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36380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1 11: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包括混凝土面层和铺设在其内部的盲沟,所述盲沟铺设在结构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盲沟包括相互平行铺设的盲沟壁以及盲沟壁之间形成填充槽,所述盲沟壁沿纵向设有若干过水洞,所述填充槽内和过水洞内均填充有级配碎石,所述混凝土面层与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加强钢筋网和土工布,所述盲沟的末端与水收集坑连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适用于所有带有地下室工程的各类建筑,尤其适合用高水位地区及海滨城市地区及地下水丰富的地区的带有地下室工程的各类建筑。

Construction method for preventing basement floor leakag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ereof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ground leakag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the prevention of the basement, including concrete pavement and laying in the interior of the blind ditch, the blind ditch laying on the surface structure of concrete floor, the blind ditch includes filling groove formed between the blind ditch wall laid parallel to each other and blind ditch wall. The blind ditch along the longitudinal wall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through the tunnel, filled with gravel filling tank and water tunnel, the concrete is between the surface layer and the blind ditch are paved reinforcement mesh and geotextile, and the end of the water collection pit the blind ditch connected. The prevention of basement ground leakage construction structure and construction process is suitable for all with basement engineering of various buildings, particularly suitable for use with basement engineering in high water level area and coastal city area and the area of the building all kinds of rich ground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防水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高层建筑中的地下室出现渗漏一直以来是建设工程中难以克服并令人头痛的问题,虽然随着当今科技进步及新型材料的开发及运用的不断推出,较之过去理论上已经有很多渗漏得到了解决。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施工质量往往达不到规范及技术说明要求,而造成地下室使用过程中出现不等程度的渗漏现象。对于地下室地面的渗漏,目前大多数处理措施多用于\堵漏\进行处理,即寻找漏点、凿除已完成地面、注浆或者采用其他方法进行处理,最终达到防渗漏的目的。而在堵漏的施工工程中,往往地表面出现的渗漏点被堵上后,又在附件相邻的地方出现新的渗漏点,往往堵漏结果收效甚微。分析其原因是结构板出现细小的裂纹后,地下室水通过该裂缝渗漏到装饰层下,渗漏水开始水平方向流动渗漏,寻找到装饰层裂缝后开始由裂缝渗漏出地表面。这就是往往打开地表面裂缝堵漏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地表面的裂缝不是结构裂缝无法从根本上阻断渗漏水。对于沿海城市及内陆高水位地区,这类问题尤为突出,往往由于地下室的渗漏造成地下室无法使用或降低使用功能,给投资者带来不菲的经济损失,同时,施工单位由于难以处理堵漏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但结果收效甚微。中华名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在远古时期对于江河的治理中总结出丰富的经验,“堵不如疏”这句千百年来古人总结出来的经验的至理名言同样适用于当今现代社会工程领域当中,对于上述所出现的地下室渗漏问题,利用地下室设计中集水井、坑布置相应合理的地下盲沟进行有组织排水,即可彻底解决渗漏问题,杜绝由于渗漏、堵漏所带来的各项经济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旨在提出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以解决目前地下室渗漏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面层和铺设在其内部的盲沟,所述盲沟铺设在结构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盲沟包括相互平行铺设的盲沟壁以及盲沟壁之间形成填充槽,所述盲沟壁沿纵向设有若干过水洞,所述填充槽内和过水洞内均填充有级配碎石,所述混凝土面层与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加强钢筋网和土工布,所述盲沟的末端与水收集坑连通。进一步的,所述盲沟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盲沟和次盲沟,所述主盲沟的填充槽与次盲沟的填充槽相互连通。进一步的,所述主盲沟设置有三道相互平行设置的盲沟壁,位于中间的盲沟壁中设置连通洞,所述次盲沟设置有两道相互平行设置的盲沟壁。进一步的,所述盲沟壁由若干砼砖砌成,所述砼砖的厚度为40mm-50mm,宽度为60mm,所述盲沟壁中每隔2m-3m设置过水洞,所述过水洞的宽度为50mm-80mm,所述填充槽的宽度为150mm-200mm。进一步的,所述级配碎石选用粒径为0.5mm、1.5mm和20mm碎石进行级配,三种粒径碎石的级配比例为(15-25):(25-35):(40:60),优选地,所述级配比例为20:30:50。进一步的,所述土工布为短丝涤纶或短丝丙纶土工布。进一步的,所述砼砖的强度值大于或等于混凝土面层的强度值。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钢筋网由直径不小于8mm的钢筋,以不小于200mm的间距,纵横双向铺设形成。进一步的,所述盲沟的末端连接有用于将盲沟内的水输送至水收集坑的PVC水舌,所述水收集坑的顶部盖合有盖板。一种上述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1)结构混凝土底板清扫:清理结构混凝土底板表面杂物及清除落地灰,在清洗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结构混凝土底板表面是否有裂缝,并标记,观察是否有水渗出;(2)盲沟放线:根据盲沟布置图进行定位放线,并在步骤(1)标记出的裂缝处以及地下室外墙内侧、后浇带、结构混凝土底板厚度发生变化处和可能出现渗漏水的薄弱部位增加盲沟的布设,并且与附近的盲沟串联起来,形成有效通畅的流水通道,最终将水汇入水收集坑中;(3)铺设盲沟:砌盲沟壁并留置过水洞,将碎石按照级配比例进行混合,清洗干净后将其填充在填充槽内;(4)覆盖土工布:将土工布覆盖于级配碎石上表面,并覆盖两侧的盲沟壁;(5)加强钢筋绑扎:根据相应的结构计算钢筋的规格及间距,将钢筋铺设在土工布上表面形成加强钢筋网,并保证盲沟上部不因截面变小而影响正常的承载力;(6)混凝土面层或垫层的浇筑:待盲沟、土工布、钢筋加强网验收合格后,将混凝土浇筑于加强钢筋网上形成混凝土面层或垫层;(7)分割缝切割、砼养护:在浇筑完成的混凝土面层表面进行分割线切割,并进行砼养护。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具有以下优势: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利用地下室原设计中各类集水坑、集水井,在地面装饰层下合理的布置排水盲沟,将结构混凝土底板渗漏出来的水进行有组织排水,避免渗漏水渗透到装饰层以上影响其使用功能。节省大量的堵漏使用资金,降低维护成本。本专利技术适用于所有带有地下室工程的各类建筑,尤其适合用高水位地区及海滨城市地区及地下水丰富的地区的带有地下室工程的各类建筑。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主盲沟和次盲沟交界处的平面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主盲沟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次盲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盲沟立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盲沟与水收集坑节点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的次盲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的施工工艺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1-砼砖;2-级配碎石;3-过水洞;4-土工布;5-加强钢筋网;6-混凝土面层;7-水收集坑;8-PVC水舌;9-盖板;10-混凝土面层;11-连通洞。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如图1-6所示,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包括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面层和铺设在其内部的盲沟,所述盲沟铺设在结构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盲沟包括相互平行铺设的盲沟壁以及盲沟壁之间形成填充槽,所述盲沟壁沿纵向设有若干过水洞,所述填充槽内和过水洞内均填充有级配碎石,所述混凝土面层与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加强钢筋网和土工布,所述盲沟的末端与水收集坑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面层和铺设在其内部的盲沟,所述盲沟铺设在结构混凝土底板的上表面,所述盲沟包括相互平行铺设的盲沟壁以及盲沟壁之间形成填充槽,所述盲沟壁沿纵向设有若干过水洞,所述填充槽内和过水洞内均填充有级配碎石,所述混凝土面层与盲沟之间由上至下依次铺设有加强钢筋网和土工布,所述盲沟的末端与水收集坑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包括相互连通的主盲沟和次盲沟,所述主盲沟的填充槽与次盲沟的填充槽相互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盲沟设置有三道相互平行设置的盲沟壁,位于中间的盲沟壁中设置连通洞,所述次盲沟设置有两道相互平行设置的盲沟壁。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壁由若干砼砖砌成,所述砼砖的厚度为40mm-50mm,宽度为60mm,所述盲沟壁中每隔2m-3m设置过水洞,所述过水洞的宽度为50mm-80mm,所述填充槽的宽度为150mm-200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级配碎石选用粒径为0.5mm、1.5mm和20mm碎石进行级配,三种粒径碎石的级配比例为(15-25):(25-35):(40:60),优选地,所述级配比例为20:30:50。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土工布为短丝涤纶或短丝丙纶土工布。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预防地下室地面渗漏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晖
申请(专利权)人:六合峰天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