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27863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4: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包括横梁、第一加强机构、第二加强机构、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横梁两端为Y形叉口,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连接,第一加强机构和第二加强机构分别设置在横梁与两个纵梁连接位置,第一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第二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设置在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内侧。这样,横梁两端为Y形叉口,横梁在受力时,不论从那一侧受力,其所受到的了力,均会从中部向端部扩散,由于端部Y形叉口,所受到的力在传递过程中,会得到良好的分散,提高横梁整体的刚度,延长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身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悬摆臂横梁
技术介绍
目前,后悬摆臂横梁安装结构主要由横梁、纵梁、后悬摆臂安装支架以及相关的加强梁总成,通过与后悬摆臂上衬套的刚度匹配实现减振、支撑车身的作用。后悬摆臂横梁安装结构会直接影响到汽车的操控性和舒适性。现有的后悬摆臂安装结构主要存在零件受力不均、刚度分配影响整车NVH性能等问题:单侧的两个悬架摆臂安装支架与横梁、纵梁的搭接面积小,不利于后悬摆臂通过后悬摆臂支架向纵梁、横梁传力,导致NVH性能差;单侧的两个悬架摆臂安装支架通过横梁连接在一起,但是横梁被纵梁截断,导致单侧的两个悬架摆臂安装支架整体性差;单侧的两个悬架摆臂安装支架分别与纵梁/横梁搭接,导致传力方向不同,后悬摆臂安装支架在受力时出现扭转,在急转弯工况甚至会发生甩尾,乘坐舒适性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其满足后悬摆臂的安装要求;提高后悬摆臂安装点的静刚度,提高驾驶的操控性、舒适性;提高后悬摆臂安装横梁处的整体动刚度,提高NVH性能。本技术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包括摆臂本体、横梁、第一加强机构、第二加强机构、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横梁两端为Y形叉口,所述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机构和所述第二加强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与两个纵梁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加
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设置在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内侧,两个所述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所述第二摆臂安装支架上均与所述摆臂本体固定连接。本技术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还可以是:所述横梁的高度与所述横梁距所述第一加强机构或第二加强机构的垂直距离比值为8:7。所述纵梁的高度与所述纵梁距所述第一加强机构或第二加强机构的垂直距离比值为3:2。所述Y形叉口X向长度与所述横梁中间位置X向长度的比值为8:1。所述第一摆臂安装支架为双层“U”形。所述第二摆臂安装支架内侧设有内加强板,所述第二摆臂安装支架外侧设有外加强板。所述第二摆臂安装支架外壁上设有加强外板。本技术的提供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包括摆臂本体、横梁、第一加强机构、第二加强机构、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横梁两端为Y形叉口,所述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机构和所述第二加强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与两个纵梁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设置在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内侧,两个所述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所述第二摆臂安装支架上均与所述摆臂本体固定连接。这样,所述横梁两端为Y形叉口,摆臂本体挂设在横梁上时,横梁受力,由于横梁两端为Y形叉口,横梁与纵梁的固定连接面积增加,可以保证横梁的连接强度,另外,不论横梁从哪一侧受力,其所受到的了力,均会从中部向端部扩散,由于端部Y形叉口,所受到的力在传递过程中,会得到良好的分散,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提高横梁整体的刚度,提高后悬摆臂安装位置的静刚度,提高驾驶的操控性、舒适性,延长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悬摆臂横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悬摆臂横梁的横梁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悬摆臂横梁的横梁截面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悬摆臂横梁的第一摆臂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后悬摆臂横梁的第二摆臂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图中:1:摆臂本体;2:纵梁;3:横梁;4:第一摆臂安装支架;5:第二摆臂安装支架;6:第一加强机构;7:第二加强机构;8:加强外板;9:内加强板;10:外加强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一种后悬摆臂横梁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包括摆臂本体1、横梁3、第一加强机构6、第二加强机构7、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4和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5,所述横梁3两端为Y形叉口,所述横梁3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2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机构6和所述第二加强机构7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3与两个纵梁2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加强机构6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4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5,所述第二加强机构7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4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5,所述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5设置在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4内侧,两个所述第一摆臂安装支架4和两个所述第二摆臂安装支架5上均与所述摆臂本体1固定连接。这样,所述横梁3两端为Y形叉口,摆臂本体1挂设在横梁3上时,横梁3受力,由于横梁3两端为Y形叉口,横梁3与纵梁2的固定连接面积增加,可以保
证横梁3的连接强度,另外,不论横梁3从哪一侧受力,其所受到的了力,均会从中部向端部扩散,由于端部Y形叉口,所受到的力在传递过程中,会得到良好的分散,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的优点是:提高横梁3整体的刚度,提高后悬摆臂安装位置的静刚度,提高驾驶的操控性、舒适性,延长使用寿命。如图1至图5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横梁3的高度与所述横梁3距所述第一加强机构6或第二加强机构7的垂直距离比值为8:7。这样,横梁3与第一加强机构6和第二加强机构7形成双层结构,而且所形成的双层结构的高度比为8:7,由于是双层结构,所述横梁3的局部强度得到明显的提升,当安装第一摆臂安装支架4和第二摆臂安装支架5时,横梁3能够很好的承受所受的外力,并且横梁3的高度与所述横梁3距所述第一加强机构6或第二加强机构7的高度的比值为8:7,第二摆臂安装支架5的安装位置Z向强度和刚度得到提升。本技术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如图1至图5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纵梁2的高度与所述纵梁2距所述第一加强机构6或第二加强机构7的垂直距离比值为3:2。这样,第一加强机构6和第二加强机构7至纵梁2的高度差高度可以得到保证,在承受力时,第一加强机构6和第二加强机构7可以分担部分纵梁2所受到的力,减轻纵梁2的负重压力,通过确定纵梁2的高度与所述纵梁2距所述第一加强机构6或第二加强机构7的高度的比值为3:2,提高第一摆臂安装支架44的Z向强度和高度。本技术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如图1至图5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横梁3广口位置X向长度与所述横梁3中间位置X向长度的比值为8:1。这样,所述横梁3两端为Y形叉口,横梁3在受力时,不论从那一侧受力,其所受到的了力,均会从中部向端部扩散,由于端部Y形叉口,所受到的力在传递过程中,会得到良好的分散,横梁3处的整体动刚度最低值由原来的4000N/mm,提高到7400N/mm,提高横梁3整体的刚度,延长使用寿命。本技术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如图1至图5所示,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第一摆臂安装支架4为双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后悬摆臂横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本体、横梁、第一加强机构、第二加强机构、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横梁两端为Y形叉口,所述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机构和所述第二加强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与两个纵梁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设置在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内侧,两个所述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所述第二摆臂安装支架上均与所述摆臂本体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摆臂本体、横梁、第一加强机构、第二加强机构、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横梁两端为Y形叉口,所述横梁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连接,所述第一加强机构和所述第二加强机构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梁与两个纵梁连接位置处,所述第一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第二加强机构上设置有一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一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所述两个第二摆臂安装支架设置在两个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内侧,两个所述第一摆臂安装支架和两个所述第二摆臂安装支架上均与所述摆臂本体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后悬摆臂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的高度与所述横梁距所述第一加强机构或第二加强机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春柳瞿刚曾蔚许冰
申请(专利权)人:上汽通用五菱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