振动,两级减振提高了减振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图4中A处的放大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的侧视图。图中:1:底盘;2:中隔板;3:电机支架;4:第一减振元件;5:第二减振元件;6:紧固件。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一如图1和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包括底盘1、中隔板2以及电机支架3,中隔板2垂直固定于底盘1上方,电机支架3固定于中隔板2的一侧,电机支架3与中隔板2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4,电机支架3、第一减振元件4以及中隔板2之间通过紧固件6连接。本技术实施例中电机支架3与中隔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元件4,电机支架3、第一减振元件4以及中隔板2之间通过紧固件6连接,电机支架3与中隔板2不直接相接触,将电机支架3与中隔板2之间的刚性连接转变为柔性连接,柔性连接具有减振作用,有效地降低振动和噪音的传播。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元件4为减振垫片。减振垫片同时具有弹性特性和阻尼特性,在电机支架3与中隔板2之间设置减振垫片相当于将电机振动传递系统变为两自由度的弹性动力学系统。振动能量在减振垫片上消耗掉一部分,减少传递到底盘1上的振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减振元件4采用橡胶制成。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减振元件4采用聚氨酯制成,聚氨酯材质比橡胶材质更耐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橡胶材质小,不需要经常更换,降低了维修频率。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紧固件6为螺钉。采用螺钉依次穿过电机支架3、第一减振元件4和中隔板2将三者固定在一起。在安装时固定紧固件6时应使第一减振元件4由一定的被压缩和自回复余量,避免将第一减振元件4压缩到极限而导致失去减振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一减振元件4的表面均匀设有多个凸起。设置的凸起增加了一定的缓冲空间,提高了减振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减振元件4也可以为减振弹簧。安装时减振弹簧相当于套设在紧固件6上,电机支架3的振动能量被减振弹簧吸收一部分,减少了电机支架3传递到中隔板2的振动,从而减少了传递至底盘1上的振动。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同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不重复描述,实施例一公开的内容也属于本实施例二公开的内容,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在于: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底盘1与中隔板2之间还设有第二减振元件5,底盘1、第二减振元件5以及中隔板2之间通过紧固件6连接。本实施例中的电机支架3与中隔板2之间设置有第一减振元件4,底盘1与中隔板2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5,在减少了电机支架3传递至中隔板2的振动的同时,进一步减少了由中隔板2传递至底盘1上的振动,两级减振提高了减振效果。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第二减振元件5为减振垫片。减振垫片同时具有弹性特性和阻尼特性,在电机支架3与中隔板2之间设置减振垫片相当于将电机振动传递系统变为两自由度的弹性动力学系统。振动能量在减振垫片上消耗掉一部分,减少传递到底盘1上的振动。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减振元件5采用橡胶制成。橡胶材质具有较好的弹性,能够起到较好的减振作用。优选地,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减振元件5采用聚氨酯制成,聚氨酯材质比橡胶材质更耐用,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橡胶材质小,不需要经常更换,降低了维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包括底盘、中隔板以及电机支架,所述中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方,所述电机支架固定于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所述电机支架、第一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所述底盘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所述底盘、第二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且所述底盘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所述电机支架、第一减振元件与中隔板之间以及所述底盘、第二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包括底盘、中隔板以及电机支架,所述中隔板垂直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方,所述电机支架固定于所述中隔板的一侧,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所述电机支架、第一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所述底盘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所述底盘、第二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通过紧固件连接;或者所述电机支架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一减振元件,且所述底盘与所述中隔板之间设有第二减振元件;所述电机支架、第一减振元件与中隔板之间以及所述底盘、第二减振元件以及中隔板之间均通过紧固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管机电机减振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减振元件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单孙明迁张穴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