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227710 阅读:2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20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其包括安装块、调节杆、支撑杆以及定位销,安装块上具有与前防撞梁安装板相贴合的安装面;安装块上远离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凸起;安装块的两端相对设置有定位销;定位销的安装端穿过安装块上的通孔与前防撞梁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配合;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调节杆的一端与安装凸起相连,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支撑杆上远离调节杆的一端具有与发动机盖内板相贴合的支撑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其能够使发动机盖间隙检测时的检测结果较为准确,也能够降低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还能够大大地降低发动机盖和翼子板出现变形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盖在调整线上装调后,其还没有经过总装即发动机及线束等还未装配,使得发动机盖处于悬空状态,在重力影响下发动机盖处于下垂状态,造成发动机盖与翼子板直接接触,从而不能对发动机盖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进行检测。现有技术中通常是检测人员抬起发动机盖至设计状态所设定的位置,然后进行发动机盖与翼子板之间间隙的检测,从而使得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同时,由于采用人工抬起发动机盖的方式进行间隙检测时,检测人员不能使发动机盖一直较好地保持在设计状态所设定的位置,从而使得检测结果较不准确,也即该检测结果不能较为准确的反映发动机盖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且,汽车车身在生产线运输过程中,发动机盖与翼子板会不断的进行磕碰,从而较容易导致发动机盖和翼子板变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检测结果较不准确,发动机盖和翼子板容易变形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其包括安装块、调节杆、支撑杆以及定位销,所述安装块上具有与前防撞梁安装板相贴合的安装面;所述安装块上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块的两端相对设置有所述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安装端穿过所述安装块上的通孔与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配合;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凸起相连,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支撑杆上远离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与发动机盖内板相贴合的支撑面。优选地,其还包括手柄,所述定位销上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手柄贯穿的径向通孔。优选地,所述手柄为中空结构。优选地,所述调节杆上远离所述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外螺纹,所述安装凸起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外螺纹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优选地,其还包括正六边形结构的底座,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安装凸起上,所述底座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与所述第二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三螺纹孔。优选地,所述底座与所述安装凸起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安装凸起与所述安装块形成一体式结构。优选地,所述安装凸起位于所述安装块的中部位置,所述调节杆与所述安装凸起的中部位置相连。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的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其通过调节杆和支撑杆能够对发动机盖进行支撑,且通过调整调节杆与支撑杆之间的螺纹配合的长度,就能够使发动机盖处于设计状态所设定的位置,并能够使发动机盖一直保持在该位置,从而使得在进行发动机盖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检测时,其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其不需检测人员抬起发动机盖一直保持在设计状态所设定的位置,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汽车车身在生产线运输过程中,该发动机盖支撑装置也能够对发动机盖进行支撑,较好地避免了发动机盖与翼子板发生磕碰,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发动机盖和翼子板出现变形的可能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并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盖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销与安装块配合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销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调节杆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安装块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底座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盖支撑装置与发动机盖配合时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在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11、安装块 12、安装凸起 13、通孔 21、定位销22、径向通孔 23、安装端 24、手柄 31、调节杆32、第一外螺纹 33、第二外螺纹 41、支撑杆 51、底座52、第三螺纹孔 61、发动机盖支撑装置 71、发动机盖81、前防撞梁左安装板 82、前防撞梁右安装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方案作进一步地详细介绍。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61,其包括安装块11、调节杆31、支撑杆41以及定位销21,其中,安装块11上具有与前防撞梁安装板相贴合的安装面;安装块11上远离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凸起12;安装块11的两端相对设置有定位销21;定位销21的安装端23穿过安装块11上的通孔13与前防撞梁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配合;支撑杆41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调节杆31的一端与安装凸起12相连,调节杆31的另一端设置有与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32;支撑杆41上远离调节杆31的一端具有与发动机盖内板相贴合的支撑面。可以理解的是,调节杆31与支撑杆41可以同轴设置,以使得调节杆31的受力均匀;调节杆31和支撑杆41可以均为圆柱形结构;第一螺纹孔可以设置在支撑杆41的中部位置;定位销21能够保证该发动机盖支撑装置61的安装位置的准确性,同时也能够起到将该发动机盖支撑装置61固定到车身上作用;在实际应用中,定位销21的安装端22的直径可以比前防撞梁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的直径小0.1mm,材质可以为40Cr,其中Cr表示铬,硬度可以为HRC48-52,其中HRC表示洛氏硬度值,以较好地保证定位销21的定位强度。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杆41可以由树脂制成,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该发动机盖支撑装置61与支撑杆41之间因发生碰撞而损坏。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盖支撑装置61,其通过调节杆31和支撑杆41能够对发动机盖71进行支撑,且通过调整调节杆31与支撑杆41之间的螺纹配合的长度,就能够使发动机盖71处于设计状态所设定的位置,并能够使发动机盖71一直保持在该位置,从而使得在进行发动机盖71与翼子板之间的间隙检测时,其检测结果较为准确;同时,在检测过程中,其不需检测人员抬起发动机盖71一直保持在设计状态所设定的位置,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检测人员的劳动强度;且汽车车身在生产线运输过程中,该发动机盖支撑装置61也能够对发动机盖71进行支撑,较好地避免了发动机盖71与翼子板发生磕碰,从而大大地降低了发动机盖71和翼子板出现变形的可能性。在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实施例中,该发动机盖支撑装置61还可以包括手柄24,定位销21上远离安装端22的一端设置有供手柄24贯穿的径向通孔22,如图3所示。这样便可以将手柄24插入径向通孔22中,然后使手柄24绕定位销21的轴线旋转,就能够方便地实现安装块11与前防撞梁安装板的连接。为了能够使手柄24的质量较小,有效地降低该发动机盖支撑装置61的重量,手柄24可以为中空结构。可以理解的是,手柄24可以为圆柱形结构,以使得手柄24的加工较为方便。进一步地,调节杆31上远离支撑杆41的一端可以设置有第二外螺纹33,安装凸起12上设置有与第二外螺纹33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孔,从而较好地实现调节杆31与安装凸起12之间的连接,同时也使得调节杆31和安装凸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块、调节杆、支撑杆以及定位销,所述安装块上具有与前防撞梁安装板相贴合的安装面;所述安装块上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块的两端相对设置有所述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安装端穿过所述安装块上的通孔与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配合;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凸起相连,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支撑杆上远离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与发动机盖内板相贴合的支撑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安装块、调节杆、支撑杆以及定位销,所述安装块上具有与前防撞梁安装板相贴合的安装面;所述安装块上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安装凸起;所述安装块的两端相对设置有所述定位销;所述定位销的安装端穿过所述安装块上的通孔与所述前防撞梁安装板上的安装孔相配合;所述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安装凸起相连,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螺纹孔相配合的第一外螺纹;所述支撑杆上远离所述调节杆的一端具有与发动机盖内板相贴合的支撑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手柄,所述定位销上远离所述安装端的一端设置有供所述手柄贯穿的径向通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媛媛徐浩徐梓菡刘文浩马涛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