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连接公头及数据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218117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8: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数据连接公头及数据线,其中,该数据连接公头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接线端子、支撑板及PCB板,所述支撑板与PCB板间隔设置,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于支撑板上,且接线端子的一端与PCB板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呈弯折设置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部分露出壳体的侧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接线公头的兼容性,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移动设备的附件,尤其涉及一种数据连接公头及数据线
技术介绍
目前,移动设备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移动设备的类型多种多样,其使用的数据线的接头的尺寸也不尽相同,连接线接头通常只能与对应的移动设备适配,如主流的苹果手机的数据线与安卓手机的数据线的公头,由于接头类型不同,导致连接线接头的兼容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数据连接公头,旨在提高接线公头的兼容性,方便使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数据连接公头,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接线端子、支撑板及PCB板,所述支撑板与PCB板间隔设置,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于支撑板上,且接线端子的一端与PCB板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呈弯折设置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部分露出壳体的侧壁。优选地,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绝缘板及与所述第一绝缘板适配的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嵌设于第一绝缘板内,且第一绝缘板的端部设有供第一接线端子的一端伸出的缺口;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嵌设于第二绝缘板内,且第二绝缘板对应弯折部开设有镂空部。优选地,所述第一绝缘板靠近开口的端部设有呈台阶状的切削口,所述第二绝缘板凸设有与所述切削口配合的凸台。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板靠近壳体的开口的端部设有供缓冲所述第一绝缘端子的端部的凹口。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包括5个并列分布的接线引脚,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包括7个并列分布的接线引脚。优选地,所述壳体对应支撑板的板面的一侧凸设有倾斜设置的卡块。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壁对应所述弯折部设有开口窗。优选地,所述第一接线端子与第二接线端子分别焊接于所述PCB板的两侧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数据线,包括连接公头及与所述连接公头电连接的连接线,其中,连接公头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接线端子、支撑板及PCB板,所述支撑板与PCB板间隔设置,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于支撑板上,且接线端子的一端与PCB板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呈弯折设置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部分露出壳体的侧壁。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接线端子、支撑板及PCB板,该接线端子分成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和第二接线端子,分别固定于支撑板上,且均与PCB板连接,如此,该数据连接公头可以通过第一接线端子与接线母头连接,也可以根据第二接线端子与接线母头连接,因而,本方案提高了数据连接公头的兼容性,更方便人们的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数据连接公头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中支撑板、接线端子及PCB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壳体10:开口窗11;卡块12;支撑板20:第一绝缘板21;缺口211;切削口212;第二绝缘板22;镂空221;凸台222;凹口223;接线端子30:第一接线端子31;弯折端311;第二接线端子32;弯折部321;PCB板40。本技术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本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请参照图1至图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数据连接公头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壳体10,以及位于所述壳体10内的接线端子30、支撑板20及PCB板40,所述支撑板20与PCB板40间隔设置,所述接线端子30固定于支撑板20上,且接线端子30的一端与PCB板40电连接;所述接线端子30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31及第二接线端子32,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10的开口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2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呈弯折设置形成弯折部321,所述弯折部321部分露出壳体10的侧壁。本实施例中,采用在同一接线公头上同时安装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31与第二接线端子32,利用同一个接线公头能够同时满足不同接线母头或者接口的要求。第一接线端子31与第二接线端子32可以设置于支撑板20的内部,与支撑板20一体成型;亦可以将支撑板20分成两块,以分别固定第一接线端子31及第二接线端子3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包括壳体10、接线端子30、支撑板20及PCB板40,该接线端子30分成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31和第二接线端子32,分别固定于支撑板20上,且均与PCB板40连接,如此,该数据连接公头可以通过位于开口内的第一接线端子31与接线母头连接,也可以根据露出壳体10侧壁的第二接线端子32与接线母头连接,因而,本方案提高了数据连接公头的兼容性,更方便人们的使用。请参照图1及图4,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20包括第一绝缘板21及与所述第一绝缘板21适配的第二绝缘板22,所述第一接线端子31嵌设于第一绝缘板21内,且第一绝缘板21的端部设有供第一接线端子31的一端伸出的缺口211;所述第二接线端子32嵌设于第二绝缘板22内,且第二绝缘板22对应弯折部321开设有镂空部221。为提高安装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第一接线端子31及第二接线端子32分别位于第一绝缘板21及第二绝缘板22的内部。第一接线端子31延伸至开口的端部可以弯折设置形成弯折端311,可以提高电气连接的稳定性。第二接线端子32的弯折部321呈弓形,且第二接线端子32露出的部分呈条形分布,以增大接触面积,进而提高电气连接的稳定性。请参照图1及图4,为了方便第一绝缘板21与第二绝缘板22的配合,在一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绝缘板21靠近开口的端部设有呈台阶状的切削口212,所述第二绝缘板22凸设有与所述切削口212配合的凸台222。通过切削口212与凸台222的配合,能够方便组装,提高装配效率。当然,本方案还可以选用其他的配合结构。优选地,所述第二绝缘板22靠近壳体10的开口的端部设有供缓冲所述第一绝缘端子的端部的凹口223。为了方便接线公头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数据连接公头及数据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据连接公头,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接线端子、支撑板及PCB板,所述支撑板与PCB板间隔设置,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于支撑板上,且接线端子的一端与PCB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呈弯折设置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部分露出壳体的侧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数据连接公头,包括具有开口端的壳体,以及位于所述壳体内的接线端子、支撑板及PCB板,所述支撑板与PCB板间隔设置,所述接线端子固定于支撑板上,且接线端子的一端与PCB板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接线端子及第二接线端子,所述第一接线端子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壳体的开口端;所述第二接线端子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呈弯折设置形成弯折部,所述弯折部部分露出壳体的侧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据连接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绝缘板及与所述第一绝缘板适配的第二绝缘板,所述第一接线端子嵌设于第一绝缘板内,且第一绝缘板的端部设有供第一接线端子的一端伸出的缺口;所述第二接线端子嵌设于第二绝缘板内,且第二绝缘板对应弯折部开设有镂空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据连接公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板靠近开口的端部设有呈台阶状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畅波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远爱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