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43828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2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由导体条、包覆在导体条外的绝缘层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具有沿绝缘层周向贯通的绝缘凹槽,绝缘凹槽是贯通到导体条表面的,绝缘凹槽的横截面为回字形。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输电母线不易接地、接地时接地装置易扭转、易打滑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导体条接地过程中接地装置不会打滑、转动范围可控、接地更可靠与方便,接地装置的扭动范围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力
,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从配电房引出到变压器的线路大部分是输电母线,常用的母线如图1所示,图中1为导体条,2为绝缘层,通常,绝缘层整体包覆住导体条。电力系统中有明确的规定,在检修或更换时,需要对于金属导电部分进行接地处理,因此,现有技术中的输电母线很难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揭示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实例1中,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由导体条、包覆在导体条外的绝缘层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具有沿绝缘层周向贯通的绝缘凹槽,绝缘凹槽是贯通到导体条表面的,绝缘凹槽的横截面为回字形。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实例2中,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由导体条、包覆在导体条外的绝缘层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具有沿绝缘层周向贯通的绝缘凹槽,绝缘凹槽是贯通到导体条表面的,绝缘凹槽的横截面为回字形;绝缘凹槽的左侧具有周向都凸出于绝缘层表面的第一凸起部件、绝缘凹槽的右侧具有周向都凸出于绝缘层表面的第二凸起部件,第一凸起部件的右表面与绝缘凹槽的左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二凸起部件的左表面与绝缘凹槽的右表面在同一平面内。所述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是这样做的:先取矩形的导体材料,在其外挤塑上绝缘层材料;再沿绝缘层周向去除部分绝缘层材料至导体部分形成绝缘凹槽;取融化状态的高温绝缘材料整体包覆在绝缘凹槽的左侧及绝缘凹槽的右侧,采用模具压缩并冷却即形成第一凸起部件及第二凸起部件;或者,所述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是这样做的:先取矩形的导体材料,在其外挤塑上绝缘层材料;再沿绝缘层周向去除部分绝缘层材料至导体部分形成绝缘凹槽;取绝缘材料整体包覆在绝缘凹槽的左侧及绝缘凹槽的右侧,形成凸起的绝缘材料;然后采用热缩套管套在绝缘凹槽左侧及右侧的凸起的绝缘材料上,加热热缩套管使热缩套管、凸起的绝缘材料与绝缘层结合为一体。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条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料是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凹槽的宽度为50mm—100mm。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主要有益技术效果:导体条接地过程中接地装置不会打滑、转动范围可控、接地更可靠与方便,接地装置的扭动范围更小。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输电母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实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实例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4为实施实例2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用到的接地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所在
人员能更清楚地理解与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导体条、2—绝缘层、21—绝缘凹槽、211—第一凸起部件、212—第二凸起部件、3—绝缘磁瓶、4—桥架、5—桥架支柱、6—接地装置、61—第一支撑部件、62—第一挡杆、63—第二挡杆、64—绝缘杆、65—压接头、66—第三挡杆、67—第四挡杆、68—接地线引出端、631—第一过孔、661—第二过孔、671—第三过孔、681—接地线。实施实例1请见图2,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由导体条1、包覆在导体条外的绝缘层2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具有沿绝缘层周向贯通的绝缘凹槽21,绝缘凹槽是贯通到导体条表面的,绝缘凹槽的横截面为回字形。实施实例2请见图3至图5,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由导体条1、包覆在导体条外的绝缘层2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具有沿绝缘层周向贯通的绝缘凹槽21,绝缘凹槽是贯通到导体条表面的,绝缘凹槽的横截面为回字形;绝缘凹槽的左侧具有周向都凸出于绝缘层表面的第一凸起部件211、绝缘凹槽的右侧具有周向都凸出于绝缘层表面的第二凸起部件212,第一凸起部件的右表面与绝缘凹槽的左表面在同一平面内,第二凸起部件的左表面与绝缘凹槽的右表面在同一平面内。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体条的材料是铜或铝或合金。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的材料是低密度聚乙烯或中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或低烟无卤聚乙烯或聚氯乙烯。上述任一实施实例中所述的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凹槽的宽度为50mm—100mm。下面结合接地装置对本专利技术的使用原理进行陈述。上述实施实例中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架放在绝缘磁瓶3上面,绝缘磁瓶安装在桥架4,桥架固定在桥架支柱5上,桥架支柱的一端固定在地表或深入地基中,安装或检修时,使用接地装置6,将第一支撑部件61、第一挡杆62、第二挡杆63形成的卡口卡入绝缘凹槽21中,然后,通过转动绝缘杆64带动压接头65向第一挡杆62方向运动,使接地装置6压紧导体条并形成完整可靠的电气接触,位于第一支撑部件61右侧上端的接地线引出端68引出的接地线681连接地桩就完成了接地;第一挡杆62的右端连接在第一支撑部件61的上端,第二挡杆63平行地设置在第一挡杆62之下,且第二挡杆63的右端连接在第一支撑部件上,第三挡杆66平行地设置在第二挡杆63之下,且第三挡杆66的右端连接在第一支撑部件上,第四挡杆67平行地设置在第三挡杆66之下,且第四挡杆67的右端连接在第一支撑部件上,第二挡杆上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一过孔631、第三挡杆上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二过孔661、第四挡杆上具有上下贯通的第三过孔671,第一过孔、第二过孔、第三过孔的轴线是重合的,且第一过孔的直径不大于第二过孔的直径,第二过孔的直径不大于第三过孔的直径,压接头65的直径大于第一过孔的直径,绝缘杆64穿过第三过孔、第二过孔及第一过孔,压接头65连接在绝缘杆64上;第一过孔631内部具有内螺纹,绝缘杆靠近第一过孔部分具有外螺纹;通过绝缘杆在的旋转,使得压接头65压紧导体条,实施实例1中,作业人员使输电母线接地是在母线下方操作的,由于绝缘凹槽21两侧的绝缘层2的阻挡,使得接地装置在导体条接地过程中不会打滑、转动范围可控、使接地更可靠与方便;由于绝缘层的厚度有限,有时较薄,故申请人发现了现好的实施方式,实施实例2中,由于第一凸起部件及第二凸起部件的阻挡,使输电导线的接地更方便可靠,接地装置的扭动范围更小。上述所述的第一过孔的直径不大于第二过孔的直径,指第一过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二过孔的直径。上述所述的第二过孔的直径不大于第三过孔的直径,指第二过孔的直径小于或等于第三过孔的直径。上述所述的接地装置,所述绝缘杆的直径是相等的,或者从下端到顶端直径是逐渐变小的,所谓下端指靠近第四挡杆67的那一端,所谓顶端指靠近第一挡杆62那一端;所述绝缘杆的材料是塑料或橡胶。上述所述的接地装置,所述第一挡杆、第二挡杆都是由可导电的物质做成的。上述所述的接地装置,所述第一挡杆、第二挡杆、第一支撑部件的上端三者是电连接为一体的。上述所述的接地装置,接地线引出端68与第一挡杆相连接。上述所述的接地装置,第一支撑部件的下端是绝缘的。上述所述的接地装置,第三/第四挡杆都是由绝缘材料做成的。上述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由导体条、包覆在导体条外的绝缘层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具有沿绝缘层周向贯通的绝缘凹槽,绝缘凹槽是贯通到导体条表面的,绝缘凹槽的横截面为回字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由导体条、包覆在导体条外的绝缘层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具有沿绝缘层周向贯通的绝缘凹槽,绝缘凹槽是贯通到导体条表面的,绝缘凹槽的横截面为回字形。2.一种改进结构的输电母线,它是由导体条、包覆在导体条外的绝缘层构成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上具有沿绝缘层周向贯通的绝缘凹槽,绝缘凹槽是贯通到导体条表面的,绝缘凹槽的横截面为回字形;绝缘凹槽的左侧具有周向都凸出于绝缘层表面的第一凸起部件、绝缘凹槽的右侧具有周向都凸出于绝缘层表面的第二凸起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平刘天慈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随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