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戴式助听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5183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头戴式助听器,此头戴式助听器是是包含头戴式连接主体及助听装置模块。其中,助听装置模块设置连接至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提供一种头戴式助听器,以解决现有习知技艺的电子助听器容易脱落损坏、无法隔绝外部噪音及电子助听器本身产生的噪音与回音噪声,导致其实质配戴功效低落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头戴式助听器,特别是一种具有助听装置模块的头戴式助听器。适用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和生产。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助听器,其主要是内耳式电子或耳挂式电子助听器。然而,由于电子助听器一般是一种属于全向性(非指向性)的精密收音电子装置,且其佩戴主要是采用置入内耳或外部耳挂的方式,因此当使用者处于室内与他人进行对话时,则会同时接收其他四面八方所传来的外部噪音与回音,进而产生干扰无法确切地接收谈话对象的语音内容;此外,电子助听器本身于开启时,也会产生电子电路中的噪声杂音,导致用户配戴过程中无时无刻都处于吵杂音讯的使用环境中;再者,当用户配载电子助听器活动时,也容易致使电子助听器脱落碰撞而产生损毁损坏。因此,如何提出一种助听器,能够有效改上述习知的助听器容易因掉落而损坏、无法过滤背景噪音与回音、及克服电子式助听器自身产生的噪声干扰,从而提升实质使用效能,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习知技艺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就是在提供一种头戴式助听器,以解决现有习知技艺的电子助听器容易脱落损坏、无法隔绝外部噪音及电子助听器本身产生的噪音与回音噪声,导致其实质配戴功效低落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头戴式助听器,其包含:头戴式连接主体及助听装置模块。其中,助听装置模块是设置连接至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其中该助听装置模块包含非电子助听单元,且该非电子助听单元包含:一对集音耳罩;其中每一个该集音耳罩具有凹槽,其中当使用者配戴该头戴式连接主体时,每一个该集音耳罩的该凹槽与使用者的头部侧边形成集音腔体;二结合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是通过该其中的结合部,以分别对应连接至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头戴式连接主体为头盔、桥接耳架、挂 耳式眼镜、后挂式眼镜或发箍结构。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集音腔体具有开口,用以收音。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包含多个排音孔。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包含吸音垫。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结合部的一端是对应设置固定于上述集音耳罩的上缘,并且上述结合部的另一端是枢接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结合部是贴合于该集音耳罩外侧边,并配合该集音耳罩的外形轮廓而成弯曲的形状。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结合部的一端是对应设置锁接固定于上述集音耳罩的外侧。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上述结合部的另一端是枢接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更包含通讯单元。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通讯单元为无线通信单元或有线通讯单元。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无线通信单元为蓝牙、Wi-Fi、ZigBee、RFID、NFC、ANT或红外线传输系统。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更包含:一对扬声器,分别配置于每一个该集音耳罩中;及音源传输线,连接于该通讯单元与上述扬声器的间。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扬声器为骨传导音频装置。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助听装置模块包含电子助听单元,并且该电子助听单元包含一对电子助听器,设置于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电子助听器是内耳式电子助听器。前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中该电子助听器是可拆卸式电子助听器。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可以过滤外部噪音与回音,使使用者确切地接收谈话对象的语音内容;降低电子式助听器自身产生的噪声干扰;增加稳固性,使用户配载电子助听器活动时,不易因电子助听器脱落碰撞而产生损毁损坏。附图说明图1与图2是分别绘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用户配戴示意图。图3与图4是分别绘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用户配戴示意图。图5是绘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图6与图7是分别绘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组合示意图。【符号说明】100:头戴式助听器 110:头戴式连接主体112:助听装置模块 120:非电子助听单元130:集音耳罩 131:凹槽132:集音腔体 133:开口134:排音孔 135:缓冲垫140:结合部 150:通讯单元152:传输线 154:扬声器160:电子助听单元 170:电子助听器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将详细描述如下。然而,除了如下描述外,本技术还可以广泛地在其他的实施例施行,且本技术的范围并不受实施例的限定,其以后的专利范围为准。再者,为提供更清楚的描述及更易理解本技术,图式内各部分并没有依照其相对尺寸绘图,某些尺寸与其他相关尺度相比已经被夸张;不相关的细节部分也未完全绘出,以求图式的简洁。请参阅图1与图2,其是分别绘示本技术实施例的头戴式助听器的部分组件分离示意图及用户配戴示意图。如图所示,头戴式助听器100可包含头戴式连接主体110及助听装置模块112。其中,助听装置模块112是设置连接至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两相向侧端。在本实施例中,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为头盔,用以当使用者配戴头戴式助听器100时,给予使用者头部完整的包覆效果,其中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内衬可采用具弹性且吸湿排汗的材质,以提供使用者更为舒适的配戴效果。然而,本技术所揭示的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不以此为限,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也可为桥接耳架、挂耳式眼镜、后挂式眼镜或发箍结构等其他合适的结构态样。接着,更进一步地说,助听装置模块112可包含非电子助听单元120。非电子助听单元120则包含一对集音耳罩130及二结合部140。其中,每一 个集音耳罩130是通过其中的结合部140,以分别对应连接至头戴式连接主体110的两相向侧端。然而,由于非电子助听单元120中的集音耳罩130可以通过结合部140及头戴式连接主体110予以固定于使用者的头部两侧,因此当听障患者活动时或甚至使用期间产生碰撞时,集音耳罩130也不易因此而偏移或掉落损坏。此外,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每一个集音耳罩130可具有凹槽131。其中,当使用者配戴头戴式连接主体110时,每一个集音耳罩130的凹槽131是与使用者的头部侧边形成集音腔体132。其次,集音腔体132具有开口133,用以进行收音至集音腔体132内部。更进一步地说,集音腔体132是可形成以盖覆使用者的耳朵,如此集音耳罩130可通过开口133以进行指向性地收音,并集音腔体132的壳体隔绝其它方向的背景噪音,例如:可借由集音耳罩130可加强使用者前方的收音,同时遮蔽左、右两侧和后方的背景声音。此外,使用者更可通过头戴式连接主体110,致使集音耳罩130的开口133随着用户的视线同步转向。然而,每一个集音耳罩130具有多个排音孔134。排音孔134可形成位于对应于开口133的集音腔体132的另一端,如此即可有效地将大部份集音耳罩130所收集的声音排出,而避免在集音腔体132内产生回音干扰。此外,在另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集音耳罩130内也可以设置由吸音材质所制成的吸音垫,此吸音垫可以产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头戴式连接主体;及助听装置模块,设置连接至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其中该助听装置模块包含非电子助听单元,且该非电子助听单元包含:一对集音耳罩,其中每一个该集音耳罩具有凹槽,其中当使用者配戴该头戴式连接主体时,每一个该集音耳罩的该凹槽与使用者的头部侧边形成集音腔体;二结合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是通过该其中的结合部,以分别对应连接至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头戴式连接主体;及助听装置模块,设置连接至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其中该助听装置模块包含非电子助听单元,且该非电子助听单元包含:一对集音耳罩,其中每一个该集音耳罩具有凹槽,其中当使用者配戴该头戴式连接主体时,每一个该集音耳罩的该凹槽与使用者的头部侧边形成集音腔体;二结合部,其中上述集音耳罩是通过该其中的结合部,以分别对应连接至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头戴式连接主体为头盔、桥接耳架、挂耳式眼镜、后挂式眼镜或发箍结构。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集音腔体具有开口。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集音耳罩包含多个排音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集音耳罩包含吸音垫。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结合部的一端是对应设置固定于上述集音耳罩的上缘,并且上述结合部的另一端是枢接该头戴式连接主体的两相向侧端。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头戴式助听器,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结合部是贴合于该集音耳罩外侧边,并配合该集音耳罩的外形轮廓而成弯曲的形状。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达慷袁立刚
申请(专利权)人:十次元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