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6402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2 02: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照明设备,其包含光源、导光板和设置于该导光板上的反射元件,该导光板包括入光面、从该入光面的相反两侧互相远离延伸的出光面与连接面、连接该连接面及出光面的反射面、位于该入出光面交界处的第一连接边、位于该入光面与连接面交界处的第二连接边,以及位于该连接面与反射面交界处的第三连接边,该第三连接边投影到该出光面上形成投影线。定义θT为该导光板的全反射角,θ为该出光面与连接面的延伸夹角,为该反射面与出光面间的夹角,d为该第一连接边与第二连接边之间的距离,L为该第一连接边与投影线之间的距离,θ<,θ<θT,L≥(d/2)/tanθ,由此该导光板就能调整出光量及出光比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分案申请说明本申请是申请日为2013年5月27日、申请号为201310201515.3、题为“导光装置及照明设备”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设备,特别涉及一种导光板无需设置微结构的照明设备。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展场中,如果需要对长条形或大型的展示区域进行照明,通常会同时使用长条形的日光灯或使用多盏圆灯,以使光线充足。然而,使用日光灯容易具有光线过于分散而亮度不足的问题,而使用多盏圆灯又容易具有部分区域照明范围重叠而部分区域亮度不足的问题,并且多盏灯具的设置也会造成成本增加。一般而言,为了使光源所散发的光线更均匀,会配合导光板使用,而导光板的相关专利数量众多,如US6328453、US6752507号专利在导光板上形成微结构以控制光线的出光角度,或使出光的光线更为均匀。然而,在导光板上进行各种微结构加工及排列变化的设计必然会增加导光板的制作程序,无法降低制作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需通过微结构就能控制光场的照明设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设备包含光源、用于接收该光源的光线的导光板,和设置在该导光板上的反射元件。其中该光源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二极体,发光二极体沿着轴线排列。该导光板包括沿着该轴线延伸的入光面、由该入光面的一侧延伸的出光面、由该入光面的另一侧朝远离该出光面的方向倾斜延伸的连接面,以及连接该连接面和出光面的反射面。该入光面为平坦表面。其中,该导光板在该反射面的厚度大于在该入光面的厚度,而且该反射元件设置在该反射面上。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于:通过该导光板的参数设计,让该光源所散发的光线在通过该导光板后就可将线光源转变成光线较为均匀的面光源,而无需在该导光板上形成微形结构,从而能降低制作程序和成本。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特征和效果将在参照附图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图1是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设备的实施例的立体图,该照明设备包含光源、导光板和反射元件;图2是说明该实施例中的该导光板的形态的侧视图,,为了便于说明在图中省略该光源而未绘出该光源;并且图3是说明该实施例中的该导光板的另一种形态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设备2的实施例包含光源21(只参见图1)、用于接收该光源21的光线的导光板22,和设置在该导光板22上的反射元件23。在本实施例中,该光源21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二极体211,发光二极体211沿着轴线排列,但不限于此。该导光板22包含入光面221、连接在该入光面221一侧的出光面222、从该入光面221的另一侧朝远离该出光面222的方向倾斜延伸的连接面223、连接该连接面223和出光面222的反射面224、位于该入光面221与出光面222的交界处的第一连接边225、位于该入光面221与连接面223的交界处的第二连接边226,以及位于该连接面223与反射面224的交界处的第三连接边227。该连接面223在垂直于该入光面221的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小于该出光面222在该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就图2而言,该投影面与该出光面222重叠,并且在该实施例中,该连接面223优选为未经喷砂处理的镜面。该反射面224保持以固定的斜率倾斜设置。该反射元件23设置并覆盖在该反射面224上,并且该反射元件23未覆盖该导光板22的其他面。因此,对于该出光面222而言,该出光面222直接显露而未被覆盖。该反射面224与该出光面222之间形成第二夹角并且该第三连接边227在该出光面222上投影形成投影线228。该光源21产生的光线经由该入光面221进入后,再经由该反射元件23反射而从该出光面222出光。如图2所示,该出光面222与该连接面223延伸形成第一夹角θ。其中,该出光面222与该反射面224的交界至该第一连接边225的垂直距离大于该第二连接边226与该第三连接边227之间的垂直距离,该导光板22的厚度在从该入光面221朝该反射面224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定义θT为该导光板22的全反射角,d为该第一连接边225与第二连接边226之间的距离,L为该第一连接边225与该投影线228之间的距离,而θ<θT,且L≥(d/2)/tanθ。其中,是用来控制出光角度(angle of beam)的参数,L与θ则是用来控制光场宽度(width of beam)的参数,从而上述三个参数共同配合即可用来控制该导光板22的出光量(Flux)。本专利技术利用两种不同的材质来制作该导光板22,一种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另一种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进行试验后获得如表一、表二所记载的试验结果。表一由于该导光板22的参数条件需符合θ<θT,且L≥(d/2)/tanθ三个条件,而从表一中第(1)组的试验结果来看,符合θ<θT(11°<42.16°),且L≥(d/2)/tanθ(79mm>2.2mm)三个条件,因此其出光量可达90%以上。同理,第(2)组的试验也有相同结果,而第(3)组的试验也可使出光量接近60%。从第(4)~(7)组的试验结果来看,只要不符合三个条件中的任一个条件,其出光量明显减少至接近50%,甚至是50%以下,从而无法达到控制出光量的效果。表二同理,表二通过另一种材质所制成的导光板来进行试验,而能获得与表一类似的结果。另外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该导光板22的连接面223也可以具有连接该入光面221的平直段229以及连接该平直段229和反射面224的倾斜段220,该平直段229与该出光面222互相平行,该第一夹角θ则由该出光面222与该连接面223的倾斜段220延伸形成。由此,使该导光板22呈现另一种形态而同样能得到与表一、表二所记载的试验结果相似的试验结果。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照明装置2通过该导光板22的参数设计,就可通过改变参数条件来控制出光量及出光比例,并使原本呈线状分布的该光源21所散发的光线通过该导光板22后,变成较为均匀且呈面状的出光面积,从而能提供大范围的均匀光线,因此确实能达到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不应当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范围,即所有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的内容作出的简单等效变化与修饰都仍属于本专利技术专利所涵盖的范围。【附图标记】2 照明设备 227 第三连接边21 光源 228 投影线211 发光二极体 229 平直段22 导光板 220 倾斜段221 入光面 23 反射元件222 出光面 θ 第一夹角223 连接面 第二夹角224 反射面 d 距离225 第一连接边 L 距离226 第二连接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照明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照明设备,其包含光源、用于接收所述光源的光线的导光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的反射元件,其中所述光源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二极体,所述发光二极体沿着轴线排列,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其沿着所述轴线延伸,且所述入光面为平坦表面;出光面,其从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延伸;连接面,其从所述入光面的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及反射面,其连接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出光面;其中,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反射面的厚度大于在所述入光面的厚度,而且所述反射元件设置在所述反射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照明设备,其包含光源、用于接收所述光源的光线的导光板、和设置在所述导光板上的反射元件,其中所述光源包括间隔设置的多个发光二极体,所述发光二极体沿着轴线排列,所述导光板包括:入光面,其沿着所述轴线延伸,且所述入光面为平坦表面;出光面,其从所述入光面的一侧延伸;连接面,其从所述入光面的另一侧朝远离所述出光面的方向倾斜延伸;以及反射面,其连接所述连接面和所述出光面;其中,所述导光板在所述反射面的厚度大于在所述入光面的厚度,而且所述反射元件设置在所述反射面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连接面具有连接所述入光面的平直段以及连接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反射面的倾斜段,所述平直段与所述出光面互相平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导光板的厚度在从所述入光面朝所述反射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连接面在垂直于所述入光面的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小于所述出光面在所述投影面上的投影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设备,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反射面被所述反射元件覆盖,并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蔚轩戴永辉吴俊毅
申请(专利权)人:瑞仪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