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薛寿贞专利>正文

无线充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4213966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6-12-19 00: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所述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子终端及无线充电器,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与所述外壳组配的电子终端本体、用于接收所述电磁波且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电连接的接收线圈、隔磁片及磁吸附片,沿所述外壳至所述电子终端本体方向,所述接收线圈、所述隔磁片和所述磁吸附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之间,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用于产生所述电磁波的发射线圈、用于吸附所述磁吸附片的磁钢及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固持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磁钢,所述磁钢环绕于所述发射线圈且与所述发射线圈间隔设置。与相关技术相比,所述无线充电系统结构简单、稳固性好、不会产生磨损且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无线充电
,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无线充电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充电技术,顾名思义,即不借助充电线材既可实现对一定空间范围内的用电器件充电。与传统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具有体积小、便携性高、兼容性强、有利于用电设备防水防尘设计等优点。目前,无线充电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家用电器、移动设备等,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相关技术中,无线充电系统通常包括用于固持电子终端的固持件、固定于固持件且用于接收电磁波的接收线圈、用于发送电磁波的发射线圈及用于实现电子终端与接收线圈电连接的充电端子,通过将充电端子与电子终端连接,实现对电子终端的无线充电。但是,这种无线充电系统存在如下缺陷:固持件固持力度较小时,电子终端容易从固持件上掉落,稳固性差;固持力度较大时,又容易引起电子终端的磨损;充电端子与电子终端连接时容易松动,稳定性差;体积大,影响美观。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无线充电系统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稳固性好、可靠性高且美观的无线充电系统。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子终端及用于对所述电子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器,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与所述外壳组配的电子终端本体、用于接收电磁波且与 所述电子终端本体电连接的接收线圈、隔磁片及磁吸附片,沿所述外壳至所述电子终端本体方向,所述接收线圈、所述隔磁片和所述磁吸附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之间,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用于产生电磁波的发射线圈、用于吸附所述磁吸附片的磁钢及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固持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磁钢,所述磁钢环绕于所述发射线圈且与所述发射线圈间隔设置。优选的,所述磁吸附片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磁吸附片与所述隔磁片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磁钢为多个,多个所述磁钢环绕所述发射线圈阵列设置于所述固持件。优选的,所述电子终端本体包括与所述发射线圈电连接的接收电路及与所述接收电路电连接的储能单元。优选的,所述电子终端为移动终端。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所述无线充电系统通过在所述电子终端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所述接收线圈、所述隔磁片和所述磁吸附片,所述接收线圈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器中的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产生电能并直接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本体,同时通过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器中的磁钢吸附所述磁吸附片,实现将所述电子终端固持于所述无线充电器上,具有结构简单、稳固性好、可靠性高且美观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立体结构图;图2为图1中无线充电系统的电子终端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图3为图2中电子终端的外壳、接收线圈、隔磁片及磁吸附片组配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3沿A-A线的剖面图;图5为图1中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分解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的无线充电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所述无线充电系统100包括电子终端1和无线充电器2。所述无线充电器2用于对所述电子终端1进行无线充电。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子终端1为移动终端,包括手机、平板和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终端。当然,本技术的电子移动终端1并不局限于移动终端,包括家用电器、玩具、键盘等可进行无线充电的电子终端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在此不再进行一一赘述。请参阅图2,图2为图1中无线充电系统的电子终端的立体分解结构图。所述电子终端1包括外壳11、电子终端本体12接收线圈13、隔磁片14及磁吸附片15。所述电子终端本体12组配于所述外壳11。沿所述外壳11至所述电子终端本体12方向,所述接收线圈13、所述隔磁片14和所述磁吸附片15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11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12之间,所述接收线圈13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12电连接。所述外壳11具有收容空间110。所述电子终端本体12、所述接收线圈13、所述隔磁片14和所述磁吸附片15均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0内。所述电子终端本体12包括接收电路(图未示)及与所述接收电路电连接的储能单元(图未示)。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接收线圈13电连接。所述储能单元能够为所述接收电路提供电能以维持所述电子终端1正常工作。请再同时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2中电子终端的外壳、接收线圈及磁吸附片组配的立体结构图;图4为图3沿A-A线的剖面图。所述接收线圈13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110且靠近所述外壳11内壁,所述接收线圈13通过所述接收电路与所述储能单元电连接,将接收的电磁波转化成电能并经过所述接收电路或其他电路进行滤波整流处理以对所述储能单元进行充电。所述隔离片15设置于所述电子终端12与所述接收线圈13之间,用于隔离所述无线充电器2产生的所述电磁波,从而避免所述电磁波干扰所述电子终端1的正常通信。所述磁吸附片15设置于所述隔磁片14远离所述接收线圈13的一侧。所述无线充电系统100充电时,所述磁吸附片15与所述无线充电器2通过磁力相吸,从而增加所述电子终端1与所述无线充电器2之间的吸附力,提高所述电子终端1固持于所述无线充电器2上的稳固性。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吸附片15为由磁性金属材料制成,包括铁、钴、镍等能够被磁力吸附的金属材料,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吸附力强。同时,所述磁吸附片15与所述隔离片14一体成型,避免所述磁吸附片15在所述电子终端1内移动且能够有效减少所述电子终端1的厚度,使所述无线充电系统100耐用且美观。请再参阅图5,图5为图1中无线充电系统的无线充电器的立体分解结构图。所述无线充电器2包括与所述外壳11接触的前盖21、与前盖21配合形成容置空间20的壳体22以及收容于所述容置空间20内的发射线圈23、固持件24、磁钢25、铁片26及电路板27。所述发射线圈23与所述电路板27电连接。所述电子终端1充电时,所述接收线圈13接收所述发射线圈23发射的电磁波以产生电能。其中,所述接收线圈13与所述发射线圈23无需正对设置也能够实现充电。所述电路板27上的控制电路(图未示)控制所述发射线圈23产生所述电磁波以提供给所述接收线圈13。所述固持件24用于同时固持所述发射线圈23和所述磁钢25,避免所述发射线圈23和所述磁钢25发生移动而损坏,增加所述无线充电系统100的使用寿命。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磁钢25具有多个。多个所述磁钢25分别固持于所述固持件24并环绕所述发射线圈23阵列设置。所述无线充电系统100充电时,多个所述磁钢25分别与所述磁吸附片15之间形成磁吸附力,从而使所述无线充电器2固持所述电子终端1,所述电子终端1受力均匀,稳固性好且不容易发生相对滑动而引起磨损且重量轻。所述铁片26贴设于所述固持件24远离所述前盖21的一侧,用于吸附所述磁钢25,将所述磁钢25固持于所述固持件24内,避免 所述磁钢25在所述固持件24内松动,使所述无线充电系统100可靠性高。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所述无线充电系统通过在所述电子终端的所述外壳内设置所述接收线圈、所述隔磁片和所述磁吸附片,所述接收线圈接收所述无线充电器中的所述发射线圈发射的电磁波产生电能并直接传输至所述电子终端本体,同时通过设置于所述无线充电器中的磁钢吸附所述磁吸附片,实现将所述电子终端固持于所述无线充电器上,具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线充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子终端及用于对所述电子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与所述外壳组配的电子终端本体、用于接收电磁波且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电连接的接收线圈、隔磁片及磁吸附片,沿所述外壳至所述电子终端本体方向,所述接收线圈、所述隔磁片和所述磁吸附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之间,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用于产生电磁波的发射线圈、用于吸附所述磁吸附片的磁钢及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固持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磁钢,所述磁钢环绕于所述发射线圈且与所述发射线圈间隔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线充电系统,包括电子终端及用于对所述电子终端进行无线充电的无线充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终端包括具有收容空间的外壳、与所述外壳组配的电子终端本体、用于接收电磁波且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电连接的接收线圈、隔磁片及磁吸附片,沿所述外壳至所述电子终端本体方向,所述接收线圈、所述隔磁片和所述磁吸附片依次设置于所述外壳与所述电子终端本体之间,所述无线充电器包括用于产生电磁波的发射线圈、用于吸附所述磁吸附片的磁钢及固持件,所述固持件固持所述发射线圈和所述磁钢,所述磁钢环绕于所述发射线圈且与所述发射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专利权)人:薛寿贞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