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振洪专利>正文

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1474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1:23
一种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包括电机组件和控制器,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电机液冷腔、液冷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散热部件,散热部件内设有储液腔,电机液冷腔与储液腔相连通;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叶,散热部件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冷腔,风叶设置于风冷腔内;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液冷腔和电路板,电路板浸泡于冷却液中,控制液冷腔与储液腔相连通;所述电机液冷腔与控制液冷腔相互并联或串联连通,所述风叶和液压泵分别同轴连接电机组件的输出轴,输出轴同时和/或同步驱动液压泵和风叶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全、能耗低、整合性强、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增效、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机冷却系统,特别涉及一种温控电机与控制器共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
技术介绍
中国专利文献号CN2894051Y于2007年4月25日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电动车电机冷却装置,具体公开了包括液冷电机、电机散热器、液泵、电风扇、温度控制单元和感温元件,液冷电机、液泵和电机散热器分别通过循环液管连接,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入端与设置于液冷电机上的感温元件连接,温度控制单元的输出端与液泵和电风扇连接,电机散热器与发动机散热器平行安装且置于冷却气流的上游;在电机散热器冷却气流的上游平行安装有电风扇。该结构通过液冷和风冷对电机进行散热冷却,但液泵和电机风扇都需要设置独立的动力源提供工作动力,结构复杂,而且由于需要驱动多个器件,造成能耗大,而且同步性差,零件的繁多也导致安装麻烦,损坏率高,使用寿命短,因此,有必要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能耗低、整合性强、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增效、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的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包括电机组件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电机液冷腔、液冷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散热部件和液压泵,散热部件内设有储液腔,电机液冷腔与储液腔相连通,且装载有冷却液,液压泵设置在储液腔内;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叶,散热部件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冷腔,风叶设置于风冷腔内;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液冷腔和电路板,控制液冷腔内装载有冷却液,电路板至少部分浸泡于冷却液中,控制液冷腔与储液腔相连通;所>
述电机液冷腔与控制液冷腔相互并联或串联连通,所述风叶和液压泵分别同轴连接电机组件的输出轴,电机组件工作时,输出轴同时和/或同步驱动液压泵和风叶转动,液压泵转动使冷却液从储液腔分别向电机液冷腔和控制液冷腔循环流动,风叶转动产生气流,对散热部件和/或电机组件进行散热。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液冷盒,该液冷盒由第一环盖、壳体和第二环盖组成,所述第一环盖、壳体和第二环盖分别环套在电机组件的外壁上,且壳体内壁与电机组件外壁之间有间隔,第一环盖和第二环盖分别装配于壳体两端,第一环盖、壳体内壁、电机组件外壁和第二环盖共同形成密封的电机液冷腔,电机液冷腔呈套筒形;或者,所述电机液冷腔为电机组件内密封的腔室。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封盖和法兰,散热部件内部沿轴线设有通孔,封盖和法兰分别密封封闭通孔两端,通孔内壁、封盖和法兰共同形成密封的储液腔。所述控制器包括相互密封装配的上盖和下盖,彼此之间形成控制液冷腔,电路板固定设置于控制液冷腔内。所述液冷盒或电机组件上设有电机液冷进口和电机液冷出口,电机液冷进口和电机液冷出口分别连通电机液冷腔,所述液冷组件上设有储液进口和储液出口,储液进口和储液出口分别连通储液腔,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控制液冷进口和控制液冷出口,控制液冷进口和控制液冷出口分别连通控制液冷腔;电机液冷腔与控制液冷腔并联时,电机液冷进口和控制液冷进口分别连通储液出口,电机液冷出口和控制液冷出口分别连通储液进口;电机液冷腔与控制液冷腔串联时,电机液冷腔、储液腔和控制液冷腔相互环形闭合连通。所述液压泵至少一端穿过封盖伸入储液腔内,且该端部设有液压叶片,液压叶片环形均布于液压泵的端面,液压泵转动时,通过液压叶片产生压力,为冷却液的流动提供动力来源;液压泵另一端通过软套与输出轴端部软性连接。所述风叶固接在输出轴上,且其送风方向朝向散热部件,散热部件表面设有若干散热片,相邻两散热片之间间隔形成有透风部,散热部件上套接有散热罩,散热罩一端固定在电机组件的端部,且至少覆盖散热部件和风叶,电机组件端部、散热罩内壁和散热部件端部共同形成风冷腔,散热罩对应风冷腔设有进风口,风冷腔分别通过进风口和透风部连通外界。所述电机组件包括第一端盖、转子、电机壳、定子和第二端盖,定子固
定在电机壳内,转子在定子内间隔定位转动,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装配在电机壳两端,转子上的输出轴两端分别贯穿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所述电机壳内设置有温控器。所述液冷盒设置于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且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别固定连接第一环盖和第二环盖,电机壳外壁与壳体内壁之间有间隔,第一环盖、壳体内壁、电机壳外壁和第二环盖共同形成密封的电机液冷腔,第一环盖和第二环盖分别通过密封件与电机壳和壳体密封配合;所述散热罩固定在第二端盖上,散热部件固定插设在散热罩内,散热罩内壁、第二端盖端面和散热部件端面共同形成风冷腔,输出轴一端部贯穿第二端盖后,分别与风叶和液压泵同轴连接。所述控制液冷腔与储液腔之间设置有过滤器,彼此通过过滤器相互连通;所述冷却液为液体油。本技术将液冷系统与风冷系统进行了整合,使整体结构更紧凑,安装更方便,能耗低,冷却效果更好;此外,电机液冷腔与控制液冷腔并联或串联配合,使电机和控制器同时和/或同步实现液冷。具体是:液冷组件中的液压泵和风叶分别连接电机组件的输出轴,且分别随电机组件的工作而工作,同步性强,大大减低了能耗,相互配合工作,而且冷却效果好,可以在不改变电机组件大小的情况下,增加电机组件的输出功能;同时,电机组件与液冷系统和风冷系统得到整合,整体性更强,安装方便快捷;通过设置温控器可实时检测电机组件内的温度,若超过峰值,及时反馈至控制器,控制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相应措施,如发出报警信号,蜂鸣等。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安全、能耗低、整合性强、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增效、使用寿命长、性能可靠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电机组件与液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整合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图5为图2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散热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控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控制器的俯视图。图9为图8中B-B方向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液压泵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电机组件与液冷系统和风冷系统整合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10,本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包括电机组件、液冷组件、风冷组件和控制器;所述液冷组件包括包覆电机组件的液冷盒、散热部件14和液压泵12,液冷盒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电机液冷腔b,散热部件14内设有储液腔c,电机液冷腔b与储液腔c相连通,且装载有冷却液,液压泵12设置在储液腔c内;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叶9,散热部件14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冷腔d,风叶9设置于风冷腔d内;所述控制器内设有控制液冷腔e和电路板26,控制液冷腔e内装载有冷却液,电路板26至少部分浸泡于冷却液中,控制液冷腔e与储液腔c相连通;所述电机液冷腔b与控制液冷腔e相互并联连通,所述风叶9和液压泵12分别同轴连接电机组件的输出轴2.1。电机组件工作时,输出轴2.1同时和/或同步驱动液压泵12和风叶9分别转动,液压泵12转动使电机液冷腔b和储液腔c内的冷却液循环流动,风叶9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包括电机组件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电机液冷腔(b)、液冷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散热部件(14)和液压泵(12),散热部件(14)内设有储液腔(c),电机液冷腔(b)与储液腔(c)相连通,且装载有冷却液,液压泵(12)设置在储液腔(c)内;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叶(9),散热部件(14)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冷腔(d),风叶(9)设置于风冷腔(d)内;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液冷腔(e)和电路板(26),控制液冷腔(e)内装载有冷却液,电路板(26)至少部分浸泡于冷却液中,控制液冷腔(e)与储液腔(c)相连通;所述电机液冷腔(b)与控制液冷腔(e)相互并联或串联连通,所述风叶(9)和液压泵(12)分别同轴连接电机组件的输出轴(2.1),电机组件工作时,输出轴(2.1)同时和/或同步驱动液压泵(12)和风叶(9)转动,液压泵(12)转动使冷却液从储液腔(c)分别向电机液冷腔(b)和控制液冷腔(e)循环流动,风叶(9)转动产生气流,对散热部件(14)和/或电机组件进行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包括电机组件和控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电机液冷腔(b)、液冷组件和风冷组件;所述液冷组件包括散热部件(14)和液压泵(12),散热部件(14)内设有储液腔(c),电机液冷腔(b)与储液腔(c)相连通,且装载有冷却液,液压泵(12)设置在储液腔(c)内;所述风冷组件包括风叶(9),散热部件(14)与电机组件之间形成有风冷腔(d),风叶(9)设置于风冷腔(d)内;所述控制器内设置有控制液冷腔(e)和电路板(26),控制液冷腔(e)内装载有冷却液,电路板(26)至少部分浸泡于冷却液中,控制液冷腔(e)与储液腔(c)相连通;所述电机液冷腔(b)与控制液冷腔(e)相互并联或串联连通,所述风叶(9)和液压泵(12)分别同轴连接电机组件的输出轴(2.1),电机组件工作时,输出轴(2.1)同时和/或同步驱动液压泵(12)和风叶(9)转动,液压泵(12)转动使冷却液从储液腔(c)分别向电机液冷腔(b)和控制液冷腔(e)循环流动,风叶(9)转动产生气流,对散热部件(14)和/或电机组件进行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组件上设置有液冷盒,该液冷盒由第一环盖(3)、壳体(6)和第二环盖(7)组成,所述第一环盖(3)、壳体(6)和第二环盖(7)分别环套在电机组件的外壁上,且壳体(6)内壁与电机组件外壁之间有间隔,第一环盖(3)和第二环盖(7)分别装配于壳体(6)两端,第一环盖(3)、壳体(6)内壁、电机组件外壁和第二环盖(7)共同形成密封的电机液冷腔(b),电机液冷腔(b)呈套筒形;或者,所述电机液冷腔(b)为电机组件内密封的腔室。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组件还包括封盖(13)和法兰(15),散热部件(14)内沿轴线设有通孔(14.2),封盖(13)和法兰(15)分别密封封闭通孔(14.2)两端,通孔(14.2)内壁、封盖(13)和法兰(15)共同形成密封的储液腔(c)。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相互密封装配的上盖(21)和下盖(22),彼此之间形成控制液冷腔(e),电路板(26)固定设置于控制液冷腔(e)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温控电机与控制器的风油混合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盒或电机组件上设有电机液冷进口和电机液冷出口,电机液冷进口和电机液冷出口分别连通电机液冷腔(b),所述液冷组件上设有储液进口和储液出口,储液进口和储液出口分别连通储液腔(c),所述控制器上设有控制液冷进口和控制液冷出口,控制液冷进口和控制液冷出口分别连通控制液冷腔(e);电机液冷腔(b)与控制液冷腔(e)并联时,电机液冷进口和控制液冷进口分别连通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振洪郑建章陈习勇侯文龙郑建伟
申请(专利权)人:罗振洪郑建章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